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父亲的大学(已发)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高中毕业那年,父亲没有考上大学,那时候不兴复读,即使兴,估计爷爷也不会同意,那是一个填不饱肚子的年代,农村最需要挣工分填肚子。但父亲的大学梦并没泯灭。
  后来,父亲只身寻找千里之外的大伯,大伯新疆当兵,是个团级干部,父亲想求大伯的情留在部队等待机会考军校,当然此事并不容易,父亲不得不重返农村当了农民。
  由于父亲有些文化,家庭成份也不错,后来被招工,再后来还转了干。
  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上了刊授大学,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批注展现了学习带给他的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愉悦。父亲的笔迹很漂亮,翻读是一种享受。足足两大纸箱。
  父亲真正实现大学梦是在我上高中一年级那年,那时他已是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人们对他的选择很不解,劝告他,老贾,人家都找机会升官发财,你好容易熬成了办公室主任,正是好机会,上哪门子学,等你回来了,机会没了,何况又四十多岁的人了。父亲笑而不答,固持己见。
  由于担心母亲阻拦,父亲并没将考大学的想法告诉母亲。其实母亲已有耳闻,她保持沉默,悄悄盯着父亲。父亲起先并没将书本带回家中,工作之余在单位复习,那段日子,父亲常常借口单位加班,吃过晚饭就去单位偷偷用功。他底子不厚,高中数学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座高峰,请教同事,请教当教师的朋友;不懂语法,让我给他标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死记硬背。
  那时我家由乡下迁居小城不久,我和妹妹们都在上学,母亲对新的工作环境很不适应,人又要强,不甘落后,加上孩子多,经济负担重,母亲担心父亲上了大学,家里的担子一个人扛不动。让别人给父亲做工作,没有成效,便跟父亲诉苦。父亲嘻皮笑脸,说,你还不了解我这半斤八两吗,考得上考不上不一定呢,先试试再说吧。
  为了取悦于母亲,父亲除了工作,主动帮母亲干家务,等一切打理顺当了,才去单位熬夜,常常趴在单位的桌子上过宿。父亲有缺钾症,病情严重时,浑身绵软,动弹不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他每次吃饭时都要往饭里加白色钾粉。对于父亲考大学,母亲既想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担心他将身子累出毛病。后来母亲见他矢志不渝,便索兴将家庭的包袱一人扛起,让父亲轻装上阵,一心备考。
  考试那天,母亲接到考委会的紧急电话,说父亲发病在考场。原来考试结束了,考生们都陆续走出考场,唯有父亲静坐不动。母亲看到父亲像烂泥一样瘫软在板凳上的时候,父亲含着歉意的笑说,我不得不让他们告诉你,他们不知道我这毛病,以为有多严重呢。
  所谓天道酬勤,父亲终于考上了山西师大。父亲的大学梦实现得如此漫长,在他高中毕业后的二十年多年后才再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父亲表面平静,其实内心无比激动。他压抑自己的快乐是因为得照顾母亲的情绪,他知道自己要将这个沉重的家交给并不强健的女人。一家七口住着逼仄的租赁房,孩子们正是打打闹闹的年龄,由于担心房东厌烦,他们抑制活泼天性,安然静处,轻声悄语,父亲担心母亲管不住我们,还有自己上学需要花销,使原本窘迫的日子雪上加霜。父亲每月仅给自己留五块钱零花钱。回忆往事,他大学的同学对我讲,印象中你父亲脚上穿的永远是一双布满破洞的袜子。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放弃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校发给他的二百多元活动经费外加自己两年来积攒的几十元的零花钱买了一台百泉牌黑白电视机,作为两年来对家庭亏欠的补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