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用声音去追光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用声音去追光
                           陈思航

    舞台上的追光像是十分刻意的避开身穿华丽演出服眼眶里含着热泪演唱的歌者,打在舞台上精心搭建的场景中央。台下没有如虹的掌声,小剧院零零散散坐着几位始终对艺术保持热忱的观众,或许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观众,他们只是在用他们的心和眼完成这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我不太能说清我对音乐剧的独特感受,那是我从出生到现在都没遇到过能让我深陷其中的艺术,在我十九年的人生进程中泛起了不小的波澜。我尤其痴迷那些为了演绎而鲜活的生命,他们甘愿并且快乐欣喜的穿上厚重繁琐的服装做出夸张的动作在舞台上跟着音乐纵情高唱,哪怕台下的人反馈的是意味不明的嘲笑,哪怕音乐剧只是绝大部分人的过眼云烟,他们还是能带着音乐剧骄傲的一路向前。
    音乐剧演员往往都是温润而极其优雅的,哪怕是面部狰狞演出海德和撒旦的人,下了台后的举手投足都写满了绅士与从容。他们是众多音乐剧狂热者之中选出的佼佼者,更寄托了所有人热切的期待和目光,他们在剧本上圈圈画画,一次次让自己置身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最后用或是娓娓道来或是声嘶力竭的歌喉完成音乐剧选段。
    相似就难免产生比较和质疑,音乐剧时刻要面对的莫过于歌剧和话剧两种艺术形式。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话剧跟音乐剧只相差几首对他们而言不痛不痒的歌曲和不太容易理解的走位和舞蹈;与高雅艺术歌剧相比,音乐剧反而显得有些随性苍白,没有歌剧那般一下抓住人耳朵的吸引力,就连同样的角色看上去都比音乐剧要仙气十足。这种言论是我每每搜索音乐剧都不可避免的东西,我多么想一条条解释回复告知他们音乐剧是如何神圣的存在,我想讲清音乐剧的信仰,最后的最后还是合上手机,叹息一声投入下一场音乐剧。
    并非是我只有嘴上喊着喜爱行动上无所作为,而是我固执的认为对那些完全不理解也不打算理解音乐剧的人说再多也没什么用。音乐剧从不枯燥乏味无人能懂,音乐剧的男女主人公和所有配角都要更加的人性化,他们并不需要多么的卓越和出众,更不需要像歌剧中戴着佩刀留着长胡子的Hero一般,音乐剧它旨在赞扬平凡或变化生活中追求心中所想的人。音乐剧的歌曲也更易于传唱就算是躺在床上脑子里也会清晰记忆白天剧场的过往。
    我是刚刚看过《变身医怪》的,说起来就是简单讲述了一位精神医生以身试险,试图改造人类灵魂但不幸失败最后陷入人生绝境的故事。在国内外音乐剧题材上算不上新颖,但是男主演的演唱功底和情绪把控成了最大的看点,上一秒是声色温暖圣洁的医生,下一秒就要变成邪恶撕裂的嗓音,不光是嗓音,就连动作唱腔也要跟着音乐瞬间切换。其实音乐剧里这类表演不在少数,但无论看了多少遍都会满身鸡皮疙瘩,能够让人无止境的陷入音乐剧艺术,也许这就是音乐剧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我看来,国内的音乐剧跟外国的音乐剧相比较,实话讲也是不出众的,很大一部分的客观原因在于,在国内并没有多少人关注音乐剧,而在国外,至少还有一部分人会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剧院,认真的观看一两部音乐剧。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国家不重视艺术,只不过很多外国人跟音乐剧一样,都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而中国人多了那么一分豪放。音乐剧市场并不景气,这种不景气也导致了音乐剧艺术发展的停滞。
我所接触的几场音乐剧,不是在上海,就是在北京,或许只有一线城市的保利剧院才能给真正热爱音乐去的人提供永远散场的音乐剧。还好我们的时代和文化都在不断的发展,我甚至能在国内的音乐剧演出看到《拉赫玛尼诺》的标题,在建国65周年用来庆祝的竟然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剧《国之当歌》。现在我能坐在剧场下面高声喝彩,鼓掌,开心到溢出激动的泪水,因为我最热爱的音乐剧终于一点一点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我们永远无法体会音乐剧演员一年300场的演出付出了多少的汗水与辛勤,也不曾得知那些扣人心弦的选段是经过多少个反复筛选才呈现出的精彩绝伦,聚光灯下的演员真的不多,音乐剧演员们更是只有歌声才能长久的留在舞台上,但没有关系,我听得到他们在用声音去追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