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思乡明月照百年——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

2021-12-23叙事散文王之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3 编辑

思 乡 明 月 照 百 年——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 王凤林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你会被他少年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感动,你会被他浓……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3 编辑 <br /><br />思 乡 明 月 照 百 年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 王凤林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你会被他少年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感动,你会被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所感动,你会被他家乡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敬仰之情所感动。
大师的故乡在鲁西北平原上,即今天的山东省聊城临清市康庄镇大官庄村。这里曾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现在已是一个走上康庄大道的新农村。季老曾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描写他儿时官庄的生活情景,特别是《月是故乡明》一文,他用饱含真情的笔墨描写了儿时官庄村那个平凡可爱的小月亮。短短的一千字,抒发了他近百年思乡之情。在他的心中,那个平凡可爱的小月亮,永远照在故乡的苇塘边,永远照在他记忆的琴弦上。
当你走进临清县城,随便问一个当地的居民:“季羡林的老家在哪?”他们都会准确地告诉你:“季老啊?他老家在官庄!”言语中,透着亲近,透着敬佩,透着自豪!
宾馆的经理怕我找错了路,一大早就把一张临清的地图送到我房间,并指点出官庄的具体位置。他还告诉我,县城青年路中段、市委对过有一处“季羡林先生资料馆”值得一看。
我带着兴奋,找到了临清人民为大师修建的资料馆。馆员小陈对我们这个远来的寻访者非常热情,详细讲解了资料馆的建馆背景、时间、馆藏资料等等,讲解中流露出“以大师为师”、“以大师为荣”的崇敬和自豪之情。
资料馆建于1998年,占地虽小,却古朴典雅,外型是中国古代飞檐式建筑:青砖上砌,墙壁生苔。红棱护窗,图案呈祥。琉璃金瓦,赤色红光。屋脊伏龙,鸱吻成行。里面却是现代装饰:地块砖,仿瓷墙,玻璃柜,铜塑像……在这里,我见到了大师各个时期的手稿手迹: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一丝不苟,字不逾矩,点不出行,一如他的为人处事,一如他的治学治教,一如他深刻的文化思想。墙上悬挂着他各个时期的照片,有少年英俊,有青年求知,有壮年游学,有老年回乡……最有价值的莫过于东展厅里矗立的一排红色木质的传统书橱,它敦厚、朴实、高大、内涵丰富,里面是季老一生的国学著述、编著和外文译著。它仿佛是季老在家乡的化身,任何一个来访者在它面前都会心生敬重,。
官庄村距县城还有四十华里。在公共汽车站,当司乘人员得知我去寻访季老的故里时,对我十分热情。他们说,每年都有许多外地文化人和一些大学里的学生到官庄去拜访季老的故里,司乘人员便成了义务导游了。
在出租车司机的引导下,我很快就见到了季老心里那个月下官庄、月下苇塘了:一个月牙儿形状的村子,环抱着一个圆月形的池塘。在季老的记忆中,这个池塘满是苇子,一阵风来,涮涮作响。而现在,池塘里早没了水,长出密密匝匝的一塘杨柳树,树龄很短,大的碗口粗细,小的竹杆一般。在池塘的东沿上,便是季老儿时居住的房宅。不过,现在已翻新成红砖瓦房了,由季老的侄孙子居住。院子里是三株长了几十年的老枣树,每年都有茂盛香甜的枣子下树,让季老的后人享受收获的喜悦和生活的甘甜。宅后是十几棵身强力壮的榆树,荫及后檐,撑开几扇遮风挡雨的绿伞。屋舍俨然,却有点陶渊明“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的味道。季老就是从这里迈开脚步,走出乡村,走出母亲的视线,走向中学、大学,走向学问的殿堂的。他在《赋得永久性悔》一文中写道:“我的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老的母亲一生贫困,在季老还没有大学毕业时她就离开了人世。她生前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而每想到母亲的如此念子之情,季老是心肝俱裂,眼泪盈眶。他在文章的最后说道:“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里的亲情是他的根,这里的乡情摄他的魂,这里的明月照他的心------
在池塘的北沿儿,我找到季老的族弟季福林的家。这是一座普通鲁北民居,院子里堆满了金秋的收获。季福林老人今年77岁,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小于羡林哥哥17岁。他说,虽然哥哥离家的时候自己还未出生,但哥哥每次回家的情景他都记忆犹新:“1928年伯母去世,当时在北京正读大学的羡林哥奔丧回家,在伯母的棺材前长跪不起,悲痛欲绝。”季老在他的《赋得永久的悔》一文中,痛苦地写道了这一情景:“看到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文革时期,羡林哥在北京受到冲击,携嫂子和孩子回家住了半个多月,他整天不爱说话,晚上总喜欢站在院子里数星星,看月亮。”在季老的感觉里,此时的月亮依然象儿时那样美丽、可爱、漂亮。“1982年秋天,他回家小住两天,看到官庄村的乡亲都富了,哥哥异常高兴,回去后写了好多文章(即季老的《还乡十记》)。”“1991年,80岁的羡林哥又一次回来,人老了,精神却十足,东走西看,还为县里修复佛塔帮最大忙呢。后来,他还多次寄钱回来,捐给村里的小学,奖励那些优秀的老师和有出息的孩子。为了村里修公路,他捐出他的书法作品。2001年,在他90岁生日之际,他再次回家,给家里和村里带来了欢乐和祥和。”
