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从阅读到悦读

2020-12-14抒情散文杨泽文
随着出版业和图书市场的日渐兴旺与繁荣,一个崇尚阅读的时代似乎已经来临。然而,话又说回来,只有把阅读始终当成个人的事时,美好的阅读才会到来,理性的阅读者才会出现。事实证明,那种为了一味张扬某种理念或某种目的而人为推动的所谓群体性阅读,不仅是可
  随着出版业和图书市场的日渐兴旺与繁荣,一个崇尚阅读的时代似乎已经来临。然而,话又说回来,只有把阅读始终当成个人的事时,美好的阅读才会到来,理性的阅读者才会出现。事实证明,那种为了一味张扬某种理念或某种目的而人为推动的所谓群体性阅读,不仅是可疑的,而且往往也是徒劳的。毕竟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它始终需要读者心灵的在场,而且是安详宁静的在场。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说明了读不读书已经关乎到了一个人的品位和形象问题。而清代学者朱锡绶更是对读书的作用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说“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先读书,后阅读。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相对于“上学”、“学习功课”和“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的广义读书而言,我们常说的读书则是狭义的,即所指的是看书或者说阅读。本来,阅读就是自由读书的具体体现,可遗憾的是,许多时候只体现在选择书本上,以至于常常跟着别人阅读书本或是按媒体公布的图书销售排行榜来购买(阅读)书本。如此这般,虽然选择书本的过程是自由了,但阅读书本的过程就不一定是自由了。往往是,越促使自己阅读别人推荐或媒体宣传的某本书,就越容易导致内心时常发出拒绝阅读的信号。如此一来,即便你终于迫使自己读完了一本书或是几本书,阅读的过程十之八九是痛苦的。因为“苦读”和“硬读”已经背离了阅读的自由宗旨。   曾几何时,我们的许多读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阅读等同于读书,即以获取知识、提高水平、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等等为主要目的,从而无暇顾及内心世界的是否开敞与澄明,也不大注重精神上的是否愉悦和舒畅。不少读者甚至抱着“开卷有益”的信条,拿着专家、学者和作家开出的一张张必读书单,然后时常奔跑于书店和图书馆搜寻某些书本。其结果呢,阅读完全变成了一种具有功利色彩的读书行为。而一味自我强制性的阅读,使越来越多的读者发出了如此喟叹:原来阅读的果子是苦涩的!   我们之所以倡导阅读,并不是因为我们无名和无知,也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所知和有所不知。说到底,阅读只是一种个人的精神操练和心灵之舞,因而它理应让人愉悦,使人澄明,令人畅快。我们应该明了的是,阅读虽然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内容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阅读始终不可能对我们的未来生活作出某种承诺,也无法作出什么承诺。不过,阅读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高尚起来,或者至少使高贵的错觉成为可能。   当“阅读”一词已经日渐与“自由”和“愉悦”拉开了距离时,同音的“悦读”一词则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语言新词库中,并逐渐被大众所会意与接受。一些报刊所开办的读书版还纷纷亮出了“悦读”的副刊名,上海文汇出版社甚至还创办了一份新读书杂志《悦读》,公开明确地倡导愉快地读书。可见,自由地择书,愉快地阅读,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这是读书界的一大可喜现象。   无可疑问,只有从阅读到悦读,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读书才成为可能。记得美国现代作家琳莎•施瓦茨在其《为自己阅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让人动容的话:“阅读这件事,也只有这件事,我是为自己做的。那是一条使我的生活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由此可知,对于一个读者而言,要彻底告别“苦读”与“硬读”的尴尬,就必须不断选择适合于自己阅读的作品,充分尊重内心的意愿,始终在意自己的阅读感受。唯如此,我们所希望的悦读才会出现,也才会有希望在阅读中找到那条“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