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滴缘近咫

2021-12-23抒情散文汪彤
收到1002《读库》杂志后,翻看目录,有好几篇想先阅读的文章。作者中北岛较熟悉,他的《青灯》,08年在兰州辗转很多大书店,才买到一本,读了许久,读了许多遍,都不肯放下。文章题目中《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也是我想先睹为快的文章。儿时的藏族好友……
  收到1002《读库》杂志后,翻看目录,有好几篇想先阅读的文章。

  作者中北岛较熟悉,他的《青灯》,08年在兰州辗转很多大书店,才买到一本,读了许久,读了许多遍,都不肯放下。文章题目中《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也是我想先睹为快的文章。儿时的藏族好友,前几年送我一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扉页上写着:“高原上的香水百合”。从那本书中,我读到最经典的情歌,但今天《读库》文章导读中写道:人们称仓央嘉措是“情圣”,这是对他的误读。

  很多篇文章都想先读为快,但凭直觉,总感得放在第一篇的文章,有当作“第一”独特的代表性,于是《一站一坐一生》,成为2010二期《读库》我首读的第一篇。

  《一站一坐一生》导读黑字写着“一个中国人的六十二年影像志”。因侦查工作的特殊,对摄影我曾喜欢过许多日子。随手翻看,作者仝冰雪老师得到一本来自福州的老照片像册。

  对于老照片,起初让我印象最深的恰恰是福州的老照片。我的书架上有福州唐希老师出版的很多书籍,其中《福州老照片》这本,扉页上是唐希老师外婆和外公的黑白艺术照,穿着长袍马褂,开着一辆时髦的汽车,照片拍摄于1912年。唐希老师在照片下方,这样写给我赠言:这是我陇西李外公和外婆的汽车照,摄于民国初年,寄回天水,由缘我们丹雨阅存,让他俩重返故里。另:福州老照片一书已绝版。唐希2006年9月于福州。   从唐希老师的《福州老照片》《福州文化散说》《话说三坊七巷》《话说三山两塔》《福州文化行旅》等书中,我对福州已经有很多了解,并且不仅仅是阅读文字的了解。80年代青年一代的精神领袖,新诗运动的发起者谢冕先生来天水时,曾与他交流过关于唐希老师的书,作为福州人的谢老,对书的评价很高。

  再说仝冰雪老师去福州探秘老照片主人公叶景吕的细节故事,文章寻根探源的过程,让我读到了福尔摩斯探案记的味道。文章的叙述方式让我爱不释手,临晨一点还在细细琢磨仝冰雪老师对照片主人公,关于肖像拍摄时间、数量、和连续性分析后的三个基本条件。分析之精到,让我感觉传媒人其实都很符合做“FBI”的必要条件,他们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强,能从推理,完整的判断出事物发展的真实全过程。当然光有推理还需要实地实践,当看到P13页,老照片主人公叶景吕的孙子叶林在老宅宫巷33号一进天井的照片时,我感到使料所及,却又惊又喜。这张照片正是唐希老师今年拍摄的,再往后翻几页,有一张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的照片,也是07年唐希老师拍摄的。唐希老师珍贵的老照片,正好为仝老师的文章,做了更全面上的视觉导读。

  唐希,福州市作协副主席,福州摄影协会主席。与唐老师相识,缘自于06年唐希老师“寻根访祖陇西行”。少年时代,唐希老师在清明时节,参加母系李氏家族的祭扫活动时,在墓碑上读到繁写的“陇西”字样,外婆说“陇西”在遥远的甘肃。古时的陇西,包括了今天甘肃的天水、定西、兰州等城市,“闽粤大地是陇西李走向世界的中转站”,现在福建李姓人家还有吃“浆水”的习惯。

   2006年8月,唐希老师经天水去陇西,天水文联接待唐希老师,碰巧邀我同坐。我一进门,唐希老师便用惊讶的眼光打量我,他说,我像是他家的孩子。我与唐老师确有相像处,我们都是下巴尖瘦小脸型,颧骨微高,双眼皮大眼睛,这似乎是许多人们面孔特征共同想象的地方,我当时并没有在意。可当把与唐老师的合影拿个父母看时,他们说确实很像。后来在唐老师的书《家园梦想》中我又惊奇的发现,唐老师九十岁高龄的母亲,与我外婆长相尽然一个样。而我哈姓的外婆,她的舅舅家正好是陇西李氏。后又听说唐老师母亲的一个妹妹流落在甘肃。后面的事情我无力证明,外婆在我十二岁时去世,她是大家族的长女,听说每次回娘家,轿子到了村口,迎接的人会排成长队。河西走廊上的老家,我只打听到外婆有李氏舅舅,其他的我再没有寻根究源。我心里对离散、流落本来就有伤痕情结,可我却早已把唐希老师一家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我常说唐希老师和朱阿姨,是我的南国的父母,我是他们的北国女儿。每年,不定时,唐希老师或寄来厚厚的书籍,或寄来南方的海鲜干货和蜜饯橄榄。有一次,包裹里还有一瓶晒干的玫瑰花,是他和朱阿姨在露台上种的,他们听说我睡眠不好,让我放盐泡着一起喝。我们之间胜似亲人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甘肃除了土豆就没有什么好给他们的,我只有一片至诚的心。唐希老师常说,希望我以后能定居福州,与他唯一的儿子唐翔做个伴。

  2008年国庆前夕,收到唐希老师寄来的免礼婚宴邀请函,邀我们全家去福州参加唐翔弟弟的婚礼。我带着儿子飞往福州,早在《福州老照片》中给我留下印象的地方,真真切切就在眼前。唐翔弟弟的婚礼宴,请了几乎福州所有的文化名人,我也在聚焦灯下,抱着麦积山一尊佛像“东方微笑”,同唐希老师全家站在主持台中间。那一刻我激动的说:把祝福送给我的南国父母和弟弟,把从麦积山带来的祥和祝愿送给福州的朋友。那一刻,在我心里,自己似乎就是一个文化使者,是为沟通南北方久远以来深长溯源而来。唐希老师的很多亲戚朋友看看我,再看看唐希老师,他们点头说:“你们父女俩真像”。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似乎就是一滴水,却汇聚成河流,近在咫尺陪伴终身,滴缘近咫。今天,《读库》中仝冰雪老师的文章,通过一位老人的照片,将福州历史发展的经过,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位老人的人生档案,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也尽显其中。当我再次看到唐希老师的老照片时,我不由的深深思念唐希老师九十三岁的母亲,当奶奶握着我的手时,我们脸上淌满了泪水,我似乎看到了外婆亲切的音容依然犹在;老人在我脸上,也仿佛寻到了想念一辈子的遥远甘肃陇西故土的印迹。

附:父亲发来信息:“小彤,读库四号发来短信,言1002期刊已发出,望注意查收,整三天后于昨日收到,其速度和信誉可佳。昨翻看第一篇,其中有唐希摄的一张照片(13页)真是乐事。你妈也喜欢读库,此书真是好书,我也要推荐给喜书的朋友。”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10-5-8 20:5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