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茶与人生

2021-12-23抒情散文淮安野泉

茶与人生清明节那天,朋友给我捎来一袋新茶,尽管有先尝为快的欲望,但因忙忙碌碌,一直到今天下午才偷闲沏了一杯,然后坐在一旁,嗅着缕缕清香,凝视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据行家说,龙井茶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后至……
茶与人生
清明节那天,朋友给我捎来一袋新茶,尽管有先尝为快的欲望,但因忙忙碌碌,一直到今天下午才偷闲沏了一杯,然后坐在一旁,嗅着缕缕清香,凝视杯中那沉浮的茶叶。 据行家说,龙井茶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后至清明前采是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称为“明前茶”,因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又称“莲心”。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 手持茶杯轻旋,茶汤均匀晃动,茶香浓郁散漫。透过晶莹透明的玻璃杯杯体,那杯中的茶叶变幻莫测,朵朵嫩芽,好似神龙探爪舒腰,或缓缓舒展,或摇曳沉浮,颗颗“莲心”立见,徐徐沉落于杯底,色泽清明碧绿,甚是美妙。举杯品之,舌尖稍觉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 有人说开心时需要以酒助兴,痛苦时则要喝茶。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太叫孟婆,她喜欢帮助人,特别是那些有痛苦的人。若见到痛苦之人,她就会精心配置一道茶,让他(她)喝后忘掉痛苦,忘掉前世。后来人就把它叫做孟婆汤了。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人没有烦恼,难怪古人如此,在生活七件事中,除柴、米、油、盐、酱、醋外,还要加上茶。 当你登上巍巍点苍山麓时,定能体会到白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你到了那儿,往往能品尝到他们为你做的“三道茶”。 “三道茶”的形成出于一个寓有哲理的传说:一位老木匠教徒弟多年,临出师前带徒弟去苍山伐树锯板,干了一天活,徒弟口渴难熬,随手抓了把鲜树叶放入口中咀嚼,苦涩地皱眉咂舌。师傅说:“要学好手艺,不先吃苦头是不行的!”等把木板锯好,师傅给徒弟一块红糖,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待徒弟出师临别时,师傅递上一碗茶,放上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徒弟品味道:“有苦、有甜、还有麻辣,真叫人回味。”老木匠高兴地说:“对了,一苦二甜三回味,学手艺和做人的道理都在这里。”
喝“三道茶”,就是在品尝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人在甜中还要多回味啊! 我喝过好多种茶叶。再好的茶叶,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再高、能力再强,不奉献于社会,乐于帮助他人,又何足道哉? 品茶,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种淡淡的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而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穷极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遍尝,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 是的,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但把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杯中之茶汤。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在茫茫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留清香在人间;我们每个人也都不必因融合于集体不被人所关注而沮丧,只要我们已经为社会做了自己应做的事,就应问心无愧。 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品,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和精神境界。一个人若像茶一样有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会恪守做人之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