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梦有多远,路有多长

2021-12-23抒情散文晓风残月
梦有多远,路有多长来到北大转眼已一年多了,漫步于未名湖畔,看着柳树万千条细细的绿枝在微风中摇摆,让人不禁想起06年春晚“千手观音”中婀娜女子的绝美舞蹈,整个燕园就被一抹抹的绿、一片片的红装扮的美丽异常。夕阳里,独自走在未名湖边的小路上,看着……

         梦有多远,路有多长   来到北大转眼已一年多了,漫步于未名湖畔,看着柳树万千条细细的绿枝在微风中摇摆,让人不禁想起06年春晚“千手观音”中婀娜女子的绝美舞蹈,整个燕园就被一抹抹的绿、一片片的红装扮的美丽异常。夕阳里,独自走在未名湖边的小路上,看着博雅塔的影子在静静的湖水里不住地摇晃,心里总有一种平静而温暖的感觉。现在,离07年的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回想自己那些为了高考日夜奋斗的日子,当时的苦和累,现在想起来都是一种幸福,尤其对我来说是这样。   我是一名来自甘肃农村的学生,为了走到这所我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考了3次高考。第一年考试发挥失常,被一所一般的重点院校录取了,我没有悲哀,没有后悔,直接搬桌子进了补习班。一年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我第二次高考时受了一些意外的影响,发挥仍然欠佳,才考了594分,离北大在我们甘肃的提档线还差35分。当时想也许我命里就进不了北大,这是有些宿命的观点,也只是拿来自嘲而已。没办法,我只好报了中央民族大学,它离北大比较近,至少我还可以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北大“一塔湖图”的魅力。 06年9月12号我来到北京并到民大报了到。中央民族大学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在校园里你可以不时地看到多姿的民族服饰,听到不同民族的语言,校园文化很活泼。但是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理想中的校园,应当是古朴厚重、雍容典雅的学术圣地,它与我的理想相差很多。第二天我便在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的北京城里开始了寻访北大的历程。不知道走过多少条街,转了多少个弯,我终于来到了北大。目睹了古朴优雅的北大西门,亲见了高高的银杏树和法国梧桐,校友门前自在逍遥的金鱼,当然还有美丽的未名湖和庄严的博雅塔。我绕着未名湖走了三圈,坐在一棵粗壮的柳树下看着静静的湖水想了好多好多,过去,现在,将来还有人生理想,思绪不停的变幻,连太阳快要落下去都没有察觉。这时我才深深地认识到这里才是我的一方乐土,是我梦想栖息的地方。当时我的心里就萌生了回去重考的愿望,临走时我本想摘下一片银杏树叶作为纪念,但我想我努力拼一回,考到北大,真正成为这儿的主人,而不是一个孤独彷徨的过客。我对燕园说了再见,悄悄地走了。   接下来的一周我几乎夜夜失眠:是回去,还是留下?回去,必然又要耗费一年的光阴,更增加一年的代价,而且充满了未知的变数。留下,心里的落差已经逼得我透不过气来,而且连着几天到凌晨3点才能伴着星星入眠,以后自己会不会怨恨自己,留下一个终身的遗憾。经过反复的思量我最终作出了退学的决定。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得到父母的同意。他们是天下最朴实的父母,为了供我和我弟弟上学耗费了许多心血,才刚四十出头,两鬓却华发早生,为的就是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这一次他们尊重我的选择,而我自己也明白,这不仅仅对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他们同样也是如此。在同学和老师的挽留声中我毅然退学离开了中央民大,我这一生第一次的大学生活才持续了半个月就结束了,接下来就开始了一年的补习生活。   补习的日子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关于它人们有很多的说法和评价,然而我想说的是我感觉自己在痛苦中升华着,这是一种充实而幸福的感觉:如蚕蛹破茧,似海蚌怀珠,终有云开见月时。走进北大是我当时最迫切的人生理想,是它指引着我前进,是它给我心中增添一股力量,让我去闯。为了心中那个遥远的梦,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抛开现实的顾虑,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要适应,那样的感觉就仿佛拥有一切。   在高中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下,在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下,我浴火重生,报志愿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北大,很幸运北大这次也选了我,我终于来到了这光荣与梦想开始的地方。这次经历是我一生重要的抉择,它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自己一生的历史都将改写。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理想,没有生活。此言得之! 老师讲理想是源于现实的一种精神现象,我习惯于把理想简单的称为梦。它是对未来的一种渴望和憧憬,激发人们为之奋斗的勇气。我能走到现在便是靠着理想和为理想而付出的勇气,是梦让我走的更远。   梦的持有者——人,往往在人生困顿、失意时,梦也更多,也更强烈。我自己就是这样的。试想,如果没有当时心灵巨大的落差感,没有与燕园的邂逅,我能生出那样强烈的走进北大的梦吗?或许会,但更有可能的是偏安于神州热土的某一个角落里。困顿中的理想本身就是超越当时现实的体现和佐证,是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超越性的表现。我觉得这可能是理想唯一合理的表现形式。我们的理想应当高于现实,不论在任何时候,这样才能保证你有一个向上、向前的方向。对此,英国是人朗费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要想射中靶,必须瞄准的比靶略为高些,因为脱弦的之箭都要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   理想和现实是紧密相连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理想中憧憬着未来,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理想中无奈过,彷徨过,这让很多人都失去了信心。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和其他无尽的例子。因为他们意识到,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所以他们放弃了努力,放弃了梦想,然而这样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吗?我想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都是一个精彩,完美的人生。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韶华,我相信青春无论在怎样的境地都可以筑建理想的城墙,只要我们相信我们还可以努力,还可以付出就没有理由放弃,不放弃就一定有机会,因为青春没有边界,只要心存梦想。   事实上,我们走到了这样的年龄,都经历了很多事,对很多的道理都懂,我们缺乏的是行动的勇气,也许我们还不懂怎么有效地付出。或许是因为害怕,害怕陷入失败的泥沼不能自拔。其实不然,失败是每个人成长路上必经之路,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任何理由借口都是阻挡我们前进的瓶颈。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经受失败之后落在一无所有的死角,或者说没有后路可走时,才能发挥潜力做以前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当我们走入人生的低谷,遭遇暂时的挫败时,我们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 在青春的梦的赛场上,我们只是暂时失利,比赛尚未结束,命运还未宣判死刑;我们还可以不断地以我们青春的激情与斗志,蓄积继续前进的能量与勇气,储备披荆斩棘的毅力与信念;我们还可以以我们的行动证明我们的青春无懈可击;我们还可以经受再一次风雨的打击与考验。   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曾经,雪莱的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知道鼓舞了多少个在黑暗中摸索的灵魂。在社会发展的新浪潮中,理想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她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青年,就应该在这关键的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