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闲话禅让(草舍读古之十四)

2020-09-17抒情散文草舍煮字

闲话禅让文/草舍煮字话说上古贤帝尧在位已经70年了,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传说贤能的许由。他诚心诚意地劝许由:“太阳出山了,火把的光就显得微弱;天降甘雨,人工灌溉就显得多余。先生您就像太阳和甘霖,横空出世而天下太平。但是我却像泥胎一样占据庙堂
闲话禅让文/草舍煮字
  话说上古贤帝尧在位已经70年了,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传说贤能的许由。他诚心诚意地劝许由:“太阳出山了,火把的光就显得微弱;天降甘雨,人工灌溉就显得多余。先生您就像太阳和甘霖,横空出世而天下太平。但是我却像泥胎一样占据庙堂,自感德行不足。请允许我将天下禅让给你。”
  许由答道:“您已经将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您如果一定要让我代替您,那我不就是沽名钓誉了吗?如果那样,我会觉得非常惭愧。您看鹪鹩在广阔无边的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只能占据一根树枝而已;鼹鼠在宽广的黄河边喝水,充其量不过是喝饱自己的肚皮。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不愿改变现在的状况,天下对我有什么用呢?您可以想一想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管祭祀的人不可能因为厨师很忙,就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替他做菜。如果我接替您的位置,就会像管祭祀的人去替厨师做菜一样荒唐。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您还是让我过现在的生活吧。”
  难以考证远古人们之间的对话是不是都充满了和《诗经》一样优美的比喻,说着优雅,听着舒畅,感觉当时的人们生活从容安逸,不像现代人说话那么简短直白,恨不得用微信就能完整表达相对论。
  许由被后世尊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洁之士,他那种宁愿抱困守贫也不肯位居“九五之尊”的人格,成为传世美谈。其实拒绝继位也就罢了,但是事情还没完。据好事的人说,许由听了尧的那些话后,认为那是不堪入耳的耻辱,有悖于他孤傲高洁的志趣,于是跑到河边去洗耳朵。此时巢父牵着牛来喝水,诧异地问明他洗耳的缘由后,巢父揶揄到:“你不想为帝也没人逼你。就算有人犯贱逼你,你就应该赶快躲起来,何必大模大样地当着别人洗耳朵,这不是沽名钓誉又是什么?你弄脏了河水,连我的牛都不愿意喝了。”许由羞愧难当,当真逃到箕山颖水种地去了。
  《庄子》等古籍记载的类似禅让的故事还有不少。如:尧又让位与子州之父,对方托病推辞;舜让位与北人无择,对方以为羞辱而投渊自尽;商汤先后让位于卞随、务光,此二人一个投了洞水河,一个抱石投了庐水河。
  《史记》中还提到,尧在位70年,发现了舜,又过了20年禅让与舜,再过28年逝世。而舜61岁登帝位,在位39年以身殉职,由禹继任,禹活了百岁以上,他们似乎都是因为德高而寿长。
  读了这些,我有点疑惑。
  在尧舜的时代,大约是奴隶社会初期,国家尚未形成,连个像样的城池都是后来的事情。尧舜的权威和财富比不得后世的皇帝,他们顶多算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物质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也就不高。即使是首领们,也没有太多的剩余价值供其养尊处优,更别提滋生腐败了。古书描写尧、舜都是德行、智能高强的贤君,从不作威作福。他们爱民如子,整日劳心劳力,凡事亲力亲为,是高强度的脑力兼体力劳动者,何以如此高寿?是上天眷顾德能之君,为天下计而宽以年寿吗?据考证中国人平均寿命:原始北京人14岁,奴隶社会18至30岁,封建社会35岁,帝王39岁,1949年40岁,1981年68岁,2012年75岁。
  依我的庸人之见,正因为部落首领不如后世的帝王那么乾刚独断,作威作福,还要费心巴力吃苦受累,在享福方面连比国企老板的万分之一都不如,他们的位子才会白让给谁谁都不愿意去坐吧?加上他们那么长寿,如果不把帝位禅让出去,这吃苦受累何时是个头啊?那些坚辞不受帝位的人中,怕吃苦或没能力的恐怕是多数,会不会不像古书里颂扬的那么高尚呢?从许由的话里也不难看出,从他个人的角度看,皇位对于他没有什么用处,不如他现在的境况。
  再有,羞于名利不愿当君主拒绝就可以了,不隐匿深山也无伤名节,何必要作躲藏秀?可笑又可悲的是,居然还有不止一人作死亡秀的,古人真的那么二吗?是实有其事,还是编故事的人对道德标准有过高要求?这种逼人无谓去死的道德难道是道德的吗?如此高不可攀的道德水准教人如何仿效?道德一定要苛求极致,做到不近人情,做到变态畸形,做到违背初衷,做到不计成本和人身伤害的地步吗?鲁迅诟病的《二十四孝》也是这样。推行极端的道德本身就不道德,还会引起更严重的不道德。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从来都不起作用,还会引起弄虚作假,不如没有。统治阶级颂扬它是出于对皇权的担忧,用来驯化、奴化臣民。从历代的更替看,这种苛求只不过是帝王的一厢情愿罢了,而这些故事也无非是御用文人编出来的干部大专班道德教育丛书而已。
  试想。如果一个臣下的德能足以号令天下,或者疑似能够号令天下,或者只是被诬为能够号令天下,岂不威胁到了皇位。这样的臣子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去死,这样不会死的太难看;二是估摸自己有把握,干脆“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禹年迈后,本来是禅位与手下能臣伯益的,但禹的儿子启参透了帝位的神力(那时应该已经有了相对充裕的财富和广阔的势力范围),就动用武力赶走了伯益,启动了帝位子孙世袭制度(启的这个名字不知是谁给起的)。于是省去了“禅让——坚辞——自尽”的麻烦,也开启了为了帝位争逐屠戮,祸起萧墙的祸端。
  实际上尧舜禹三代圣王禅让是儒家的说法。上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字(《竹书纪年》、《韩非子·说疑》、李白《远别离》)都提到了他们是借助武力上位的,比如,尧向舜交权那段时间曾受到拘禁。现代考古对此也有物证(《襄汾陶寺遗址研究》),比如,发掘出死于尧舜权力交替之际的大量贵族遗骨,统统死于非命等等。
  皇家内部自己都无德、缺德,工于心计不惜同室操戈,生活糜烂,还用道德来教育约束臣民,谁信啊?没关系,刀枪酷刑砍头会让你信的。后来再有禅让的事儿,不是皇上用来试探臣下(如商汤,小说里刘备也试过诸葛亮),就是臣下谋篡皇位(如曹操、司马懿)。被试探的臣下一般无处可逃,为了减少株连而以死明志;谋篡的臣下只是用坚辞作秀,煮熟的鸭子还要装模作样推辞再三,其实志在必得,哪里会逃隐、秀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