季福林老人娓娓道来,脸上满是喜色与想念。他把堂屋后墙上的照片取下来,指点着引以为骄傲的大哥哥的形象。在季福林的感觉中,大哥哥不是官,但是比官大。他说,“近几年他每次回家,都有省市的大官陪着。”
一代国学大师,其学术造诣在家乡父老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一直装着家乡,一直装着家乡的父老,一直装着家乡那轮可爱的小月亮。
苇塘的南沿有一片空地,那是季老家的祖坟地。说是祖坟,其实只有两座坟墓。季福林老人告诉我,他们的祖居地在官庄南五十里的王官庄,曾祖时因为牵扯到一件案子才搬到此处安家。曾祖和自己的祖父死后都送回原籍安葬,只有羡林哥的祖父和父母埋在村头这块空地上。
这是一块蒿莱丛生、杂树茂盛的地块。周边的大小树木都拱卫着地块中间一株粗壮高大的梧桐树,繁密的树荫下面是两座并不孤单的土坟。前面的一座,是季老父母之墓,后面的一座,是季老的祖父母之墓。墓前各立一块等人高的黑色水泥墓碑,是季老一九九六年二月回乡时所立。碑文也是季老亲笔所题。素碑、素墓,朴素的碑文,与周围朴素的野花杂草、高树矮荆浑然一体,也映照出季羡林老人一颗朴素的思乡之心、炽热的赤子之情。
近百年的光阴,一个世纪的轮回,官庄村已由贫穷到小康,照在小村上空的月亮依然美丽、慈祥。季老对小村的思念,对小村的依恋,对小村的梦想都寄托在这小小的月亮上,“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那个小月亮。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世间无有思乡药,故乡明月照百年。在季老的心里,永远装着故乡这轮小小的月亮。这小小的月亮,是母亲的化身,是乡情的幻影。他在文章写道“见月思乡,已成为我经常的行动,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山月、海月、湖月,哪个也比不上季老心中的故乡月。海外、京城、学府,谁也比不上季老心中的故乡人。从季老的许多随笔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位国学大师圣洁清澈的心灵。对生养之恩的母亲,他常常是“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帐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身影。”对待乡亲父老,他怀有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儿时每天留给自己半个馒头的伯祖母,多次走进他的文章中,给读者留下一个善良、爱笑、富足的农村老妪的形象。那个带着自己去拾麦子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对自己特别照顾,也多次在季老的文章中带着我们去田野拾“麦子”、去人间拾“幸福”。姥姥家里人的疼爱,化成了一碗难得的牛肉汤和汤中那片奢侈而诱人的牛肚片,芬香四溢,百年不减。二伯父家的黄面年糕是用红枣蒸成的,金灿灿中几点红,吃到肚里,催发了自己的后来的学术成就,月月更新,年年高升!
季老的学术成就,他自己概括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在国学和东语学领域里,他的学术成就是开拓性的贡献,有些研究是空前绝后的。
走在官庄村的街巷里,寻觅着季老孩童时的感觉,感受着一代国学大师儿时成长的氛围。这种感觉,这种氛围,就写在村里人的慈祥的笑脸上,流传在村里人朴素的交谈中,飘荡在苇塘里的“杂花生树”上,刻印在街巷墙壁上那威严的“泰山石敢当”上。野老村言认为,官庄村是有风水的,风水就在月牙形状的村落上,就在圆月形状的苇塘上,就在“官庄”这个名字上,就在乡亲们和谐的交往中,所以才出了名人“季羡林”,才有每年考上大中专的官庄学子。我一边寻访,一边琢磨这个村子的名字。在临清地图上,它的全称叫“大官庄”,也许是从前的某朝某代出过高官而得名,也许是某朝某代某位高官与这个村子有过瓜葛而得名,沿袭下来,一直称为“官庄”。在潜意识里,也反映村里人希望晚生后辈发迹、发达这样一种朴素的愿望。那么,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满足和实现了官庄人的这种愿望,并且,他已成为官庄村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资源,也是官庄村每个孩子读书求学的榜样。在媒体上,很少称季老“北大副校长”的官衔,多以国学大师贯之。在聊城市在临清县城在康庄镇人们都以“季老”呼之。而在官庄村,我听到的多是“羡林哥”、“羡林叔”、“羡林爷”这样的称呼,那么亲切,那么自然,那么温暖,难怪季老在他的文章里千遍万遍地写他的官庄村,写他的小月亮,写他的充满梦幻的苇塘。
季老的国学成就,流芬百世,季老的思乡月亮,光照千秋!
当我走出官庄村,迎面遇上几位曲师大中文系的学生,他们也是来官庄村欣赏季老故乡那轮平凡而美丽的明月的。
坐在返程的车上,心里生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感。季老故里之行,圆了我一个美丽的梦想。我从季老的故里捧回一轮美丽的月亮,回家后,我要永远把它挂在我的窗前,永远把它挂在我的心上……
王凤林,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常务副校长,跃华学校ISO体系管理者代表,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教研教改中心理事,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先进教师,作家协会会员。
邮编:253034 地址: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 0534—275675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