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努力生活的人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小聚。席间一位摄影家朋友说,让文化有立体感,得拍人物。具体人物的生活细节,日常的生活习惯,都有文化素养在。人的素养,是一个时期的活历史,是有立体空间的历史。于是相约拜访一位老人。拍些资料。

    老朋友郭岳。今年82岁。三年前中风,三年来每日辗转于卧榻、轮椅、按摩椅之间。看着面色红润,端坐不动,一如常人。但神情发呆,话语少。脑子清醒,思路不乱。身体四肢,瘫痪僵直。翻转起坐, 都要夫人帮助。床上平躺,夫人抱起放平。拥被倚坐,夫人扶起垫好。在屋里换地方,都是夫人抱来抱去。沙发坐够,上按摩椅,坐得靠下,夫人站到椅上,双手伸到他腋下,抱住往上提。大小便轮椅推进卫生间,也是抱上抱下。从卫生间出来,夫人满头大汗,夫人年近古稀,有慢性病。真难为她。白天伺候,夜里还要帮丈夫翻身。夫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是老郭前世修来的福。老郭对陆游熟悉,依然记得陆游的不少诗词,还能背诵如流。陆游说“僵卧孤村不自哀,犹思为国戍轮台。”老郭虽无“戍轮台”的本事,可僵卧病榻,家国情怀不减。关心时事,坚持看电视新闻。还订着报刊。视力不好,手也拿不了书报,每天下午叫夫人读一个多小时报纸杂志。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沮丧,没有被病魔吓倒。老病缠绵,精神未减!

    他的结发夫人尚勋,付出的心血、精力,超乎常人。

    一对坚强的夫妇!

    郭岳是灯市口育英中学毕业的。考入清华经济系,院校调整,毕业于中央财经学院。分配到人民银行。1957年右派。送德胜门外新风街公安五处所属新都暖气机械厂劳动教养。解除后留厂就业,继续专政。1969年战备疏散离京,流放到河北临西,插队当农民。劳动所得,不足糊口。靠亲属接济。当此时,他和尚勋结婚。朋辈怪他:“都他妈离婚,你结婚。拿什麽养人家?”那年他46岁,新娘33岁。

    落实右派政策,也几经周折。被踢来踢去,最后找到东城区委,才得解决。夫妇回到北京。他恢复工作。退休后,花近十年时间,写一部回忆录。在朋友们的赞助下得以印行。颇得学界青睐,名家写序,内容被引用,得好评。虽是自印,报刊、网络皆有传播。

    相识五十多年了,这样的朋友不多了。朋辈时有新鬼,未作鬼者,风烛残年。彼此相约:力争多活些时日。活着就说活着的事,做能做的。死,早晚必来,不急。

    中国人念书,接受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家国,以天下为己任。讲民族情感,敬仰岳飞、文天祥。老郭入学读书,正是日伪时期,把名字改成“郭岳”。讲读书人的操守,“士可杀不可辱”。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要没这劲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老郭是尽量按这劲头活着的。

    郭夫人尚勋,四川人。地主的女儿,只念到初中毕业。现在头发花白,精瘦。还是年轻时的苗条身材,腰不弯背不驼。精明能干。在四川老家就是条女汉子。地主成分,会分到些脏活、苦活、累活。父亲年迈,没有男孩子。姐姐出嫁了,妹妹还小。她出头,顶替父亲,接受一切,顶壮劳力,出“河工”挖土方。倘赶上抓壮丁,“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时,她会是花木兰。33岁才出嫁,是怕这个家失去顶梁柱。而且嫁给贫下中农,会污染人家的门风。嫁给成分不好的,双料“黑五类”,更难。经人介绍认识了郭岳,犹豫再三,才定下来。离开老家,成分带来的麻烦会少些。老郭知识分子,实在。媒人又是亲戚,可靠。“黑五类”的老大(地富反坏右)和小五,成了眷属。感情有了慰藉,生活的窘迫依然。远在甘肃酒泉的胞弟郭佩夫妇,赡养老娘,还要挤出钱来接济兄嫂。那时不敢想以后,得过且过岁月,紧捱慢捱生活。乐少愁多。

    1978年落实右派政策,她随丈夫回到北京。郭家住宝钞胡同里的法通寺(华丰胡同)。文革时挤进街坊,只有一间八平米的门房留给郭岳夫妇。尚勋在街道誊印厂上班,每天在油印机上推胶辊,很累。中午吃饭只休半小时,她还跑回家收拾房间,擦拭桌子柜子。屋里老是窗明几净,井井有条。1981年他们得了宝贝女儿。妻子和母亲,两份责任一肩挑。她圆满完成!后来她到农业银行工作。也是年年先进,家里外头都是一把好手。退休以后轻松了一段时间,女儿出嫁,丈夫病倒,她又回到劳累的先前。感叹自己是受累的命,但她不气馁。要强的人,不服输。难免的怨言和叹息,是途中的小憩。站起来,还得向前。快乐地走在活着的路上。(2014年旧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