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新观察之江子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观察之江子篇
                               刘军

    在全国散文地图中,若以省份作为标识的话,江西无疑是一个散文大省。这里有老中青三代稳定的创作队伍,有传承有序的清晰纹理,有各擅胜场的创作形态,有文艺奖项的倾斜以及评论刊物的及时跟进,也有专题文丛的陆续推出(刚刚过去的2015年,江西作协推动的江右新散文丛书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7位江西散文作家的最新文集)。江西散文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域性写作的现象,近几年引起了诸如古耜等评论家的重视,并发出“呼唤作为流派的江西散文”的吁求。就全国层面而言,很少有省份像江西一样,散文之声名及创作实力超过了小说这一主要文体。这其中,散文作家江子就成长于如此浓郁且别具一格的写作生态系统之中,他不仅仅是江西中青年散文创作群体的代表,与陈蔚文、范晓波、傅菲、王晓莉、李晓君、夏磊等一道鹰击长空,同样作为全国范围内70后优秀散文作家群体的一员,在散文的园地里绽放妍姿。新世纪以来,江子的创作一直保持着高歌猛进的势头,从讲述自我成长经验并兼容世道人心的《在谶语中联系击球》《赣江以西》 ,到钩沉现代史江西一页的《苍山如海》,再到以“每个人的故乡都在凋零”为主题的《田园将芜》 ,以及正在发掘的景德镇陶瓷史系列。在多变的题材和场景书写中,始终恪守写作是一种治疗抑或写作是一种介入的理念,立足于自我的经验,世事的结构性流变,体察人在其中的困境、迷惘以及挣脱的欲求。
    本期刊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一篇,隶属于上述提及的“田园将芜”系列。题名来自于大诗人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句,诗句的原意为归乡隐居的迫切心境。而到了江子笔下,这个系列则以冷静的散文笔触,直面当下乡土社会在礼俗、伦理、人事、仪式、社庙香火、器物以及饮食起居等层面,所遭遇的以超常态速率垂落下的崩塌与凋零现状。这个系列的散文是作家对故土田园的一次精神返乡,同时也是一次叩问内心的旅程。最近几年,以乡土零落为主题的散文书写正成为渐趋扩大的一种风潮,15年度《广西文学》散文专号中,陈洪健、寒云、陶丽群等作者的笔下,皆触及了这个正在发生的严峻现实。类似的乡土散文写作,如何确立关怀的深度和宽度,在我个人看来,涉及到两个重要问题的确立。其一为如何处理主体与乡土见的精神伦理关系,若代入感太强,将会导致炽烈情感的外溢显明,进而遮蔽了对现实逻辑深层次的观照和审视;其二为如何避免主观性的或者说是一元化的价值判断,因为一元化的价值判断难以解决乡土沦陷这个宏大而复杂的时代命题。就具体文本而言,这篇八千余字的散文与上一期刊发的《尘埃里的花朵》在叙事视角上形成鲜明的对立互补关系。出走-归来模式涵盖了百年以来的乡土写作,《尘埃里的花朵》以归来者的视角窥视乡村的病死对村庄人事格局的冲毁,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文则讲述了诸多乡村出走者闯荡社会的人生故事,其叙事维度向着外围。看上去短暂的归来其实也并非回到村庄,而是依附于一场刻意安排的聚会之上。围绕着一个主线头,作者与众多出走者有了吉光片羽式的相切,又利用深透的笔力,使得他们各自的性格立体而鲜活。第一个出场的“他”衣衫不整貌不惊人,却内蕴着不可小视的精神能量,进而成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超强且扎实肯干的乡村人物典型。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我的那位堂兄弟”,过犹不及的发财梦使得其一直在某种泥潭里挣扎,他是成功学模式毒害下的村庄人物的代表,好高骛远导致了其走向了自我的反面。处理这个人物之际,江子端出的两处QQ留言可谓传神之笔。第三个人物身上则集聚了江湖草莽、精明世故、桀骜不顺、强烈控制欲的多重性格侧面。而诊所所遇的旧识,不仅技能精湛,更重要的是经过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洗礼,使得其身上褪尽了农民的气息。四个人物,不同的人生向度,这是江子在凋零基础上所开掘出的乡土新变,他们依托社会流动性的加剧,距离原初的乡土也渐行渐远。
    价值中立的立场,反抒情和修饰的笔法,短促有力的句子,加上白描的艺术手法,使得这篇散文在力度和厚度上皆有过人之处。而文本中作家所处的伦理位置,则类似卡夫卡的一个判读——你端坐不动,大千世界会向你自动涌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