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若可以,让我们读书吧

2020-09-17抒情散文朱莹霞

若可以,让我们读书吧
■文/朱莹霞 双“十一”期间,网上好多书店的书都打五折销售,于是,千挑万选中,连同给孩子一次买了十几本。左等右等,耐了十天的性子,书终于收到。看着一本本封面或淡雅、或温馨、或简洁、或凝重的崭新书籍,欢喜,爱不释手
若可以,让我们读书吧 ■文/朱莹霞 双“十一”期间,网上好多书店的书都打五折销售,于是,千挑万选中,连同给孩子一次买了十几本。
  左等右等,耐了十天的性子,书终于收到。看着一本本封面或淡雅、或温馨、或简洁、或凝重的崭新书籍,欢喜,爱不释手,一时间,竟像个孩子似的,不知该先从哪本书开始看起。一遍遍抚摸着每一本书的边边角角,我仿佛捧着的是整个世界。是的,毫不夸张,我捧的,可不就是世界。世界的文化,文化的世界。
  记得小时候,那时家里穷,除了学校课本,是没有任何课外书籍可看的,连本小人书都没有。那时家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听收音机,是我们家获得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小喇叭开始广播了”,那稚嫩甜润的童音,现在想起,仍感觉就在耳边脆脆的响起。而每天在固定时间,播放的单田芳评书,更是我们一家人唯一的精神食粮。那时最爱听的是单田芳,最“讨厌”的也是单田芳,因为他总会在最精彩、揪心的时刻,来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于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太阳,盼着黑夜缩短、日子缩短,盼着第二天的评书时间快点到来,而评书开始的那一刻,盼着时间能拉长,再拉长。
  犹记得农忙时节,不管是在麦地里拔田还是在麦场上打麦,一到听书时间,全家人心儿念儿地都想找借口回家。而只要有一个人在家听了评书,就会在晚上给没有借口回家的人述说故事概要。二姐总是那个有借口的人,因为她要去做饭,不管再忙,饭总是要吃的,而她的饭,总是做得那么可口,所以父亲也总是让她去。只是,到了晚上,二姐可“牛”了,其余的人还得巴结讨好,她才会有板有眼的将每一个细节讲给眼巴巴的我们,只要我们其中有一个惹得她不高兴,她就会以点带面,用一两句话将一集评书结束。
  第一次接触所谓的课外书,是读初二时从同学们那儿借来的琼瑶小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从同学们手上频频传到我手中,再从我手上被班主任没收到办公室,再乘其不注意,从他的办公室悄悄捞回来。其实,他哪儿是不注意啊,他只是睁一眼,闭一眼罢了。谁让他是我哥哥的铁杆哥们呢,知道他不能把我怎么样的。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便不时地或恸哭、或傻笑、或呆立、或沉醉于书里描述的某个场景。
  后来上了小中专,我还是不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哪怕再喜欢。不过,值得兴奋的是,学校附近有个租书的地摊。一天两毛钱的租书费用,还是能从口粮中挤出来的,而且,我看书速度的那个快啊,是好多人不能比拟的。那一本本破烂又陈旧的书本里,对我来说有着最陌生、最新奇的知识。书本是旧的,知识是干净的、清新的,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一个个故事包含着种种生命的厚重与真谛。夜夜,同学们都关灯休息后,我便在一支蜡烛昏黄的光晕里,与月相邀,与夜对坐,与书相依相偎。
  等到学校毕业,接踵而来的便是工作的繁杂和家事的琐碎,看书的兴致在日复一日的光阴里,被现实生活活生生的磨没了。尽管不再因缺少钱而望书兴叹,但惭愧的是,十几年来,竟没买下几本书,也没像模像样完整的看过一本书。生活条件渐渐好转了,因为缺少书本知识的滋养,精神世界却渐渐萎靡、懒散。直到去年年底,因信手写的一篇文字,在朋友的鼓励下,投稿到市级报刊刊发后,才又想起了曾经对书本的那一份执着的渴望和对文字的喜好。于是,便重拾书本,重温文字的温馨和宁静。
  感谢那些年看过的书,让我在成长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与温暖,让我学会品读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生命的隽永,让孤独的日子不寂寞、平淡的日子诗意盎然。我始终向往,能在一条环境幽雅的小巷,开一间书屋,兼茶屋,为那些忙里偷闲的学生们,或一些有看书雅兴的爱好者,免费提供一本各自喜欢的书,一杯温热的茶。只要看书,就有茶喝。而每逢闲暇,在柔柔的阳光下,我也会拥一本书,于浓浓的书香里,吮吸淡淡的墨香,沉醉于文字的温暖,尽情感受文字之美,努力享受读书之乐。
  若可以,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