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冬 雨

2021-12-28经典散文
[db:简介]
  冬雨
  
  文/叶子
  
  那年南游,在扬州耽搁的时间很短,游走街巷,也是匆匆的。
  
  时值南国隆冬,扬州街头,被浓浓的阴霾笼罩,绿的疲沓灰旧的树木,掩映着鳞鳞比比的店铺,拉扯着密密接接的市招,现代化的楼宇间,偶尔间杂一两处仿古建筑,透着别扭和古怪。
  
  在街边书摊上翻书时,零星飘起了小雨。小贩和行人们迅速地撑起了雨棚和雨具,继续安之若素地买卖、赶路,想来对这天气是习以为常的。恍惚记得,我是带了柄伞来的。横放了背包翻找,果然从底层挖出一把阳伞来撑了,有了遮蔽,心定了不少。
  
  细雨扰了游兴,四处睃寻着避雨的去处。游走间,猝然看到前面巷口,立着一块一人高的木牌,上面写着——“朱自清故居”。不由心动,从漠北远道而来,本无意寻访名家的,可巧碰上了,不去觐见似有不恭了。
  
  沿着指示牌一路且停且走,踅进了一条深长蜿蜒的小巷,狭长的青砖墙壁间,一条磨得没了棱角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洗的亮汪汪的,小巷里除了我的脚步声,前后不见一个行人。
  
  循着街牌指引,终于驻足在一扇小院门前。认清了门牌号码,迟疑着走上前去,叩响了门上的铁环。开门处,一个睡眼惺忪的胖嫂探出头来,诧异这样的雨天还有客来,木着一张脸,撕给我一张门票后,就缩回小屋里去了。
  
  小院是一进带耳房的跨院,里面有一转抱成四方的青灰色瓦房。院中央,兀立着一株掉光了叶子的树。迎门的木格花窗上,没有窗纸。窗下油漆斑驳的书桌上,摆着一方墨盒、一管毛笔。桌前斜放着一把缠了红布条的旧竹椅。靠墙一张窄窄的硬板床,铺着蓝灰隐格床单,床角一床薄薄的蓝印花被,一个竹编的凉枕。床头木立架上,挂着一件灰灰的长衫,几乎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
  
  浏览余下的几间房屋陈设,大抵是一般模样的灰旧家常,找不出一丁点亮色。踱步,揣想:朱自清是用这张书桌,写出了名篇《荷塘月色》的吧?那“妻在房中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的,该是正房挂着蚊帐的这一间吧;朱先生是在那个“心里颇不平静”的月夜,披着这件灰扑扑的旧长衫,踏着那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走去“月光泽泻下的薄薄青雾笼罩的别样荷塘”的吗?
  
  打个转出来,守门的胖嫂立在门口等我,阔脸上堆出笑来,向我推销几本朱自清的文集。接过来翻着,除了封皮,里面内容和自家书架上的一般无二,我歉意拒绝。胖嫂立时收了笑,没好气地扶住门扇,立等我离开。
  
  木门,吱呀呀地在我身后阖拢。
  
  回看身后青砖院墙上的“朱自清故居”的木牌,一时恍惚着不能确信:这里住过的朱自清,是中学老师掰开了揉碎了解析的课文《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是与俞平伯一同扁舟秦淮河,同题竟作出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朱自清?是在除夕夜,点起两支白蜡烛,与叶圣陶促膝长谈,写下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两支摇摇的白蜡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年轻轻地踅过去了”的朱自清吗?是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死于贫病交迫之中的那个朱自清吗?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
  
  那个身处乱世,以一双清明的眼,看阶前花落,记下似水流年,卖文养家的文弱青年;那个同文友看流云,听夜雨,吟哦沧浪,主管风骚的意气书生;那个无意政治纷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一代骚客,已撒手红尘,径自远去。
  
  只是彼时此地,蛰居在这小小院落里,过着油盐柴米烟火生计的你,家常的就像自小巷深处走来的,那个穿着一身厚重棉衣,旧毡帽,老布鞋,一手托一方豆腐,一手拎两根小葱,面容宁静安详的老伯伯,浑然不问世事,悠游踽踽独行,走在江南的寻常巷陌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住家男人。
  
  先生说:灯火未阑人散,悄默是当然的事了!
  
  无论如何,我来看过你了。
  
  雨丝,渐渐密集。手中阳伞,浸透了雨水,嶙峋出根根伞骨;细细雨线,蛛网般溅在大衣上,来不及凝成水珠,就悄无声息的渗了进去,越发的湿冷。
  
  小巷里,青石板上的清越雨声,和着世嚣轻溅,仿佛余韵悠长的协奏,低唱那涵养过心灵的简美时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