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菡萏读画三则留存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菡萏读画三则留存

一《挽歌》


        人生总要衰败的,一代代又一代,在某个清晨或黄昏陷入灰尘之美!就像一些华美的句子,终将萎色,抽成干花,凝固在那。

         破败是那么令人动心,因为它的后面隐藏着更深层的路径。就像库兹明雨夜里去的那所老屋,平和,安静,适合久居。一些老物件在黑暗里泛着质朴宁静的光,除了桌上女主人的手表滴答声,只有他指尖的烟圈在飘动。他甚至产生了颓废微妙的感觉,留在这多好!不慌不忙地生活。这便是帕翁的魅力,用这样的布局,提升文字的况味。所以我们面对这幅画,同样可以想象,窗外有一丛带雨的紫丁香,闪映着窗口投下的微光,雨丝窃窃;屋里几上摊开着一本书,书里写着被遗忘的句子:不可能中的可能,道路轻轻飘向远方……

        至于什么样的目光摇曳在烛光背后,以及衣服褶皱的窸窣声,窗纸上拉长的影子都是一个谜。

        古人是讲究美的,很文艺,也很艺术。生命覆盖着生命,门窗是能呼吸,有毛孔的。生命也塑造着生命,这些勾连的意象,曲折的纹饰,有寓意的图案,是主人心绪、审美,自身信仰的表达。


        这幅画题曰《挽歌》,喻衰败之意,是先生的故园遗梦系列。大蛋糕横切一角,以点代面,是它的高超之处。小意象,大格局。一个窗口,涵盖了一切,隐退的花草蝶鸟、绿树清溪、楼台亭榭、高门曲廊、假山泉石,甚至画栋雕檐、锦帐绣幕、朱被翠屏等等。我们尽可以还原为一所像贾府样的潭潭大宅,暗夜里提灯同酒,寒月烹茶,更胜白日。

        红楼里这样形容衰败后的贾府: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今昔对比,画面跃然纸上,写得很细,但没这幅巧。这幅画藏得很深,只旗袍的一角,便露出昔日的荣华。帘子散了,线断了,根基没了,一切都是死静的,只有蝈蝈寂寞的歌声不停地唱着,这便是挽歌。

         蛐蛐便是人,便是隐藏在幕后的先生,那一声声的叹息,是先生的哀惋,是人心,而非昆虫,我们不可被先生骗过。蝈蝈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是人的再生形式,是先生的化身。藏于画中,藏于小虫体内,弓背伸腿奋力地唱着,抒发着对昔日荣耀和平静换来的破败的惋惜之情,恰似声声慢,声声入耳,透着忧伤。先生不在场却在场,乃此画的高明之处,亦见先生心智之巧。

        布局上帘横窗竖,色调上牖浅室深,给予无限遐想,且画面干净,非照相机所能呈现。先生为了突出蝈蝈,把它移至窗框处,用黑幕衬托。黑幕里,窗棂上均有隐隐朱红,逗露昔日盛景。窗户木质,却有金属质感,仿若听见岁月铮铮,如古琴,金石裂帛。

        此画乃第二稿,视角从外往里看,简而含蓄,蝈蝈也更醒目,更点题。第一稿的镜头是从内往外摇,深切红楼意象,蝈蝈安于窗台,窗外是衰草枯场,而非当日的园林盛景。现附上,可窥先生构思的变化。

        这样的朽屋,我是愿意收拾收拾一住的。苍苔露冷,静极幽寂,在里面写两个字,也有古气,只可惜没有,一笑!


二《空巢》

风干的情


        曾花十元钱,在花卉市场,买了两只干莲蓬,插在酒鬼酒的空瓶里。后来换了个茅台酒瓶,很糙的那种,唯其糙,才显其静。爱那一抹深褐和天然净植的体态,幽,比任何艺术都艺术。好的东西,光芒是内长的,像古井,不需要再显示自己的甘冽。惊艳的东西,往往不堪,这是我多年的体验。

        去瞿家湾时,一座古刹的围墙外满是落叶,一层层,一年年,很厚,如踩棉中,估计积了一二十年。那天,那条路我独自一人,有一眼千年之感。光影从树叶的缝隙筛落,发丝是亮的,是个夏日,红布鞋走在这些抽干了水分的生命里,恍若隔世。落叶中,有一堆干莲蓬,山一样,我捡了十几个,不花钱的东西,非常金贵。“扫除腻粉呈风骨”便是这样。

