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乡村厨子

2021-12-25经典散文
[db:简介]


乡村厨子
  
  乡村里人家以前办喜事,特操心,几天前就忙活了。要挨家借桌子、板凳、锅、碗、瓢、勺、筷,那时候农村里经济匮乏,大家都买不起用具、餐具,有事的时候,只能东家借这样,西家借那样,凑合起来办喜事。要是遇上正月里村上办喜事的多,喜主家会提前去人家预约用具、餐具,可想是费心的。但那时,无论谁家办喜事或白事,跑到人家的门上,只要开口招呼一声,家里有的,要什么随便拿。因为大家都知道,轮到自己办喜事,也得求教人家,所以都和睦相处地慷慨解囊。
  由于这些年乡村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变化,于是乡村厨子这一行当就由此而诞生了,它点缀着乡村生活五彩的画卷。现在跟城里的人一样,做上了真正的老板,用上了乡村厨子。有道是:乡村厨子在家乡,腊月正月格外忙。
  当进入腊月,乡村的农活闲了,喜气也就渐浓,乡村里的厨子也就活跃起来。现在乡村人的思想逐渐开始转变,办喜事不像以前凑热闹赶趟儿在正月里。因为都知道春节期间厨子难预约,所以,当那些在城里苦了一年,口袋里装着满满的钞票回家后,为了孝敬老人或满足儿女的要求,把老人的祝寿、儿女的婚事,该办的就提前请个厨子,随便定个好日子,也好正月里玩个痛快。这时候,拿上手机,照着墙上某个厨子的号码一打,说出时间、日期,说出自己购菜或厨子带菜,所需的桌席,菜的品种、价格,就这么简单。
  厨子到了主家,卸下所需的用具、物品。厨子带菜,主家点菜,过称,检查质量就行。接下来厨子就忙开了。架锅,生火,洗餐具,洗菜,切菜,装冷盘。
  乡村厨子每到一家,根据桌席的数量来确定帮手,一般三至四人。掌勺的为大厨,另外就是帮厨。大厨零碎活儿不做。洗过的,切过的,大厨站在锅边不停的烧,不停的炒,嘴里安排着帮厨。帮厨听大厨的安排指挥,一切有条不紊。
  开席前,帮厨先把桌席摆好,铺上桌毯,摆好筷子、勺子和冷盘。农村里一般冷盘八到十个,主菜十个至二十个之内,是根据主家的经济条件。要是所需的菜是厨子带来的,价格也不会像城里饭馆那样的贵,每桌也就三百至五百元的不等。无论菜的多与少,花样怎么变化与奢侈,肉,肉圆子,鱼是少不了。
  乡下人有事,不像城里人那样注重时间,亲戚准能按时到席。而乡下人总喜欢左请右请,拖拖拉拉,前后几小时的来去。厨子一切就绪,接下来的就是等待。坐在那里闲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无非是某人家的喜事奢侈,某人家的简朴。过会儿主人会跑来发支香烟,表示歉意。厨子总会说,不急,不忙。其实心里急的,吃完收拾碗筷,还得准备明天的菜谱。
  客人到齐,厨子们才开始真正忙活开来。大厨子插上鼓风机的电插头先转动起来,犹如乡下搭台唱戏,大喇叭吼几声催促观众一样的道理。听到鼓风机声的客人急着就席,接下来的大厨,掌握火候,两手不闲,目不斜视,盯着炒锅,不时添着作料,翻炒,随着一声“好了!”帮厨的装盘、端菜,将一道道的热菜有条不紊地上了餐桌。这时候的主人只要围着桌子敬酒、发烟就行。上到大菜——肉,主人分香烟的当儿,大厨也会抽点空到席上敬上几杯酒,说上几句:“今天的菜烧得不合口味呀!”之类的客气话。大家也会应上几句的好话,其乐融融。这就是乡村里的温馨生活。
  乡村的菜,“一汤到底”的格式虽没城里饭馆里油炸煎炒那样的做得精致,但有它乡土的气息和乡野的味道,它正和着乡亲们的胃口,喝一口酒,吃一口菜,说些家乡的变化,津津有味。大家酒足饭饱后,喜滋滋的剔着牙,打着饱嗝,满脸的喜气,一路歪歪跩跩,屁颠屁颠地回了家。
  当客人们离开后,帮厨的拾拾刷刷,收拾完毕,闲下来他们抄几个简单可口的素菜或就点咸菜,酒也不喝。问他们总会说,早熏饱了呀!
  当遇到结婚大喜事,敬菩萨,烫刀头,也是大厨的事。乡村办喜事图的是吉利、喜庆,主人会大方地成双送上香烟和红包,厨师接过手的同时也会客气地回应:要这么客气干吗?
  一户结束,厨子们又会把一应用具、餐具装车,高高兴兴向喜主人道别,又匆匆忙忙地向另一事主家开去。
    (文字1597)
  
 
  江苏省  兴化市永丰供电所    225744    QQ:2293890902     苏宝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