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不变的底色

2021-12-23抒情散文张铭
不变的底色-------读檀晓军的《流水潺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檀晓军文集《流水潺潺》封面上的一段话。青,是水的底色;蓝,是天的底色。水清水浊终归青;天朗天暗总见蓝。世上万物,披霜染尘,经霰历霭,一度……
  不变的底色
  -------读檀晓军的《流水潺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檀晓军文集《流水潺潺》封面上的一段话。
  青,是水的底色;蓝,是天的底色。水清水浊终归青;天朗天暗总见蓝。世上万物,披霜染尘,经霰历霭,一度易其本色,但经过岁月的淘洗,附着在上面的许多垢物慢慢剥离,渐现他的本真,露出他的底色。
  读檀晓军的文章,我竟生这样的看法。他身在官场几十年,文字不落俗套,没有官样文章,皆是些质感语言。让人感觉为官不随流俗转,行文自然有本真。
  在《一根筋的老杜》中,他将老杜写得活灵活现。“一根筋”文笔很好,他给书记当秘书时,因在某次全体会议上给领导提了点意见,书记后来对他“比先前淡了”,可书记平级调走时,他又为书记鸣不平。“领导要走了,平时笑容可掬的人烟消云散了,他却不言不语帮书记整理东西。”这样的“一根筋”,显然不合时宜,或者说不会“为官”,确实也没升官。但作者以其诙谐的笔墨写出的“一根筋”透着一分辛酸,一分正直和一分可爱,同时也对当下“人走茶凉”的炎凉世态添了一点暖意。
  在一个污浊不堪的环境中,坚持自已的价值观是很不容易的事。官场上要的是“变色龙”和“应声虫”,作者对“一根筋”的同情,也说明作者有着自己的坚守。这坚守也许是出于本心,也许是文人的良知。
  勿庸置疑,檀晓军对官场是熟悉的,正如他在姊妹篇《会议尚未开始》和《会议正在进行》两篇小小说中,描述了参加会议人员,会前的闲聊瞎扯,会上的一本正经,会后的惺惺作态的场景,让人觉得身如其境。但作者身在其中,不得不对文章作“圆润”处理,点到为止,并在小说后加上了一段注,引用了《刘三姐》歌词:“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鸟儿当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真是其中有深意,欲析不便言。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切不足全信,对照自讨不是。但我还是从中看出檀晓军行文的一种率真。因为某些事若非在心中形成块垒,就无须以文浇化,以慰其心。
  说檀晓军在行政上做事,不如说他从没离开过“文化、教育”,他从教师到县委信息科科长,后到县教委任副主任,回调县委宣传部后又辗转回到县教育局,再到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总是在“文化、教育”之间徘徊。这使他的笔无法丢下,他必须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断断续续在报上总看到他的文章。
  他语言质朴轻松,生活小事俯拾皆是,如《提篮小卖》谈点生活琐事;他直抒胸臆,辩证评价,如《两棵“大树”》,说些东至教育;他怀旧感恩,情真意切,如《知青岁月》来个往事回首;他文短寓理,言简意丰,如《归真》表达自我追求;他直率真诚,坦露胸襟,如《学习当如“老大哥”》内省反思自己……可谓文章取材广泛,下笔天马行空。
  尤其是他调任市科委后,转向创作剧本,也小有成就。小型现代黄梅戏《情满新农村》,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下派干部到农村的感人事迹,对白有乡音气,唱词有乡土情。该剧本搬上了舞台,在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会议上进行了专场演出,效果不错。
  说实话檀晓军在教委任上时,我是一镇中学校长,他作为我的老领导,对我还是推崇有加。去年在市里遇到了他,尽管他已是副县级别,但他依然平易近人,并将文集《流水潺潺》送给了我。我以为他跳出了“文教”圈,哪知任职的科委与文教还是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冥冥之中,不得不从。檀晓军从改行起,从没挣脱过“科教文化”这根绳索,也许这是他命运中注定的不变底色,谁也改变不了。其实他后来从没想过挣脱,他深知尽管在人生的途中,他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色彩,但那不过是戏台上的脸谱,虽有着冷色暖调,但洗尽铅华后,露出了本色,才知自己与“文”的结缘太深。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缘,妙不可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县三中(24720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