       莲蓬也叫莲房,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水芝丹。莲房,莲子的家,它们洁白饱满后便要离开,这是定数。就像我们离开母亲的家,儿女又离开我们的家一样。母亲的房子是柔软的,像海绵,住着很舒服。海水裹住的胎盘,摇曳在清风明月里,那样深情的包围是难忘的。母亲也曾芬芳过,容颜青翠,长出过绝世的花朵。莲蓬是母亲的花蕊,莲子是母亲的心。小的时候,母亲把它们抱得很紧;大了,母亲把怀抱散开,让它们离开。自己也就老了,垂下了头,有了皱纹。所以先生的画叫《空巢》 ,画了一个母亲的家,儿女都不在的家。母亲是寂寞孤独的,唯有小虫红公牛相伴。儿女们的一个个房间依在,里面的炉火也在,是母亲生的,所以先生用了红色,而不是一味的灰淡。那是思念,抑或眼泪,抑或是一个归期,怎么样理解都可以。小虫也是红色的,那是一抹暖意,在这个萧索的荷塘,母亲的家,给母亲的晚年带来一丝生动。

        这幅图很古意,源于莲子,连子,多子多福之意,喻思念,也切当今。母亲永远是含蓄低调,落寞孤单的,那一眼的宁静,是母亲的样子。这幅图,好在颜色的对比和背景的铺设中。浅灰的画布,有淡绿呈现,质感层次里窥得见昔日的温暖,青春的记忆。一切都是静止的,在这个午后。而画纸的背后,淡淡的风里,是一朵莲的一生一世。

         画是给有心人看的,任何一幅作品,包括文学作品也是。它的生命根植在读者的眼中。这不是一幅简单的描摹,绘画是艺术,不是拓片,更不是附庸风雅,有些人的口味和跟风已不再重要。一种低垂的生命,幻化在风里,风干的情。

三《纳兰词》



       这图画取材于纳兰的故事,是先生为纳兰初恋情人惠儿所作。惠儿早亡,和纳兰有缘无分,十几岁被送入宫中。纳兰为见她一面,曾冒充僧人混进宫中。我们知道紫禁城有多大,见没见到,历史的幽微已无从探知。

        乾隆年间,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曾言,概明珠家事也。意思是说红楼梦所写大概是康熙重臣明珠的家事,是与不是成为待解之谜,争论颇大。相信一个皇帝不会太胡说八道的,有一点需肯定,明珠家和曹家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管黛玉是否脱胎慧儿,命运却如出一辙。慧儿父母早亡,寄居表哥之家,并于表哥纳兰产生感情,黛玉亦是。且诸多细节撞衫,比如纳兰一直佩戴慧儿做的香囊,宝玉也贴身挂着黛玉制的香囊。

         由于这桩恋情被长辈勘破,慧儿被纳兰之母送入宫中,后夭折。是不是按清宫惯例必须俟选,不得而知。纳兰之母在历史上被传的很不堪,有版本说,纳兰若夸哪个丫鬟眼睛好看,第二天有可能会看到一双被挖下的眼珠子,很恐怖,有点像王夫人对晴雯。这样看,红楼写得还算客气,历史到底如何,已掩映在一片水光云雾之中。

         团扇也叫合欢扇,起源商,我国专利,古代文明温婉雅致含蓄的象征。扇面多清丽,往往入画入诗,美人相佐。颇文艺,有贵族气。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诗句。先生这幅画巧在布局,画面即团扇面,取梦里团圆之意。扇中有扇,女子居于扇中,手里亦执扇,手中扇所画正是扇面人物。可谓扇中扇,画中画,颇具匠心。这样的谋篇布局,令人赞叹,可谓天笔,若是小说,亦棋高一筹。扇骨移步换景,从画面中间破开,有分离之意,两端各有半个扇面,慧儿隐于纱后,成为纳兰一生怀念的影子,透过薄纱呈现。

        初恋是一道闪电,在这里却是平静惆怅朦胧的。慧儿走了,有菊花相伴,以菊喻人,哀亡之意,又借指慧儿。人菊一体,故先生用“菊花含笑团扇中” 而没直说慧儿。有人惦记,终是幸福的,即便离世,都是含笑的。


        先生画了个清朝的格格,含蓄内敛,人生之真!底布虽为浅灰,却“鲜如霜雪”颇具清洁之美。慧儿具体啥样,没人知道,但在先生心中就长这个样子。任何一个作品,都是自己内心审美的抒发,画者为这个人物予以了自己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脱胎纳兰,实是自己的心中丘壑。历史上具体有没有惠儿已不重要,只是一个意象。纳兰的故事已被很多人嚼烂,跟风的亦不少,那些飘在水面的浮萍浪絮实不足道。身在庙堂,有鱼鸟之思,说好说,做却难。

         “何事秋风悲画扇” 应该有新解,秋冬到了,扇子没被抛弃,而是珍藏起来才是。早起读画,小文记录,留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