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江阴雅韵(游记散文)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从江阴归来,就有朋友问我,对那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神奇的古城,令人神往!”我脱口而出。是的,探求江阴文化的源流,让我想起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寻隐者不遇》里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活生生地勾画出一幅隐士的画像。“隐”,挪到江阴古城神奇文化上来,无论什么时候品味起来,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枕山负水,襟带三吴,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34年建置史。这座有着几千年岁月的古城,蕴含着古朴高雅的贵族风范和古代东方神秘的文化氛围,那处处都萦绕着的水乡韵味,不知曾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即使是那里的一条小巷,一块青砖,也似乎都回荡着历史的余响。是的,江阴如酒。如酒的江阴酝酿了几千年,又封存了几千年。其味柔和,其意隽永。
      我惊喜地阅读着江阴古城的秀丽风光、巧妙的造型以及神奇的传说,那是怎样的一幅美得让人欲醉的印象画啊!我不止一次地从梦里走近它,直到有一天,当我莽莽撞撞地闯入它的怀里时,才发现被我读得透彻的江阴古城的传说,古色古香、青砖黑瓦、青石板路绕户的江阴古城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展露无遗,也只有这样别出心裁、精雕细镂而又气度恢弘的古民居群,才能吸引众多中外宾朋络绎不绝,拜谒瞻仰古城。江阴的水永远缠绵悱恻,小船用多情的桨优雅地拍打着水面,船娘的吴侬软语小调唱出的是一种飘荡在水乡间的民俗文化。河联着桥,桥串着街,街牵着巷,巷衔着弄,弄堂里便有许多人家,如同藤蔓与瓜果一般。古朴的风韵,人文的蕴含,尤在梅雨时节轻柔曼舞的细雨中展现得更为尽致淋漓。明暗层次分明的建筑,就像清明上河图一般的怡美柔情。古香,也是江阴古城特有的一种文化,它会把不同角落和不同背景的文化演奏出来。江阴文庙、“旷世游圣”徐霞客故居、适园、刘氏三兄弟故居……这些都展现了江阴古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名流。走近江阴,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钢筋水泥筑成且充斥着商品广告的城市年轻人来说,着实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远离了六朝古都的繁华,也没有西子湖畔的明秀景致,在江阴,有的只是那长长的绿苔斑驳的小巷以及红门朱楼后静卧着的一片片园林,像这种小家碧玉式的园林,在这儿随处可见,从那金漆已剥落的大门上不难看出,这些园林都是当年那些富贵之家的遗迹,昔日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早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却是当初那精致的假山、碧池、廊轩、亭阁,在清静中伫立着,只等着有一天,当外来的游客将它的大门敲响,它们就都争着向你诉说当年的富贵风流,只可惜往日那动人的故事早已无处可寻,惟有一座深深幽静的庭院,似乎还能隐隐传来那古老动听的回音。于是,在这开门和关门之间,千百年的沧桑已过,而这拥有过那么多故事的庭院,却永远都是那么古雅悠闲,像一个超然于世的隐者。走近江阴,震彻肺腑的惊叹从手指间的每个细胞和毛孔涌了出来,像花朵一样迫不及待地开放,而此时所有一切引以为豪的东西都在历史的脚尖上翩翩起舞,与你、与我、与他对话,默默地却又完整地感受着那种欲罢不能的非凡意境,那种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
