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马原在上海

2020-12-14叙事散文醉了
“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原不止一次这样说过。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暗藏了他多少的雄心和豪情!的确,他是那个年代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军人物,没有人怀疑他的实力和前程,包括他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期待。如今,二十多年过去
  “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原不止一次这样说过。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暗藏了他多少的雄心和豪情!的确,他是那个年代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军人物,没有人怀疑他的实力和前程,包括他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期待。如今,二十多年过去,马原几度漂泊,终于进驻了大上海——这“海派文化”之都,做起了教授。不仅是教授,他还谋到了一个“中文系主任”的官衔。只是,在业已斗转星移的文坛,他也只能把授课的讲稿一而再地结集成册,权当新作出版。然而真正关注他的读者所关注的依然是他的小说——他在“复出”之初许诺过的那些“或者在计划中,或者在合同中” 的“一长串长篇小说”《缘分的拉萨》、《混沌不死》、《马大哈》至今踪影全无,读者又怎能容忍他用这些说不上有多少新意的“讲稿”来充数呢。    如今的马原身陷十里洋场,“授业解惑”之余运筹帷幄、腾挪闪移于各种文学的或非文学的评委会,但唯独上海的文学圈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地接纳他,无论是官方的“组织”作家协会,还是官办的“阵地”《上海文学》、《收获》,都没有他的一席之地。那是水泼不进、固若金汤的城池,“本土”人士尚且僧多粥少,外来者哪怕是昔日大师马原也不能破例。张爱玲的上海不属于他,茅盾巴金的上海不属于他,王安忆的上海同样不属于他,生他养他的辽宁早已将他拒之门外,成就他光荣的西藏也已遥不可及。同样是做教授,格非举家北上之后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马原却只能接受这被放逐的命运。   马原在许多场合不遗余力地鼓吹那个写过《红字》的霍桑和那个写过大侦探波罗的克里斯蒂,声称他们才是他的一代宗师,其虔诚的姿态与当年鼓吹那些“现代主义”大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彻底丧失了当年瞄准诺贝尔文学奖的锐气之后,他改弦易张、另起炉灶,立志要成为一个“高级”通俗大师。这是否只是一个自我安慰甚或自欺欺人的权宜之策?还是“到哪一山唱哪一歌”的愉快而狡猾的主动缴械?   关于马原的最新消息是,他要做电影导演了。无论是当年法国的“左岸派”,还是如今的先锋作家朱文、刘毅然等,由作家而改行做电影的大有人在,也不乏成功者。但愿马原从心所愿,找到他新的用武之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