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张老汉的板栗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白露将至,秋风骤起。
  张老汉家里的二亩板栗到了收获的季节。
  满树栗扑棱藏在树叶间,有青绿色的未熟的,也有变成黄褐色的成熟点儿的,再成熟点儿的直接咧开了嘴,远远就能看见里面紫红色的板栗果。
  风一吹,栗果哔哩啪拉往下掉。山坡上,石缝间,草丛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有诗人形容它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紫玉’、‘紫珍珠’。”
  张老汉可不管这些诗情画意,对他来讲,地上躺着的不是板栗,而是一张张人民币,是自己活着的价值体现。
  近年,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迁西板栗”的名声愈发在外,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名副其实成了农民的致富银行。
  板栗树生命力顽强,只要栽下去,每年最多剪剪枝,抽空把周围的荒草去除,施些农家有机肥就可以了,即使不管它,它也可靠天活着。
  张老汉把能利用到的所有土地都栽种上了板栗树,责任田地种得满满的,能开出的荒山野坡也利用起来。原先的品种因为晚熟卖不上价,张老汉买来“燕山早丰3113”树码,一根根嫁接上。
  一年一年过去了,张老汉栽种下的板栗树进入盛年期,栗果越接越多,让张老汉喜不自胜。遗憾的是张老汉的年纪也一年比一年大,今年已是78岁的老人了,摆弄起栗树来明显力不从心了。
  张老汉有5个孩子,两儿三女,都成家自立了门户。大女儿二女儿嫁在附近村里,两个儿子和小女儿在城里工作。
   周末,不需要张老汉发号施命,孩子们一同赶来帮忙收栗子,队伍浩浩荡荡有七八人,像是个小分队。
  每个人手里都操着工具:长竹竿、细竹竿、篮子、大麻袋、布袋、长绳子、短口袋绳等。再看他们的装备,更是齐全:长袖外套,长裤、草帽、手套,女的戴着防晒帽子、围巾、墨镜,口罩,样子像是去旅游。
  山里的美景也确实值得游览,漫山遍野蓊蓊郁郁的板栗树,密如屏风的松林,摇曳的野花,透着一种未经开发的浑然天成的美。但他们无暇欣赏,用张老汉的话说,栗子在地下躺着呢,赶紧捡钱。
  大子儿戴着草帽,先站在树下,用又长又粗的竹竿一阵猛扫,低处的栗扑棱和树叶就噼哩啪啦争先恐后如雨点冰雹般落下。等打得差不多时,最高处的枝头往往还残留着不少的硕果,这时候就轮到细竹竿出场了。
  小儿子最年轻,三下两下爬上树,站在树干稳当处,等人递上细竹竿退开,然后对着那剩余的栗扑棱逐个出击。最后,还会丢下竹竿,扶着枝干用力摇晃树枝或是抬脚跺几下,那些摇摇欲坠的栗果便再也不能留恋树梢的风景绝望地一头栽下来。
  树下很快狼藉一片,栗扑棱、栗果、残枝败叶,铺满了地面。
  戴着草帽、套上手套、拿着棍子、拖着篮子的女人们上场了。她们蹲在地上,猫着腰,把一个个浑身带着坚刺的栗扑棱、光滑的栗果拣进篮子;掉进荆棘丛中的就得动先用棍子把荆棘弄开才能拣出来。很快每个人都感觉腰背又酸又疼,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每挪一步都很艰难。
  橡胶手套不透气,戴在手上,不一会儿里面就被汗弄得又湿又潮,却没法摘下,因为这是防止扎手最好的方法。
      大姐最泼辣能干,她在后腰间围了块塑料布,很像几十年前农村小孩围在腰间用来保暖挡风的“屁股帘”,虽说不好看,但累了可以随时坐在地上歇息,喘口气再干,遇到栗果集中的地方,还可坐在地上捡,省很多力气。
  小儿媳妇是纯粹的城里人,平时看到米袋里的虫子都吓得花容失色。此刻,面对山上众多的蚊虫叮咬,马蜂乱飞,一条条手指头粗的乌黑的蚰蜒蠕动,她害怕得要哭,想回去却不认识回家的路,只能眼巴巴地盼望着大家早点捡完一起回去。
       临近中午,大家把各自捡到的板栗聚集一起,灌进袋子里,装了大大小小四五个多麻袋,放到一辆借来的农用车上,运回了家。
       简单吃一些饭菜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脱壳。成熟得快要裂开或是已经裂开的,戴着橡胶手套用轻轻一拨就开了,滚落出红褐色的饱满圆润的板栗,一颗颗油亮亮沉甸甸的堆在盆子里、篓子里。不太熟的果子要再放上几天才能开始脱壳。
      栗果装满一袋时,张老汉就用手推车把它推到村里的广场上,那里有人在收板栗,每斤7至8元,张老汉一袋能买将近千元。
      百元红钞一小沓,新崭崭,拿在手里,让张老汉快乐得要飞。这是真真实实的钱,不是白条,不是转帐,不是手机上的数字,是票子。攥在手心,安稳踏实,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一镐一铣刨地栽栗树的苦和汗才能得以慰藉。
      这样的工序反复了六七次之后,张老汉的二亩板栗树的栗子变成了七千元钞票,被张老汉锁进了抽屉。
      大女儿二女儿返家后接着干自己家的农活,大秋月的,哪哪都是活,二人又急又累,每次收完秋都要买些药来吃。
      另外几个孩子返城后,开始了各种劳动创伤修复。几个女人原本出门三步都要举着遮阳伞,这回却一毒辣辣的秋阳下一晒三天,她们相约走进美容院修复晒黑晒伤的皮肤,临走一人抱一摞面膜回了家。几个男人进了足疗店按摩酸痛的双脚,去药店买来各种止疼膏药;小儿子走进一家名牌鞋子专卖店买鞋,换下了脚上昂贵的被划破的运动鞋。
      张老汉的七千元,也没锁多久。两个来村里推销保健品的女人,登门告诉张老汉:“全国妇联开展关爱老年人健康行动”,在全国范围随机抽取500名幸运者,张老汉名列其中,真是三世得福,三生有幸。二女左一口“大爷”,右一口“大爷”,叫得张老汉拿出3800元买了三个疗程的保健品。剩下的3200元投入了一个号称高科技的制水机,推销员说喝了这水可以永远不得病,张老汉一想,这好啊,自己没病,儿女们多省心啊,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了。小儿子回来时扫码一查,发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淘宝货,总价不过三百元。
      这一切,孩子们都知道了,但彼此心照不宣,无人提及。
      因为,这已经不是张老汉第一次上当了,但他从不承认上当,说自己真幸运,保健品太管事了,制水机的水也让他少生了不少病。
      小儿子年轻时是文青,喜欢张爱玲的小说。近日,他总是边吐烟圈边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反复玩味,越发觉得这句话不只适用于男女情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