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读金圣叹评注李陵《答苏武书》

2021-12-23叙事散文薛林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9 编辑

  读金圣叹评注李陵《答苏武书》薛林荣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兵出居延关千余里西击匈奴,战败受降。汉明帝即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9 编辑 <br /><br />  读金圣叹评注李陵《答苏武书》
  薛林荣
  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兵出居延关千余里西击匈奴,战败受降。汉明帝即位后,匈奴与汉和亲,曾被单于流放于北海无人之处持节看羊的苏武给李陵写信,让他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明确表示不能归汉。李陵留下的这封长歌当哭的答书,便成了一个受降于匈奴的大汉之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悲壮的辩词。
  尽管学术界对《答苏武书》是否李陵亲作犹有疑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答苏武书》理解李陵。李陵投降匈奴1700年后,17世纪中国印象派大批评家、清人金圣叹在《必读才子书》批注中对《答苏武书》作了极有见地的圈点,更显示了对这一答书超越时空的心灵呼应与知遇理解。金圣叹曰:
  相其笔墨之际,真是盖世英杰之士,身被至痛,衔之甚深,一旦更不能自含忍,于是开喉放声,平吐一畅。看其段段精神,笔笔飞舞,除少卿(即李陵——笔者注,下同)自己,实乃更无人可以代笔。昔人或疑其伪作,此大非也。
  金圣叹极力推许《答苏武书》乃李陵亲作,且极尽赞誉之辞,古之文人武将穿越时空的互相引重,真可敬仰!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后更名人瑞,号圣叹,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自幼机警敏捷,博闻强记,为人言行怪异,一生淡于仕进之途,潜心讲学和著述。金圣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在于评点《西厢记》和《水浒传》,其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清人《归园琐记》载:“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篇。”
  金圣叹除了评点古典小说,还选取先秦至宋三百五十篇“必读才子书”进行圈点,批语灵活,文笔恣肆,大有当头棒喝之势。金圣叹的批注语涉天水人文的有两则,除评注李陵《答苏武书》外,还对司马迁《李将军列传赞》作了圈点:“更不说到才略意气,及命运不好,不得封侯等事,一意只反覆其死之日,士大夫与百姓知与不知皆哭,妙妙!盖更说其才略意气与命运不好,不得封侯,便止是一人,说亦有限也。”金圣叹对天水人文尤其是对李陵《答苏武书》的评注,为今人提供了理解这一壮怀激烈的答书以大师级的视角。
  且看李陵如何“身被至痛,衔之甚深,一旦更不能自含忍,于是开喉放声,平吐一畅”:
  在《答苏武书》中,李陵先叙自己身居异域的凄凉悲苦:“自从初降, 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即苏武)!陵独何心,能不悲哉!”接下来李陵叙述牵连老母妻子遇难的冤屈,然后分析当年与匈奴交战的情形,为自己的战败辩白:“昔先帝援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指李陵军中叛变告密的军侯管敢)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最后李陵列举了汉室薄待功臣而厚赏贪佞,自己宁死蛮夷之中也不愿归汉的决心,并以一声长叹收束全文:“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文章至此,心枯血竭。李陵的“开喉放声、平吐一畅”之沧桑歌哭,司马迁亦有知遇之慨,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对李陵透彻肝腑的理解,却为自己换回了宫刑这一奇耻大辱!
  《答苏武书》是李陵的长歌当哭。金圣叹评其“段段精神、笔笔飞舞”,确矣!李陵之痛,痛在出身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是痛在国家恩义已绝,虚死立节不就,是痛在志未立而怨已成,痛在忠孝两未相顾!只有司马迁、金圣叹这样的精神超绝之士,才能品辨出李陵歌哭的个中三味。李陵与金圣叹穿越1700多年的一次无言的对话,使一桩悬而未决的精神公案有了某种破译的参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