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融入早市

2020-09-17叙事散文澧水寒儒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1 编辑

融入早市不在城市腹地的小区,有种与生俱来的寂寞。不过,小区不远处,却有一处早市,使小区多了一份热闹与繁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1 编辑 <br /><br /> 融入早市
不在城市腹地的小区,有种与生俱来的寂寞。不过,小区不远处,却有一处早市,使小区多了一份热闹与繁华。
早市有多早,是声音和喧哗预示的。来来往往的车即使是低微的喘息声,开始,也容易惊扰敏感的神经,久了,也就能让神经钝化,耳畔还原一片宁静。
清早,湿润的河风带来一阵阵清爽,仿佛有一种源自乡土的凉意。道路两旁的树木绿意葱茏,清新的树叶上覆满露水。进入早市,发觉果真是早。早市,人声鼎沸,变卖菜蔬的农户、商贩熙来攘往。这种氛围,远远迥异于乡下的赶集。乡下的赶集,我一直记得,似乎没有时间概念,人们到场上赶集,从早上一直进行到下午。中午,往往还有人背着东西往集市上赶。娘就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变卖过自家多余的时蔬。娘不在我的笑话中止步,把希望交给一背背时蔬,丰腴理想,却一辈子也无法走进城市。
无法相提并论,城市边缘自有一种融入城市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行走于人流中,一面小心翼翼担心踩住农户随地摆放的时蔬,一面小心隐藏于人流中的小偷划破如陈焕生般的我的口袋。没有那种已将裤腿上的泥土彻底洗净的城市人的那种荣耀和自豪,我把目光放得很低,与不少如乡下父亲般卖菜人浑浊的眼神交汇时,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那些司空见惯的土豆、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青豆、豆角、小白菜、丝瓜、苦瓜、苋菜、葫芦,俨然一副物以稀为贵的模样,被商贩信心百倍地码放着成为卖点。在城市的早市遇见源自乡土之上的时蔬,我的内心浮泛起一阵惶恐。最终,还是无法抗争,如今的我也得以城市人购买的方式获得慰藉舌尖的时蔬了。曾几何时,我那碧绿的菜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自责无用。农户新鲜的时蔬,渐渐被一拨又一拨涌进来的城市人买去。裹挟于人流中,通过观察,我发现城市人并不像我钓过的长湖刁子鱼那样急切,见钩就咬。他们往往会走几家问问,看看价格有什么不同。事实上,几乎鲜见在一个早市上有不同价位的同一时蔬,但他们似乎也要比较一番。想来,这里面必有道理,倘若有物美价廉的时蔬出售,错过,岂不是上当。
先知先觉者堪称榜样。于是逡巡。早市上卖菜的农户的菜,新鲜,滑嫩,有那种乡下菜园的感觉。此时,我瞬间学着城市人的模样,佯装买的样子,询问一下多少钱一斤,然后说等会儿再来买。如是虚伪的话,已经出口成章了,我有点害怕会不会有人觉得我改变得这样迅速。幸好,滚滚人流中,并没有熟稔的人。孰料,菜农们已经熟知了这种对话,并不怪责,或许他们相信他们时蔬的品相和市场的需求,或许他们深知对峙就是另一种胜利;或许他们还是被“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句古老深入骨髓的训诫在无形引导着,一切就变得波澜不惊了。他们并不像乡下卖菜人那样背负着一种自卑,并不极力兜售和赞不绝口标榜自己的时蔬。买与不买之间,似乎平淡如水,并不纠结。在乡下,卖菜的农户,不时在叫卖,用声音在传达着信息。有时候,若是你想买又不想买,走了几步,还可以听得到卖主殷殷地招呼声,那种情绪里,似乎有一种乞求。而在城市的早市上,我看不到这种做法,估计是乡村和城市的活法不同。
