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新观察之徐枝扬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新观察之徐枝扬篇
   
翻阅重要的期刊杂志以及选本,可以注意到叙事散文勃兴的现实。近代以来,小说作为典范的叙事文体,得到特别的文体垂青,以至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形成了叙事学这一专门的理论流派。而在当下,散文文体里面叙事比重的显著提升,不能说没有收到小说文体的丝毫影响,在具体技巧层面,比如伏笔、悬念、结构上的倒置等等手法的调和上,皆能见出踪影。说起来,小说叙事学对散文的最大影响还不在技巧上,而是在虚构因素的进入层面,毕竟,虚构不是文学的细部,至少,它构成了局部。但若将叙事的显著提升完全归于小说文体的影响,也不够客观。在我个人的判断里,叙事散文的兴起出自文变染乎世情之故。整个社会生活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结构,一元化的社会景观业已被多元化的符号所取代。这些符号有些是立体的,有些是平面的,生活在符号的森林里,单向的描述很难窥其全貌,而叙事能够帮助我们立体地进入现在和过去。散文作家们纷纷拿起叙事的石头,扔向经验的湖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批评家耿占春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为什么我们要有叙事?》,可以很好地解惑这个问题。

何谓叙事,教科书上的定义为,叙事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相关事件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对于小说而言,叙事的重要点位在于故事、人物、性格,而对于散文来说,重要的点位则在于生活场景形成的画面感。叙事无疑增加了散文的可读性,但散文毕竟高度依赖个体性敞开的文体,这就意味着,叙事不是散文的全部或者终点。就在这一阶段,我在和一位散文作者交流的时候提及,一旦叙事的能力完成了,就不要再迷恋叙事。因为比叙事更重要的,则是个体对生活的理解力,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地方性、历史、世界、个体经验的融汇。而理解力的背后则伫立着个体的文化人格和智慧,散文的品格最终是由以上两个因素所决定。就智慧的问题,我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如下:智慧的辉光有三种,一是经验,主要指的是经验沉淀之后个体对周遭事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周作人以冷笔调也写初恋,史铁生以平静的语调叙述长跑运动员的人生遗憾,皆是如此;另一个是后天阅读形成的卓越见识和穿透力;最后一种智慧,出自天然的悟性,这一个可遇而不可求,比如六组慧能。
本期散文新观察所推出的90后作者徐枝扬的《流动的社区》,以实习经历契机,其笔下的生活景观借助叙事,形成了多剖面的特征。而在叙事的背后,包容心和理解力如倒影的山尖,不断地波动并闪现。这种个体文化关怀所形成的投射力,超越于笔下的现实斑驳,构筑了散文特有的心性和审美朝向。当然,在其笔下,现实感的营造也具有很大的可观性,所书写的都市生活中的重与轻,让我们想起了昆德拉的告诫,生命之轻沉重地压在我们身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