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司马牛:中国散文,强项变弱项(外一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司马牛:中国散文,强项变弱项(外一篇)
                                             (据光明社区博客)


    我近来浏览了几本《散文》期刊,感觉上不像征订广告说的那样,“中华文学园林的园中之园”,“让你领略当代文学之巅峰笔意和思想之美”。看了几本《散文海外版》,也不是“一册在手,纵览全国散文精品”。

    好作品太少,中国当代散文越来越没有看头了。

    理论方面怎么样?2010年北京开了一个“中国文学高端论坛·散文创作学术研讨会”。人民网将部分专家的会上发言整理发表。看过之后,觉得这些发言多半是在谈情况和感想,泛泛的,学术味道不浓。虽然一些重要的、普遍性的问题接触到了,有所议论,可是新见解极少。

    散文创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陈旧,包括观念和手法,我以为。

    中国散文历史久,传统深,好东西多,与别国相比可以说是我们的强项。然而再好的东西,老是那个样子,大同小异,人们就腻烦了。不断发展变化才有生命力。新内容,新的时代精神,必然要求形式更新。很长时间内,一方面散文内容假、大、空、颂,一方面写作方法跳不出意境、赋比兴、形散神聚之类,甚至形成一些时髦的可以套用的结构样式。这种惊人雷同的东西充斥于书刊,窒息了散文创作;它们占据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量篇幅,使几代学生的作文陷于僵化状态。现在虽然有所改变,有新的尝试,然而成功之作少得可怜。

    散文写作的创新之路要靠自己去探索,也应该借鉴别国的经验。我曾广泛阅读外国的散文随笔,觉得他们不大讲究文学性,只是思想活跃,行文自然随意,特点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现代派的一些创作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主要针对小说和诗歌,但散文可以借鉴。例如:

    可否更多地叩问人生终极意义,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总体境况?

    可否直逼人性,展现多向的立体空间?

    可否作一些公共(普世)价值观、道德观的思考?

    可否将散文的触角深入文化根底和人的内心?

    可否把意象、“审美的”隐喻即“泛灵论投影”、意识流、象征派的“通感”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手法借用过来?

    散文可否像当代小说那样,“从客观走入主观,从外向走入内向,从具象走入抽象”?

    散文形象可否朦胧点,神秘点,甚至呈现“半醉”状态(魏尔伦语);可否不那么确定,而是“具有活力的”(牛按:变化着的、因人而异的即留给读者一些想象空间的);可否是魔幻的、怪异的、荒诞的、超现实的、扭曲变形的等等。(以上诸项展开来文字太多,皆从略。)

    当然,西方人已经嚼过的面包,拿过来,还有什么滋味。借鉴不等于照搬和模仿,成功的借鉴也是创新。西方有魔幻现实主义,莫言把它与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莫氏笔法。鲁迅《野草》的意识流里有中国元素,那是“东方意识流”……

原文网址:http://blog.gmw.cn/blog-38602-481814.html

司马牛:散文创作,老生常谈
   散文写作手法,那些传统的现成的,用起来顺手,快当;而创新就要费劲得多,它有一个试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失败可能会多于成功,时间可能会拉得长一些。前一篇(《散文,强项变弱项》)主要谈这个情况。谈得也许专业了点,尤其后半部分,因为西方现代派文艺理论多数人比较陌生,散文的“先锋试验”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再说,也太“略”了。

    然而散文的一般写作却是经常的和大量的。博客文章几乎全是散文(广义)。在新手法尚未试验成功之前,我们应该也能够把散文写得好一些。一般而言,我们写东西大致还是离不开起承转合那一套。关键是把那一套用活,用活了,就能出好文章,这样的例子,中国古文里多的是——我这里指的是文学散文(狭义)。此文就打算着重谈文学散文。老生常谈而已。奇怪的是,常谈的东西,常识性的东西,却往往被忽略了。例如,名曰文学散文,就要讲究点文学性。文学性包括多种文学品质,主要是形象。形象,要求展示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事物的的形状姿态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

    前年,社区组织光明网第二届网友文学大赛。《征文启事》里写着, “参赛作品体裁要求为小说或散文”,应具有“艺术性”。

我没有参赛[1],但是关注这个活动,经常浏览参赛作品。看到有些文章貌似有文采,实乃辞藻堆砌,始终出不来形象。有些文章接近于时评、杂谈或小论文,跟文学不沾边。我想,他们不是不懂,是有所忽略吧。

    我建议,不要老是盯住那些尽人皆知的、大家都在写的东西。要写别人没写过的,很少写的,或者被人忽略的东西。新材料有时还会意外地带来新形式。记得前苏联某杂志的一篇社论上写道,新的生活材料就规定着新作品的风格、体裁和结构。新材料总是有的,就看你会不会挖掘,能不能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

    别人写过的东西,你也可以写,甚至写得蛮好。这里,选择新的角度很重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一变,景象和感受随之更新。

    不同的人看同一个或同一类事物,往往有不同的感受。散文贵在写出这种自己独有的感受。反之,如果你的感受跟大家一样,却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大写特写,谁喜欢读呢?

    最后再提一提真情实感。这个说法,人们可能听腻了。腻了,我还要罗嗦。散文里,情是一大要素。无情之文何以感人?实感来自生活,来自对现实人生的观察与思考。有些人因种种需要(宣传导向、说教、追名、逐利、媚俗等),让“主题先行”,然后编造“真人真事”,再加上点议论抒情,于是乎大作告成。有些人好像是为写而写,写不出来硬写。这种编造出来、硬“挤”出来的散文,不可能有真情实感。



————————

    [1] 网上(不止网上)的征文、评选、比赛之类活动我是从来不参加的。

原文网址:http://blog.gmw.cn/blog-38602-482513.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