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凤翔东湖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凤翔东湖
        文/路强(深之海)


        似乎成了一条规律,世上之大城小邦,旁边必有水系,凤翔城亦不例外。凤凰泉自城西北涌出,聚水于城东南隅,自然汪出了一波池水。古人信天地感应神话,雅其名曰“饮凤池”,言说曾有凤凰栖息这里,珍视为福水贵水。因在城东,顺嘴唤了“东湖”。东湖悠悠,有古气,汉家楼台亭榭遍布,古色古香,氤氲气息饱含中国风韵。湖岸遍植杨柳,柳老如人,腰身佝偻嶙峋,垂枝千条俯接湖面。天地之间有大美,东湖气象万千,妩媚动人,春夏秋冬不一般。要说东湖是凤翔境内最美的地方,倒也无人反驳。

        幼年星期天,我常和玩伴小宁一起去县城闲逛。小宁爸在庆阳油田上班有工资。他母亲慷慨,给他五毛盘缠上街。我父母是农民,日子过得俭省紧张,母亲只给我一毛钱,还嘱咐不要乱花。一毛钱少,干不了啥事,要想品味长久,最好在西关街口买包五香瓜子,装在右裤兜里,摸起来鼓鼓的,然后边走边吃。人穷,进城过眼瘾己成了习惯。每次到县城,两处地方是我俩必去的,一是新华书店,去看看书,买不起也看看。二是东湖,东湖是敞院,看东湖不花钱,可以看看好风景,从湖中亭子游廊穿行而过,看看湖中鱼和鸭子的自由,拂拂柳枝,瞅瞅莲花,也看喜雨亭子上的楹联书法和秦穆公墓碑上的刻字,登一览亭远眺四下张望,顺便找找二爷在不在东湖干木匠活。我也知道东湖与古人苏东坡有关,小孩对此并不想深究。

        我二爷了不起,官名叫路正仙,周围各色人等见面必尊他为“路师”。那时他常头戴顶瓜皮帽子,黑衣黑裤,着短绑腿,穿圆口布鞋,浑身上下老头打扮。二爷生得深目高鼻长眉,戴石头眼镜。可能怕石头眼镜从鼻子上掉下来,他看人时,脸常仰着,是个有福寿之人。他耳朵有点背,说话声大,善使斧凿刀锯,木工行武艺样样精通。有一年他过好日子,县领导送来一方匾额,上面题写“木工大师”四个行草大字,挂在他家炕箱上方,闪闪耀目。二爷能将一截松木滚子雕成口含金丹的龙头。他那些年常带徒弟给东湖修盖亭舍。其实二爷的雕花木匠本事,是家族祖传下来的技艺,我爷也会干,不过我爷去世早,没赶上好时侯。我爷要多活十年,说不准我也会上天扒瓦入了木工行,也能在湖光秀水的东湖里施展施展。

        后来凤翔东湖修了北门,南面也有围墙隔离,于是有人隐隐约约开始卖起了门票,只有戴“凤翔中学”白底红字校徽的人可以免票自由出入。凤翔中学在湖东侧,学校大门朝西开,面朝东湖,得天独厚,独享了园林之美。凤翔中学是重点高中,凭高分录取。大我六岁的姐姐天性恬静聪颖,她那年考上了凤中,住在东湖畔的校园里念书,每周回家一趟。她有令人羡慕的校徽,别在身上,显得有些神气。东湖最初的门票是白底黑字的塑料薄片,做成了书签模样,顶部有孔拴着一截红头丝绳,姐姐曾收藏了几张,细心夹在塑料日记本里,现在这些都如岁月一样走失了。

        姐姐高三时刻苦学习,周日经常不回家。父母仁爱,供子女上学最舍得花销,常指派我给她送钱粮。我那会正是翩翩少年,个子己长高了,头发茂盛,眼睛黑漆漆光亮,蹬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去了,胸前也别了姐姐多出来的校徽。东湖口那门卫耷拉着脸,瞅我一眼,也就放了进去。姐姐在学校人缘好。高中的女娃正是鲜花般年纪,她们衣衫不新,可个个身段面容姣好水灵,路过驻足招呼说“这是你弟弟?!”于是眼不眨地盯着我上下打量。得到姐姐肯定回答后,她们嫣然笑笑就离开了。姐姐盛情邀我进她们集体宿舍洗洗脸。我嫌七嘴八舌女生太多,又顾忌男女有别,脸红通通不愿进去。屋内即有银铃般笑声传出“他才多大呀,哪里懂得这么多!”我听了,神情愈加窘迫,始终没有迈进那道门槛。每次从凤中出来,我又能在东湖不花钱游览一番。

