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命里的清供

2020-12-14叙事散文何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6 编辑

  一进到腊月,奶奶经常会从房檐下的蒜辫里挑一些大头蒜,放在笸篮中边揉边吹边唠叨,说现在的世事,人忘本了,把好端端的东西都丢了。在她收拾香烛纸火的时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6 编辑 <br /><br />  一进到腊月,奶奶经常会从房檐下的蒜辫里挑一些大头蒜,放在笸篮中边揉边吹边唠叨,说现在的世事,人忘本了,把好端端的东西都丢了。在她收拾香烛纸火的时候,也顺便会找出一个小瓷碗,装满土,摩平,将大头蒜一颗一颗栽下,浇上清水后,很小心地献在香炉前。半月后,蒜苗会和年一起探头探脑地冒出来,绿绿的,清清的,像是田间的麦苗,滋润着清冷的岁朝时光。
  岁朝清供,是一种流传悠远的民俗,也曾经是中国画恒久的表现主题。尤其是明清后特别多。画里画的,主要是天竹果,腊梅花,水仙。间或也会加上香橼,橼,缘也,圆也,既有谐音的意思,又有吉祥的象征。简单几样,色泽亮丽,清爽怡人,于严冬百花凋零之际,给人春的念想和追忆。
  天竹和水仙盛产于南方,北方比较稀有,它们的色泽和清幽只能从画里去领略几分,而腊梅花倒是在一些僻静幽雅的地方能够找到。
  天水城里的南宅子我见过一棵很高很大的腊梅,开黄花,碎碎的,满枝满身都裹着淡淡的香味。不大的院子,好象全被腊梅占了似的,只有一条砖砌的小道绕来盘去供来往行走。腊梅的枝头散开着,繁花一团一簇,好似锦绸丝缎,朝一座座木楼的院墙探去,一幅要走进远古的样子。那不折不扣的倔强劲,和遒劲粗壮的树干相得益彰,也使得古宅显得更加幽深致雅。穷人家过年,都希望给平淡的日子添一点颜色。梅花而能成树,算来长得肯定不易,再加上枝脆,一般人就不忍心摘回去插瓦盆里供了,但又没什么装点新春,只好端一个盘子,从主人那取一些灿灿的落花,算是为年讨了个吉祥。
  因为不多见,供腊梅就吃肉似的,少了许多。也有大户人家常常在上房里摆两盆干枝梅,把瓷盆擦的亮亮的,像在阔畅的大嘴镶了颗金牙,俗气得要命,全失去了供的意义。
  北方没有水仙,人们就想起了蒜,作为一种顶替。蒜一年四季可以栽。瓦盆瓦罐,破盘子烂碗,只要能装住水,擦干净看着清爽就行。一般年前供的要细殊些,讲究的,会从炕桌里拿出平日里舍不得用的青瓷碗,或者是罐头瓶,把青青的嫩苗和白白的根须一起放进去,灌上清冽的泉水,上一枝草香后很好看的供在老先人旁,算是一点情趣的祭祀。其实,多数人家都要栽上好几盆的,东屋供了西房供,院里供了大门供,反正蒜不值钱,看起来也润眼,和那些窗花一样,都为图个吉利和适意。如果碰巧赶上下大雪,院里的青蒜就会更为清俊。一片片雪花从从容容地落在叶身上,不一会就将整个瓷碗埋住,只留下一片青叶露在外头,嫩嫩的,鲜鲜的,引来小鸟寂寞的啾啾啁啁。年,就这样在青蒜苗的成长中缓缓降临了,并给那个岁月带来一段段舒适的暖意。
  大雪又小雪,一年复一年,南方的暖风吹来后,北方的岁朝清供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些只能在画里观赏到的水仙,天竹,香橼竟也梦一样出现在了我们的平常生活中。花鸟鱼虫一个紧跟一个地出现了。鱼市鸟市之后,花市也变得热闹了。年关前,水仙提早一月上市。这让栽惯了青蒜的视野顿时鲜亮起来。他们一盆一盆把刻过的水仙,和那些好看而名字陌生的鲜花往家里搬运,非把屋里填得跟花圃一样才行。而那些来回穿梭的俊男靓女,也叫喊着,惊叹着,把束束花朵的背影留给一样惊叹的他人。
  这样的鲜花,当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清供了。如果任伯年活到今天,他大概也会叹为观止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