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关中随笔两篇

2021-12-23叙事散文旭日东升
乾陵断想历史在湮没中遗留了许多碎片,世人妄自揣度着先人的生活。据说当时的大风水师袁天罡和李淳风曾上演了最传奇的一幕,一枚铜钱埋在地下,一棵铁钉穿过钱孔钉入。由此,高宗和女皇才得以栖身于此。其实仅凭借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传奇就足以吸引……
        乾陵断想   历史在湮没中遗留了许多碎片,世人妄自揣度着先人的生活。据说当时的大风水师袁天罡和李淳风曾上演了最传奇的一幕,一枚铜钱埋在地下,一棵铁钉穿过钱孔钉入。由此,高宗和女皇才得以栖身于此。   其实仅凭借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传奇就足以吸引天下的目光。   现实中的影视传媒无数次炒做这样的题材,因为女皇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也是备守争议的,尤其是国人的窥视心态使得人们有理由反复津津乐道。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无可非议,然步入乾陵,则让人情不自禁的追怀思远------   在关中平坦之地,突兀陵山,拾级而上,皇家的威严与气魄在销蚀着凡夫俗子的一点点自信,心中激荡起对盛唐的无限情思和对那样一个让中国人迄今为止而叹羡不已的时代的强烈震撼。台阶的宽度与长度以及每处台阶的层数都是极为讲究的,在古代则是皇家的规制,草民百姓绝不可逾越。而今却踩踏在俗世的脚下,感慨之余,心中想国人仍然在膜拜那样的遗存,这似乎令人深思。   陵道之侧,站立着胡服异装的巨型石刻,两行排列,那样一种盛世情怀油然而生。令人深思与琢磨的是已经刻满字的无字碑,女皇的用意和历史的玄机众说纷纭,或者身前颇守非议、身后更留争端,或者任由后人评说,或者无须文字言说,就让文人墨客尽情抒发其人其事吧!   登临山顶,放眼四望,前有公路延伸,不远处是河水环绕,后有嫫谷断裂。陵山居于关中形胜之地,墓葬则处于万年造化之处,有道是陕西的黄土埋皇上,然而女皇和她的丈夫却处在一个石灰岩的宫殿之中,就好象给土山戴了一顶石帽子,浑然一体。   当历史被揭穿,神圣的光环不在,只有乾陵完整的保留,神秘与造化还是上天的眷顾?   极目四望,典型的中国式建筑风格,陵的主体面南背北,陵道为中轴线,东西对称,浑然天成,不足处又增添了更多传奇。相传唐末黄巢曾率军数万掘墓,由于不知墓道所在,且山顶为石灰覆盖,不得已从山下开挖,准备把山体掏空,自下而上贯通,结果不几日,冲天大将军败退,陵墓依旧,留下一道黄巢沟供世人凭悼。民国时期,军阀盗墓成风,孙连仲曾率军计划挖掘,结果由于无法探的墓道所在,也不得不放弃,否则在现代炮火之下,乾陵必难逃清东陵之惨剧。此所以有上天眷顾,才得以保留此人间奇迹,着实令人嗟叹不已!   时代已然远去,历史也化为文字的游戏,只有这文明的碎片仍然不断激发起人们的好奇欲望,也使得我们的根脉绵延相连。   乾陵,现实与历史的双重传奇,我期待着重游,我反复的揣摩。            悠悠华清池
  在关中若以风物传奇之最而论,则莫过于华清池,此地上演的一幕幕历史话剧犹在昨日,千载而下,常使时人嗟叹不已。   华清池位于骊山之山麓,此山亦极有名,凭添了几份历史的哀怨和无奈。   骊山之名极有特色,有人说远古此地曾居住骊族部落而命名,或有人说是因为此山山色若骊故得此名。今人若看,则可能多接受后者又相信前者。沿山麓而去,苍翠蔽日,山体呈青黛之色,几乎是绿的堆积与重叠。此山古亦有名,且多哀怨之气、荒唐之色。于政治而言,似乎更多的是悲剧色彩和不祥的味道。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宠姬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以国之信用换取美人一笑,终失信于天下,而致国家巨变,可笑!深思!秦始皇以赫赫武功统一天下,却因在此筑百年地穴,而使天下劳役过度,终激大变,使秦历二世而亡。至盛唐时,玄宗李隆基于此流连忘返,与美人醉饮同卧,不幸安禄山兵起范阳,自此开元盛世终结,盛唐江山江河日下,一代明君、百年基业于此尽丧尊严,却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时至近代,一代枭雄蒋介石纵横捭阖,却不意在此沦为阶下囚,从此中国历史改变方向。此类传奇或可笑谈,也可深思:究竟此山此水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玄机?   此地若以地理而论,则苍翠之色铺天盖地,滚滚温泉涌溢不簖,确是盛夏消暑纳凉的不二选择。此地风景如画,又有清幽之风,怪不得帝王们趋之若骛,乐而忘返!   华清池园内,历史遗迹尚存,后世修建亦多。温泉之水从地下汩汩而出,散发着历史的余温。如果说这里是古代皇家的洗浴中心,那么最具色彩的当然是后宫佳丽的汤池。当现代人步入海棠浴时,可能一面在感慨工艺的精巧和设计的合理,一面却在想象昔日胖美人杨玉环的风姿------为帝王设计的沐浴汤池豪华气派,当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历史却换了主人。在池边移步,池水依旧清澈,也许是历史的沉积太多,池水平静,水波不兴,难得一片涟漪也很快消散。游人如织,池水静默,仿佛已看惯了人间的世态万象,对嬉闹打耍已不以为然,它就像一位沉思的老人,静静的注视着身边的世界,却流露出一丝阴郁。   走过华清池,进入梨园旧址。相传唐玄宗曾在此排练他亲自编曲的《霓裳羽衣曲》,和美人们通宵达旦,纵情声色,却推进了中国戏曲的飞跃。面对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开元盛世,那种盛世情怀油然而生。然而乐极生悲,胡兵蜂起,帝王离宫,美人自缢,魂断马嵬,终成千古一叹!   时光流转,当拾阶而上,五间房巍然眼前,墙壁、玻璃上弹孔仍在,向人们诉说着往事,一切似乎就在眼前,张杨兵谏,蒋委员长仓皇出逃,历史在这里转了方向。西安事变,民族之大幸运,国家之新篇章,民族勃兴,从此激流澎湃,昔日的阴云散尽,一抹亮色在天际出现。   华清池,成了一个终结的符号。   落日余辉,丝丝柔柔的洒在华清池,静谧、安详,仿佛一位历史老人,那涌动不息的泉水,勾起对往事的记忆,仿佛一切不曾走远,又似乎在谈笑间上演。   当回首凝视,苍翠之外多了一些忧郁、一丝伤感。好奇已不重要,经历才是最真。褪尽历史的铅华,除去政治的附着,似乎一切只是一场风花血月的传奇而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