        言及凤翔东湖,绕不开大宋名人苏轼。研读苏子,须有人生阅历才能理解通透。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所谓签书判官,品级不高,可依宋代官制,判官有中央特派员性质,重在监察地方长官是否依律审案、奖耕、励学。判官如发现地方官胡作非为,即行上报查办。1061年是苏轼人生开挂绽放的一年,继1057年中进士探花以后,这一年他通过了“制科”考试,成了“百年一等”的学霸,被皇上暗定为未来宰相人选,时年他才26岁。宋代重文,与后世明清八股取士不同,宋代科举以“经义论策”为主,考究实际治国平天下真学问。苏轼能过制科考核,已然证明他才华惊艳。当年,中央能委派这样的精英初仕凤翔府,是凤翔府的莫大荣耀。想来当年的凤翔人感受到了皇恩浩荡,内心深处必是欢心雀跃的,看来真有金凤凰飞过来了。

      青年才俊苏轼除了俗务,胸中更有丘壑纵横,自然喜与乡贤文友吟风弄月切磋诗文。侍弄此等雅致之事,需要有个敞亮地方才行,于是城东饮凤池一池清水映入苏轼眼帘。次年苏轼倡导官民一起清淤扩池,植柳种莲,修亭造桥,这是凤翔东湖的肇始发端,片刻间东湖成了凤翔府城的文化中心。苏轼才名闻天下。那年月凡苏之诗文,上至皇家,中到文士,下到黎庶争相传颂,粉丝遍布华夏。在凤翔期间,苏轼的《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不胫而走,凤翔府之美誊鼎盛一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苏轼少年成名,但他的一生过得起起伏伏如坐过山车,最高时干过皇上秘书,低谷时沦为阶下囚徒,一生始终处于贬官贬官再贬官,起用起用再起用的境地,飘泊大半个中国,最后殁在回京的路上。概括其一生功名,用苏轼自己题诗云即“问汝平生功名,黄州惠州儋州”。即便这样起伏跌宕,他总能达观乐天面对,一次次将飘泊的江湖当成了自已的书房,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诗赋、散文、书法、美食、佛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因其对凤翔的人文贡献,凤翔人亲切称苏轼为“苏贤良”,对其功德,至今铭记传颂,这在凤翔几千年建城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文化之事一旦播下种子,便开始疯狂成长。后世凤翔府长官倾慕苏轼刚正君子风范,持续不断对东湖进行扩充修建。鸳鸯亭怀念苏轼和夫人王弗之间的忠贞爱情,君子亭感念苏轼的君子仁德之风,断桥亭仿苏轼在杭州西湖建断桥而成,洗砚亭怀念苏轼秉笔直书上谏言,宛在亭取“在水一方,音容宛在”怀念之情,春风亭意指读苏子诗文有如沐春风的温润……凤翔东湖在某种程度己成为宝鸡地区怀念苏轼的主题公园。正如民国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评道:“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轼的魅力,不在于富可敌国,不在于权势显赫,不在于长命过百,而在于他一直在认真努力体验生命博大的厚度。人们敬佩的是苏轼面对挫折的态度,纵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人生如初恋。士,不可不弘毅,显然苏轼是个坚毅的大丈夫。

        前年至东湖游玩,意外发现凤翔中学东湖一侧旧大门早就用砖封死了,学校大开北门办学。学子们依然朝气蓬勃,积极向学。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暗暗笑了:莫非那位睿智的校长恐东湖变成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他这才下令改了门庭。或许我的无端猜测透着荒唐不堪。或许湖光亭榭柳荫里藏着很多人的青春往事甚至秘密。或许东湖北门之外,那个戴员外帽的苏轼正满面春意拱手对人们说:“好好活!好好过!” 在凤翔乃至到过凤翔的人们家里,谁家没有几张以凤翔东湖为背景的温馨照片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