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无忌与如姬(旧文 已发)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如姬为报杀父之仇,入宫成了魏安厘王的宠妃、魏无忌的同父异母嫂嫂。安厘王下令搜捕凶手三年未果。如姬哭诉于小叔子无忌。无忌随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得以雪恨,冒死盗符报答无忌。

盗符后,如姬被魏王打入冷宫。她大义凌然,驳斥魏王:“妾父为人所杀,大王为一国之主,不能为妾报仇,而公子能报之。妾感公子深恩,恨无地自效!今见公子念姊之故,日夜哀泣,贱妾不忍,故擅窃虎符,使发晋鄙之军,以成其志。妾闻‘同室相斗者,被发冠缨而往救之’。赵与魏犹同室也。大王忘昔日之义,而公子赴同室之急,倘幸而却秦全赵,大王威名扬于远近,义声胜于四海,妾虽碎尸万段,亦何所恨乎?” 如此慷慨陈词,使安厘王平息了怒火。等到救赵成功,魏威名响彻六国,安厘王才意识到如姬的真知灼见,故而原谅了她,将她从冷宫接出,恢复往昔的宠爱。
这是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的描写。
再看郭沫若写于1942年抗战后期的话剧《虎符》里的剧情:无忌全家被魏王杀害,母亲代如姬受过自杀,如姬出逃。为了不损害无忌的名声,她没有去赵国找他,最终在父亲坟前自杀。剧中把如姬塑造成集独立人格和依附人格为一身的矛盾体悲剧形象,而她人格的独立是对魏王的,对无忌却是完全的依附。剧中说如姬不爱魏王,而爱无忌就像爱一个英雄,爱一个理想,爱一个信仰。她愈是爱他,愈要成全他的名节,所以一场矛盾痛苦之后,决然扼杀了心中与他长相厮守的愿望——一个小女子最基本的愿望,以小生命保住了大气节。当然,这个话剧是时代的产物,是作者“借着古人的皮毛说自己的话”。它主要是宣扬五四后国民个性的解放、女权的独立,以浪漫主义的基调歌颂新时代的反叛精神,试图用新思想去冲刷旧世界。另外,在抗战后期,中国出现了积极抗日和消极抗日两种思想,据说这部五幕话剧是影射时政的。
还有一种演绎更为精彩,整个故事干脆以他们的爱情为主线,一些历史事件都是为他们的爱情纠葛服务的。请看:无忌和贵族小姐如姬意外相遇,一见钟情,后来兄长安厘王横刀夺爱,使他们错过了今生。斗移星转,再相见时已是叔嫂。有道是佳人多娇,命运多舛。他们的爱情在后来冗长的岁月里,正如当代人最常说的那句: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能爱你。当初那电光石火的一瞥,换来的是长达十三年的对面相思。他们各自已有婚姻的归宿。与婚姻的另一半朝暮相处的身影,切割了他俩完整的一部分。他们的情感陷入多角关系的迷宫。一段置于纷繁复杂之中的乱世爱情,一对才子佳人的悲惨命运,呼之欲出,让人惊叹。
至于民间传说,多是把无忌讲成神乎其神的形象,如姬也便是神的一半,历来人们不大相信,就更不值得打成字了。

如姬在历史上的存在,只属于无忌的故事。她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因为有了裹挟她的天空,才使瞬间的璀璨成为永恒。他们的关系被演绎得如此精彩纷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源头在于太史公记录的那一句“如姬为公子泣”。
信陵君是个正面形象,若不是史书穿凿,谁敢,谁又愿妄加他们后宫乱伦的罪名?
“如姬为公子泣”,实在值得玩味。深宫长锁、男人禁入之地,作为帝王宠妃身份的如姬,何以亲对小叔子哭诉?不是已有枕边风向魏王吹过了吗,且魏王也已下过除凶令?再说魏王下令业已三年之久,期间无忌忙什么去了?长兄为父,君命难违,可是于家于国他都置于不顾、当了耳旁风,却就那么亲见红颜一泣,“仇头”就有了!这内藏的玄机,不让人揣猜都不行,何况闲人墨客擅长望文生义,尤其儿女情长方面,历来精神可嘉。
(有删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