从早市入口转到出口,又从出口折回。早决定已入眼的时蔬已经存货不多,得立即行动。遂转到前面到过闲坐于地上的一位老农户面前。老人面容清癯,短促的头发湿漉漉的,像刚洗过被毛巾粗糙地擦过那样,脸上的皱纹布满沧桑,眼神有些浑浊,并不充满精明。他衣着朴素,土黄色的七分裤,阔大宽敞,两条枯瘦的腿显得毫无拘束。他卖新鲜的辣椒和豆角。看我驻足,他问我买什么。我说买辣椒,他说辣椒两块钱一斤。我买一斤。老人的手还算比较灵活,粗糙的手掌操纵着小秤,秤杆扬得老高。他说有一斤半。我并不看秤,我知道看与不看,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即便是秤杆上的数字表明是多少斤,可能也与真正的斤两有一定的差距。从小就被娘教诲,对于小秤,我也是认真研究过的。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我相信他一面出售东西,也一面出售良心。我说好,付了钱。提起辣椒,再买中意的时蔬。
家中小孩比较喜欢吃西红柿,得买。那些鲜红可人的西红柿硕大,挑逗我的眼神,尽管我知道这些西红柿,并不如我蛰居乡里时自己栽种的西红柿质量好,只是,面对混杂着不良信息和标签的时蔬却无法阻挡我购买的意愿。种粟而后食成为一种不可能之后,我唯有相信卖菜的还没有特别出卖良心。
之后,买了点豆角、小白菜和豆腐。然后向着入口走。最终,发觉城市的人们迈开脚步是大步流星式的。早市上的时蔬和自诩源自于澧水河的河鱼已然被销售尽净。出门时,妻吩咐买点泥鳅的愿望在我逡巡的时段已然落空。于是,只好买点有些不敢相信透着鲜红色,被一小块一小块不是幻觉而是那样真实悬挂着的瘦肉。始终有些狐疑,但是,亲眼目睹的那一小块一小块的瘦肉被前来逛早市的人们买下,放入篮子,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脑海里关于瘦肉的种种负面报道接踵而来,一面被迫回忆,我一面又在想着-----难道他们就不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吗?我一遍又一遍为自己寻找一个个安慰的词语,用来快速适应这座城市。
前不久爆发的七月的雨,淹没过不少城市,但也恩泽过山林。适度的水分、温度和阳光就会催生蘑菇。转出早市的时候,恰巧,一位行色匆匆的乡下女人,提着一桶黄枞菌向着早市的入口。立即有人询问,乡下女人说四十元一斤,旋即,就有人围上来,表演抢手一空。从乡下刚来城市不久,我还没有忘记这种黄枞菌其实味道并不太好。我尚不能与之切近,融入他们的这种思维。此时,我选择远望。
东方的云彩变得异常绚丽,太阳的光线密集起来,城市开始升温。 潜入早市的人们,仿佛一只只聚团觅食的鱼,一番饕餮之后纷纷离开。喧闹的早市归于沉静,像一具被啃食之后的动物的空壳。败叶、动物内脏暴露,污秽横流,蝇蚊飞舞。看着商贩和固守的菜农,我抑制住了腹中浪潮,试着强化条件反射。不少商贩已经处于清闲状态,在清理自己兜里的钞票。脸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表述着他们善于经营的得意。
其时,时间尚早,7点30。我掏出手机。没有鸡鸣喈喈的城市,我容易忘记时间。记得,此时的乡土之上,那一只只昂首阔步的雄鸡正在意气风发地啼鸣,使许多乡土故事真相大白。我呢,也是那一只只此起彼伏的雄鸡啼鸣把我从慵懒中叫醒的,而现在却是早市。
提着购买的一包包时蔬,穿过人流,我发现我已经不自觉地被改变,变得已经身不由己地融入早市。看见地上摆放着残留时蔬的农户,我就看见了他们穿越土地渴望成功的理想。他们额前,那一棵棵汗珠,珍珠般撒落,就是为誓言而写满的证词。
身在在这繁华而匆忙的城市,我那固执的乡土意识从舌尖开始溃败,那些充满自诩的神圣的乡土意识也渐渐融入早市。之后,一切将被渐渐改变,包括像城市人的思想那样提速,学会像城市人那精明与样激流勇进。当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间和空间里,我还是会不断回望乡土,最大限度地择善而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