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雀》(一)

2021-12-28叙事散文李有旺
在故乡的农村里,鸟被泛称为“雀”。如果你把“雀”叫作“鸟”,就会让故乡人听着别扭,甚至会遭直截了当的反驳:“什么鸟不鸟的,雀就是雀!”将“鸟”称作“雀”,是故乡人沿袭下来的一个古老的口头语。就连称呼那些知道名字的鸟,都要带一个“雀”字,比如……
  在故乡的农村里,鸟被泛称为“雀”。如果你把“雀”叫作“鸟”,就会让故乡人听着别扭,甚至会遭直截了当的反驳:“什么鸟不鸟的,雀就是雀!”   将“鸟”称作“雀”,是故乡人沿袭下来的一个古老的口头语。就连称呼那些知道名字的鸟,都要带一个“雀”字,比如“布谷雀”、“八哥雀”、“鹦鹉雀”、“猫头鹰雀”、“画眉雀”等等。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就按体型大小,个体大的叫“大雀”、个体小的叫“小雀”;或者依鸟羽颜色,呼为“红雀”、“绿雀”、“黑雀”、“黄雀”什么的。   滇西南的农村,有很多男性的山,有很多女性的水,有比耄耋老者还老的树,有各种奇花异草,有成片的密林。天生地就的环境条件,是鸟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是鸟的天堂。在故乡,鸟的种类很多,鸟的数量也很多。抬头能见鸟飞,低头能听鸟鸣。那些鸟大小不一,形态万千。有的独来独往,有的比翼双飞,有的喜欢类聚。鸟们也许是把故乡当作了自由的乐土,它们不怕人。人在路中行,鸟就在人前边飞边走,或在路边的树上唱歌。人驻足观望,它也不畏惧。有时,有些鸟还会飞临房顶,飞落场院,为近在咫尺的人们尽展歌喉。在搭巢建窝的时候,鸟们也很随意。随便一个石头缝,也会有鸟在那里安家落户;很不起眼的一棵树上,也会有鸟建筑暖巢。甚至连人们赖以生活的房屋建筑,也会成为鸟的栖身之地,或在房檐下筑个窝,或在墙洞里安个家。为此,故乡人不介意,鸟们也就心安理得了。   故乡人情感丰富,表情达意的时候,都喜欢把雀挂在嘴边,借雀抒发内心情感。故乡流传的很多情歌、情调里,就有雀的影子在翻飞。有一首山歌调里就唱道:“上坡好比平地走,下坡就象小雀飞”。深刻地表达了恋爱中的青年男子,一心欲见意中人的急迫心情。这是男孩唱给女孩的歌,男子这样深情款款地唱给女孩,女孩听到了,心里面就会象有一只“小雀”在嘣嘣乱跳。这是因为男子恰倒好处地让“小雀”发挥了作用,让女孩不由自主地打开了爱的心扉。   还有一首流传广泛的佤族民歌,名叫《想你》,里面也提到了“小雀”。这是女孩唱给男孩的歌,同样是缠缠绵绵,动人心弦。歌词是这样的:“每天想你无数回,阿哥!想你想得掉眼泪,阿哥!因为山高路遥远,阿哥。因为水深要架桥,阿哥!如果我能变成一只小雀,我愿飞到你的身边,阿哥!”女孩用甜美的声音演绎出内心的愁苦,如泣如诉的心迹披露,男人听了,立马会变成柔软的“小雀”,任听阿妹摆布了。   雀在美好的情感世界里飞跃,雀成了触醒人内心柔软部分的精灵。从中可见,故乡人的灵魂深处是很爱雀的。   事实上,在故乡经历的饥荒岁月里,有人曾经用药闹(毒死)过雀填饱瘪塌塌的肚腹,有人曾经煞费苦心地布置捕具捕捉雀延续生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里,是故乡猎枪泛滥的年代,很多雀在枪弹中殒命,成为饕餮者的盘中餐、下酒菜。时至今日,仍然还时不时地存在少数残害雀的行为发生。雀在这些戕害行为中锐减了不少,雀在与人类和平共处中产生了一些极不和谐的音符。但这样的狠心人在故乡只占少数,大多数故乡人对雀很有感情,把雀当作人类的朋友,对雀加以保护和善待。他们不仅不会加害雀,也非常痛恨涂炭生灵的人。他们以身作则地保护和善待着雀,对顽童掏鸟蛋抓雏鸟的行为及时进行阻止,对残害鸟的人进行善意的批评。他们都尽全力地维护和构筑着,充满鸟语花香、吉祥如意的美好家园。   雀是勤劳的化身,是自立自强的写照。故乡有这样一句民谚:“早起的雀儿有虫吃。”老人喜欢用这句话教育有惰性的孩子,要让他们养成象雀一样早起的习惯,担负起肩上的责任,走上寻“虫”的征程,不碌碌无为、坐享其成,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还有一首民谣,也与雀有关系,并且也是教化人的。谣词是:
  天亮喽
  天亮喽
  天亮小雀叫鸡喽
  冷的冷冷饿的饿
  冷冷饿饿早爬起(起床)   这首民谣演化为书面语,大体意思就是:
  天亮了
  小雀早就起来了
  鸡听到鸟叫
  开始打鸣了
  睡在床上
  又冷又饿
  象雀一样早起
  象雀一样觅食
  就不会感到寒冷和饥饿了   透过民谚、民谣的窗口,就会发现,雀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故乡人精神的象征。   其实,芸芸众生,就象一只雀一样,奔波在各自的生活世界里,在奋力开拓,在上下求索。但再苦再累,再繁再忙,也应该象鸟一样,热爱生活,吟唱欢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