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共姬(随笔)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之初,居住在今河南商丘一代的商族部落的始祖契,相传是帝喾的次妃简狄在河中沐浴时吞食玄鸟(燕子)所坠之卵怀孕而生。《史记.殷本纪》云:“契长而佑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封之于商,赐姓子氏。之后,契传位于昭明,昭明传位于相土。三世首领相土,被夏朝统治者封为火正(执管火种的官)。从此相土重任在肩,开始替夏王向东向南开拓疆土。天苍苍野茫茫之中,相土发现了一条蜿蜒的山脉,便依山夯土围城。从此,这座山叫相山,这座城叫相城。后世的《元和郡县志》记载:“故相城,盖相土旧都也。”《太平寰宇记》也说:“相故城,即相山(土)所居。”

      公元前11世纪的周成王时,代王摄政的周公旦把旧都商丘周围地区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国号宋,子姓。又是子姓,时隔一千年,是相土的后代还是历史的巧合?不去考证。宋国拥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各一部分地区。安徽淮北的相城即是古宋国一个较大的人群聚落。

       到了公元前589年9月,宋文公病逝,由公子瑕继位,即宋共公。共公为避水患,将国都由河南睢阳(今商丘南)迁至相城。相城地势较高,可免遭古黄淮每年夏季带来的水患;人群聚居集中,区域较大,环境极佳,又是一座千年古城。对这次迁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这样记载的:“睢水又东经相县故城南,宋恭(共)公患严重,为避水灾宋迁都相城。”那时候,相城西通大梁,北达萧徐,东接泗淮,商旅通行便利,水道也发达。

      宋共公6年(前583)春,共公派人到鲁国说亲,欲娶鲁宣公之女伯姬为妻。同年夏天,心急的共公就派公孙寿送去了订婚礼物。次年二月,伯姬由鲁国大夫季孙护送来相城完婚。婚礼相当隆重,仅随来的陪嫁女就有12名。除自家鲁国外,卫、晋、齐等大国也分别送来贺礼。彩车辘辘,锣鼓喧天,队伍浩浩荡荡的来了。伯姬来了,嫁来相城了!相城的百姓出来夹道欢迎,场面蔚为壮观,这在相城的历史上是最高规格的婚礼了。伯姬“归宋”后,改称共姬。公共既抱得美人,又有了鲁伯姬娘家作强大后盾,与宿敌楚国的抗衡就有了雄心。伯姬的年轻貌美已不足论,儿女情长也不挂心,他看重的是能否重振祖宗基业。所以这桩婚姻实质上是一场政治联姻。前576年,共公在位13年后去世。共公死后,共姬执节守贞32年。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五月五日夜里的一场大火,把宋宫毁于一旦,繁华喧嚣的相城随之寂静下来。共姬的生命就埋葬在这场大火中。共姬在大火逼近时,孤身守在宫中。宫役呼救她,她回答说:“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待保傅来也。”待保母匆匆赶来后,不见傅母,共姬又说:“妇人之义,傅母不至,夜不可下堂。越义求生,不如守义而死。”就这样,共姬不顾宫人一次次呼唤,静静等着侍女到齐,最后葬身火海。这就是轰轰烈烈的共姬之死。

      共姬被活活烧死了。春秋时期,中国的贵族阶级已经很成熟了。最富有贵族气质的就是鲁国和宋国。鲁国是周公后裔的地盘,而周礼正是他老人家的原创;宋国是商朝的旧址,他们的贵族血统渊源比周朝要早得多,贵族气质更加浓厚。当时流行一种说法:要观礼,到宋鲁。共姬自小受到严格的贵族教育。没有仆人侍奉,贵族女子不能走出房门,何况她是帝王之女,贵族阶级的顶阶人物、代表。共姬是被贵族礼教烧死的。共姬之死,在当时引起普遍关注,市井议论纷纷,连最正统的儒家经典里也有了个别微词:怎么无谓地牺牲了生命?《左传》引用“君子”的话来评论:“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也!”就是说共姬守的是闺女之礼而不是妇人之礼。闺阁少女一定要有称谓齐全的侍女陪同方可出门,婚后妇女的礼数可以随便一些的啊!感叹共姬原可以“妇义”逃生的。

      伯姬不仅把多彩的少女梦粉碎在一场政治联姻上,而且还为丧失人性的贵族礼教牺牲了生命,当然令这些人可悲可叹。然而,街头村尾的议论归街头村尾,地方小刊物的评论归小刊物,上层个别人的微词归个别人,贵族阶级的核心它不在那里,也就是说当时那种特征的社会主流不在那。向来政治、经济、文化三者都是联袂的,所谓的文明的东西、礼教的东西,所有文化范畴内的种种,只有上层社会才能接触到,才有资格、有条件接触。政治待遇、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和市井百姓思想观念、文化熏染的隔绝。在上层尤其大统的儒家看来,共姬则是千万里挑一的贞节女子。因此,儒家经典不惜笔墨书写共姬之死,以祈封建礼教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春秋》最早用文字借共姬之死,堂而皇之树起一座垂范天下女子的贞节牌坊。《春秋》对共姬的青睐,原因就在于她的死。而致共姬死的根源正是春秋时期的礼教。因了共姬的死,贵族礼教变得更加高大上,《春秋》也被重重(zhong)抹了圈光晕。因了这更加的高大上,因了《春秋》所代表的贞节牌坊的万丈光芒,后来的女子前仆后继,世世代代无穷已!看看这因果是怎样的一个契合吧!而互为因果循回的无休止,又是怎样的可怕!

      在今天的流连处,想,桃花始开、乍暖还寒的那一天,远道而来的共姬涕泪纷飞、悲喜交集。悲的是花样少女在妈妈怀里尚未长大,便离开亲人远嫁给老年的宋共公,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喜的是来到了一座秀美的山水之地。她过门6年,很可能是20 岁光景,共公就撇下她奔赴黄泉,而相城也不再是宋的国都。据《括地志》载:“共公自睢阳徙相子城,又还睢阳。”然而共姬没有随朝迁离,仍执着地守望在这片山水间。那高大的宫殿是她选择的梧桐枝,她成了一只火凤凰,在相城这块土地上获得了永生。郦道元《水经注》有:“睢水又东经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黄堂,宋国的宫殿。黄堂基,宋宫失火,伯姬焚死后留下的一个高于地面的台基。 牵着郦道元的这段文字,去找这块高出的台基,发现它很可能就是现在的淮北二中的所在。共姬余下的尸骨收葬于王姬山南坡,也就是今天的淮北发电厂内。墓地周长324米,墓高60米,占地面积10余亩。当然这都是躺在史书里的文字了,甚至怀疑墓高的记载是否有误。此墓早已覆土成城,淹没在钢铁混硬土的建筑中,不为后人所知了。1960年淮北市建市前墓址原貌还在,曾有人发现其坟下有刻着“周宋共姬之神道”和“宋共姬墓”的碑,但这碑由何方何人立于何代何年,还没来得及考证,就在文革初期被砸坏了,连同墓,今全荡然无存。要看共姬只有到史料里了。《春秋》、《左传》、《列女传》都好好的还在,都留着她的故事。哎,对于《春秋》,真不知是要感谢它呢,还是应该诅咒它?

      一个不幸的女子,死后成为一代又一代女子的贞烈楷模,不管对谁,都够讽刺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