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寻访杜康故园

2020-12-14叙事散文海怡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5 编辑

  河南汝阳酿酒鼻祖杜康古时被周平王封为“酒仙”,杜康酒被封为“宫廷御酒”,后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可见杜康与杜康酒在历史上的分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5 编辑 <br /><br />  
  河南汝阳酿酒鼻祖杜康古时被周平王封为“酒仙”,杜康酒被封为“宫廷御酒”,后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可见杜康与杜康酒在历史上的分量。而了解杜康和杜康酒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
  那是几年前的 “三夏”大忙季节,借双休日我与老公一起去寻访古代“酒仙”的家园及杜康酒的酒文化。
  出郑州到洛阳龙门南行,即进入伊川县。伊水纵贯伊川县南北,传说杜康就是在伊水河畔第一次造出了酒。
  那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蓝天白云下有如黛的远山,更有潺潺流水伴我们前行。田野中随风涌起的金黄色麦浪,送来阵阵麦香,闻着麦香寻酒香,或许正是寻访“杜康”的最佳时节呢。我们沿着伊水河畔按照传说中杜康造酒的地方寻觅“酒仙”的遗迹,但却连一片借以引发思古之情的残砖断瓦都没找到,这令我多少有些失望。
  我们驱车到了伊川的杜园,它位于伊川县城西南,园中有黑虎、白虎两泉,据说是杜康酒的发源地。大门上有书法家沈鹏用草书写的“杜园”二字,进门绕过影壁墙,白虎泉就在眼前了。泉边建有一亭,名曰“怡然”,亭中石碑上刻录着白虎泉的历史、杜康造酒的渊源等。
  碑文中说,天下名泉之所以能成名,或借山水之胜,或仰名人题咏,但像白虎泉这样因为泉清水洌、有着长久功劳的泉水世上并不多见。传说当年杜康踏遍千山万水寻找水源,最终选择了黑虎、白虎两泉,酿成天下名酒。1969年,伊川杜康酒厂在泉边扩建,3年后杜康酒便香溢四海。为表彰白虎泉的功劳,所以伊川人刻碑勒石,以彰其功!看罢碑文,再看白虎泉,我的心沉了一下,白虎泉已水量极少,似人般“气若游丝”了。
  距离白虎泉几十米的黑虎泉生命力还算旺盛,至今还是伊川杜康酒的水源。只见泉水潺潺,清澈透明,我用水杯接了喝了一口清凉爽口,侵我心脾,与城里的自来水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告别了伊川的杜园又到汝阳寻访,那里的杜康仙庄和杜园类似,都是由当地酒厂建的杜康文化主题公园。青石匾额上“杜康仙庄”是书画大师李苦禅所书。仙庄的主要建筑杜康祠为仿宋廊院式格局,高低错落,虚实有致,“杜康祠”三字则是李可染所题。
  走进祠堂,迎面是一尊巨大的青铜酒爵,高足有三米,酒爵里有清水汩汩溢出,显然是寓意杜康酒文化源远流长。杜康祠的“献殿”里摆放着彩塑的李白、贺之章等饮中八仙,他们无疑都与杜康酒有着深厚的渊源。
  杜康仙庄的内容比杜园丰富,这里有杜康村、杜康河、杜康泉,还有杜康墓和当年杜康造酒时“有饭不尽,委余空桑”的那棵桑树。
  我早就听说过,杜康造酒是把剩饭倒进树洞,久而发酵,气味芬芳。杜康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记得看过的晋代江统所著的《酒诰》中曾说:“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其实,酿酒早在夏朝甚至夏朝以前就存在了。夏朝距今约四千多年,目前已经出土了那个时期的酿酒器具。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杜康大概是这许多人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吧。不然为什麽古人把酿酒功劳都归给了杜康呢?酿酒起源的问题还是留给考古学者们去慢慢研究吧!不管酿酒起源的真相究竟如何,现实的情况是,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早已实实在在地把杜康尊为酿酒的鼻祖,这种传统文化的认同恐怕是谁也难再改变的了。
  面对那棵枝叶还算茂盛的大桑树,我知道它不可能是杜康时期栽下的,但我却知道自从杜康发明了酒,这种蕴含着无比能量的神奇液体便无孔不入,且渗透进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一切领域。
  如果要评价杜康的功过是非,还真不好说。在杜园和杜康仙庄这样的主题公园里,都设置有关于中国历史上“酒功”、“酒过”的形象展示。
  中国历史上因酒误国、误事的故事多不胜数。但“酒功”的例子也有不少,最典型的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称帝后,总感到兵权掌握在武将手里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于是他就请手下的高级将领们喝酒。酒至半酣时,赵吐露真言,你们掌控着军事大权,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不如大家交出兵权,你们如释重负,我也不再担忧,咱们以后就可以天天痛痛快快地喝酒啦!第二天,所有的高级将领都主动交出了兵权。凭着几杯小酒,宋王朝避免了像其他朝代一样因君臣猜忌而引发大规模的杀戮事件。