      江阴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荟萃之地,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忠义之邦”之称。这里除了古朴的浓郁气息,也有十分的森森绿意,江南之地,自然是生机盎然、碧水如蓝的,可江阴的园林偏偏要与众不同,虽比不得杭州绿得那么鲜亮、透明,却也别有一番韵味,青树翠藤,碧水绿荷,苔藓斑驳,满目皆是绿色,青苔年复一年地伴着假山,石头缝里也泛着翠绿,信步园中,只觉得清凉透体,一身的酷热似乎都被这凉凉的绿意驱走了。这时你仰目天空,天,湛蓝碧透,像洗过一样,你目视白云,白云如盛开的花朵,仿佛在牛乳中漂过一般。一朵朵白絮从眼前悠悠忽忽飘过,宛若伸手可触。此时大自然的空灵浩瀚在你心中已达到了极致,你的心胸也会随着大自然的廖阔而变得豁达、敞亮。若是不经意间下场小雨,待到夜晚,只听得雨滴轻击在荷叶上的窸窣声,“忽闻疏雨打新荷”,也别有一番意境,端杯清茶,望着窗外那亭台参差、古树直耸的景致,连夜色也是微凉的,这江阴园林的一切,便在这夜雨诗境中朦胧了。感受这洁净、清幽、奇丽、秀美的环境,我忽然悟到:幽、奇、秀、美本是大自然所内涵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这天造地设的蕴寓无限风光的自然怀抱里,我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馨,这种温馨包容了“幽、奇、秀、美”的所有内涵,使你每走一步,心中会荡着一种“幽”;每回顾走过的路,心中会漾起几分“奇”;每环顾园林的景,心中会涌出轻轻的“秀”;当“幽、奇、秀”在大自然激情的糅合下,回味起来又是绵绵的“美”。这种无比的温馨不可遏制地从你的心中盈出,一直溢满你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此时你就像一个初涉人世的稚童,面对满眼的绿,尽管虚怀无边,却不敢有丝毫的掠美之心。人说“虚怀若谷”,此时你心怀感应的只是满满的绿,盈盈的美。细嚼这满目铺展的绿,绿亦不再是静态的景,扑入眼帘而心底深处回应的则是灵动的生命,生命潜在绿色中,这时你会感到律动在心中的园林已是另一景观:那园林的幽是流动的,那园林的奇是生长的,那园林的秀是飘柔的,那园林的美是丰腴的。在这美丽环境的相拥下,你已完全融入了家一般宁馨的自然。江阴,历史的神话,现实的寓言。总以为它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原来却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与我们互相接近。在触摸的瞬间,江阴的山山水水在沉默中都有了宗教般的禅意。
      漫步在江阴的园林中,感受着它的每一座飞阁,每一波碧水,这里既有“庭院深深”的含蓄,也有归隐于世的旷达。园林的主人们,钟情于文人骚客间的风月雅韵,渴望着“闲云野鹤”般的潇洒意境,生活在匠心独运的微型山水中,“不出城廓而获山野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隐于尘世却不自我封闭,居于园林却能达观天下,进可以纵横朝野,游戏商海,退可以清乐安适,悠闲恬淡,有了轰轰烈烈的人生沉浮,也有了居于园林的闲情雅趣,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江阴园林精华之所在,不是说“大隐隐于市”吗?在江阴古城,拍几张纪念照,甚而伪饰思古幽情,都只能算过客,不可能读懂酿造了几千年的江阴那沉甸甸的丰富内涵。江阴是看不够的也是看不透的。江阴的文章不是一次能够写完的。真实的江阴其实藏在你的心里:是画里烟水,是梦中天地,是旧日情怀,是精神家园。你慢慢地酌,悠悠地品,轻轻地吟,便觉得江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便觉得江阴是一个适于灵魂居住的地方,它淡如流水的大家闺秀气质不知不觉赋于人类某种豪气冲天但又纤弱疏朗的达观人生。走近江阴,便走进了一首底蕴非常神秘优美的诗歌中!
      在祖国貌似鸡形的地图上,因为有了江阴这座怀旧的城市,那块在地图上被染成绿色的冰冷地名竟有了某些迷人的风致。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灵山大佛,三国城、水浒城、唐城,蠡园,梅园,江阴长江大桥,徐霞客故居,中国第一罗汉壁,兴国寺塔,黄山炮台……江阴应该是国人心中一块幸福的暗红色胎记,无论走到哪里都隐藏在被温度覆盖的皮肤上。
      今日轻轻地来,正如昨日曾经轻轻地去。回眸江阴,我发现它的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藏着某种耐人寻味的道理,引得人苦思追念,生出无限感慨。身处江阴古城,你不会感到丝毫的孤独,这山,这水,这花,这草,这树,这鸟……都陪伴你,在你的心中引发一种生命间永恒的对话和共鸣,使你深深地感到:果然,江阴如酒。初饮,风生水起;再饮,心明如镜。(作者:朱群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