  在汝阳杜康仙庄中一处草木葱茏的小山丘上,竖立着阮籍、刘伶、向秀等竹林七贤的塑像,他们或挥袖舞剑,或吟哦高歌,或郊野对弈,或醉眠长卧。 这“竹林七贤”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些恃才傲物,文人名士不愿与当时的统治者同流合污就只有借酒浇愁了。
  杜康仙庄的导游给我们讲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传说一次刘伶路过杜康开的酒店,但见门口贴有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一看,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心中暗想:俺刘伶往东喝到东海,往西喝到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往北喝到塞外,从来没有醉过半天,这小酒馆竟敢发如此狂言,看我不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他大摇大摆进了酒馆,连饮3杯,结果一醉就是整三年。
  我听后感到好笑,因为刘伶和杜康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一个时期的人物,但因为人们对杜康和杜康酒的爱,几千年来伊河两岸民间始终流传着这个驴唇不对马嘴的故事。  
  我想起了古代一些人对酒的衷爱,古诗人更是天生与酒有缘,如果缺了这种特殊的添加剂,中国的诗肯定会减色不少。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就连女诗人李清照,也经常“把酒黄昏后”,“沈醉不知归路”直至“浓睡不消残酒”呢。
  我见无论是在伊川的杜园还是在汝阳的杜康仙庄,都不乏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墨宝,李苦禅、李可染、娄师白、启功、沈鹏等诸多书画高手们的真迹都被刻在石碑上。我粗略地看了一遍,这些诗文都是颂扬杜康的溢美之词。
  我正感叹收集到这么多大家的墨宝是多么不容易时,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说,其实书法家也愿意在这些可能长久存在的地方留下痕迹,也是,假若把书画留到我等无名小辈手里,谁又能看得到呢?  
  离开杜康仙庄,我们去了伊川酒厂参观,酒厂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讲了酒厂的发展史。
  1968年酒厂的规模还很小,只有一个白酒车间,几十个工人。当时,何修路调到伊川县酒厂,看到厂里主要生产红薯干白酒,就提议把历史名酒杜康酒恢复起来。这可是个大胆的想法,因为生产杜康酒要用粮食,那个时代,哪来那么多粮食生产酒呢?
  他们去安徽亳州参观了古井贡酒厂后,才下定了恢复杜康酒的决心。古井贡酒厂1958年建厂,1963年古井贡酒就成了全国八大名酒的第三名。全国八大名酒,河南竟一个没有!这件事对他们启发刺激很大,他们立刻成立了“恢复杜康酒考察研制组”,何修路挑选了9名青年技术人员开始了艰难的攻关。他们挖掘杜康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登门拜访酿酒专家,到各大酒厂考察学习。1971年7月,杜康酒试制成功。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来我国访问,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恢复邦交。29日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田中。席间,熟悉中国文化的田中提到“天下美酒,惟有杜康”,在座的郭沫若先生向田中介绍了杜康酒的历史。据说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调查河南省各县的县志,要求恢复杜康酒的生产,还说要把酿好的杜康酒送给田中角荣。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佳话成了当代杜康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提到杜康,就会说到田中访华,就会说到周恩来总理与杜康酒的故事。这个故事无疑从客观上促进了杜康酒的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与伊川县毗邻的汝阳县和陕西的白水县相继建厂开始生产杜康酒。
  两天的寻访,两天的感叹和思考,我知道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每一个历史性文化品牌都可以找出历史足迹的,而杜康只是酒的代名词,在品牌内涵上无与伦比,但酒文化只能赋予企业灵魂,并不能赋予它旺盛的生命力,没有市场的引导是不可能成功的。
  告别酒厂的工作人员,离开酒厂我们驱车上路而归,我在心中默默祝愿杜康酒永远名扬天下,而那些酒文化更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定会随着杜康酒的远销而源远流长的。
  几年过去了,可那夕阳下田野中弥漫的麦香及酒厂的酒香却让我无法遗忘……
        2005.10.2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