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乡村物语]7——9

2020-12-14叙事散文惊涛拍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50 编辑

  [乡村物语]7——9文/惊涛拍案7、[婆婆丁]婆婆丁似乎出门比较早,当春天开始烂漫的时候,婆婆丁就已经到处冒头了。几乎所有有绿色的地方,都能找到婆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50 编辑 <br /><br />  [乡村物语]7——9
  文/惊涛拍案
  7、[婆婆丁]
  婆婆丁似乎出门比较早,当春天开始烂漫的时候,婆婆丁就已经到处冒头了。几乎所有有绿色的地方,都能找到婆婆丁的影子。她们贴着地皮长,钻出芽来就开始向四面八方伸展叶子,好象我们去拔草,看见草好的地方,就疯狂地先划出一块来,然后慢慢地享受。只是,婆婆丁这么占地方,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乡村的婆婆丁,事实上就是城里人的蒲公英,但是这么一叫,亲切的味道就全没有了,所以,纵然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知道了她叫这个名字,也没有人这么叫。你想想,叫婆婆丁,多好,跟叫家里的亲人一样,再说,爹娘早就教育说,出门矮三辈,不吃亏。虽然我们向来不愿意在人前降辈分,觉得丢人。但在婆婆丁这里,却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叫,不光没有人笑话,自己也觉得心里痒痒的,用大人们的话说,就是乐得尾巴根子乱摇。
  出门拔草砍菜,是小孩子们最为头疼的事情,但那是在夏天。春天里,孩子们却愿意找个借口,背个草筐就成群结队地出门,到野地里转悠。春天的野地里地皮酥软,好玩的事情多如牛毛,有的地方一脚踩上去,就颤微微地乱晃悠,却不会陷下去,光了脚踩上去,跳来跳去如按了弹簧。有的地方则是绿茵茵一大片,各种各样的青草青菜都在使劲地拱出地皮,拣哪个都新鲜。这个时候,最惊人的当然就是婆婆丁了,远远地看过去,是“巨大”的一盘,有小碗那么大了,喜得心里就一跳,“乐得尾巴根子乱摇”这话我们都信,假如我们也有小狗那样的尾巴的话。飞快地跑过去,用镰刀小心地挖旁边的土,尽量挖深一点,婆婆丁的根晒干了可以卖钱,叶子,也是猪羊们最爱的宝贝。
  春天再走深一点,婆婆丁的芽心部分就开始鼓鼓地冒出个疙瘩,这是以后的花盘,现在吃正是好时候,用手小心地扣下来,在衣服上擦擦,放进嘴里,娇嫩、清香,是不可多得的零食。
  婆婆丁的叶子,回家可以清炒,凉拌,或者烙火烧,掺到玉米面饼子里,吃起来有春天的味道。
  婆婆丁的花开了也可以吃,黄色的小花,像盘向日葵,一口吃下去,很牛气。这些花如果没有被我们吃到,就能快乐地招摇一个春天。叶子也没了春天的喜气劲儿。她们还有一景,就是秋天的时候飞絮子,风一吹,或者用嘴一吹,四处飞舞,跟开弹棉花的铺子一样,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乎她改名字了,叫蒲公英,似乎,更符合她飞絮子的本事,也很有诗意。
  8、[青青菜]
  乡村里论起最有霸气的野菜,当是青青菜了。
  青青菜长得甚是张狂,也招摇。沟头壕沿、垄间地头,到处都是。孩子们到地里去砍野菜,也都远离它,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青青菜叶子的边缘都是锯齿一样的刺,被它扎上,或者划了,跟毛虫叮了一样,一天都不好受,而且,这东西,牛羊猪们都不喜欢吃。
  但是乡间的孩子们却对它敬畏有加。
  到野地里去劳作,免不了要被镰刀砍到手,或者是身上被什么东西划破,那个时候,这青青菜就是最好的止血妙药。掐一片青青菜的叶子,小心的把叶子折叠起来,注意别让刺扎到手里,然后,团成一团,柔柔地搓,青色的汁水就有了,再小心地把汁水挤到伤口上,保准你很快就止住了血,而且不用担心会发炎。
  乡间随取随用的妙药,除了青青菜,还有干土,尤其是路上细沙一样的干土,也可以用来止血——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这一手——用手在土上画个十字,然后嘴里念叨:横一道,竖一道,中间抓起来是好药。接着,从十字中间捏一点干土敷到伤口上,就得了。但这么做,有点危险,那就是血可能冒出来,也可能会化脓发炎。用念过书的学生的话,就是不卫生,要感染。而且,砍草常常是到野地里去,干土不好找。而青青菜却是到处都是,方便得很。大凡有经验的孩子,都是用青青菜,虽然,这也有危险,那刺扎到手上,要难受很长时间。
  青青菜的招摇和霸道,在村人们看来,是有道理的——一个有能耐的人,不霸道点似乎就不正常了——你不招惹青青菜,它也决不会把刺扎到你手上。
  9、[苜蓿]
  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轻轻走一遍,很多野物尚未反应过来,绿压压的苜蓿就突如其来,宛如一夜之间积聚起来的春水。这些嫩绿的苜蓿,都隐藏在去年割剩下的坚硬的苜蓿茬下面,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空气中苜蓿的气息传播很快,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看守苜蓿的人,时刻警惕着,而盯上苜蓿的人,总是有事没事都从旁边走上一次,眼角的余光,早就伸出无数次小手,把嫩绿的苜蓿叶子捋了无数遍。想象中,苜蓿已经摆上了饭桌,正在被一家人兴奋地大口吞咽。
  本来乡下的野物,除了庄稼,一般都是随便人尝尝鲜的,没有人怪罪谁顺手拿点。但是,如果,种的人是为了卖个高价,如果惦记上的人多,那么,就成了针尖对麦芒的敌视。看守苜蓿的人,看每个走过的人都是警惕的,戒备的,而被这样的目光注视,时间长了,似乎不去捋点,就对不住这样的目光似的。
  于是,趁“老虎打盹”的时候,往往是小孩子或者是妇女,三五个结队趁晚饭时间前往。偷偷地从一边潜行绕着弯过去,弯腰、低头,尽量让自己贴地而行,冒着被发现被抓住的危险,手忙脚乱地往篮子里或者是口袋里捋苜蓿。
  苜蓿的鲜嫩无与伦比,绿色浓得赛过颜料,捋几把就染绿了手,一层层的绿叠加起来,就变成了黑绿。偷苜蓿的刺激和快乐,就在于既要提防被人看见追赶,又要提防不要被坚硬的苜蓿茬子扎了手。嫩绿的小苜蓿都在苜蓿茬子下面,要小心地绕过这些朝天的尖刺,把苜蓿芽成功地揪下来,于是,只听见唰唰唰地撕扯声和紧张的喘息声,苜蓿在小篮子里增加,让紧张的人心里逐渐感到熨贴。
  贪得无厌是偷苜蓿者的大忌,连小孩子都知道适可而止,所以,看看差不多了,就一声招呼,然后疯狂地撤退。有时候是过路人的影子,或者是谁过分紧张,只要有一点异常,大家立刻,嗡地一声,飞速散去。
  一直以为,品尝苜蓿的愉悦是建立在偷苜蓿的紧张上的。轻松的品尝中,常常想到偷捋时的紧张,于是,吃得更加有滋味。果然,后来一个亲戚家种了,送来一些,却完全没有了当初的鲜美感觉。
  顺便说一下,鲜嫩的苜蓿,吃法完全等同于春天任何嫩绿的植物,鸡蛋炒、包饺子、烙火烧都不错。但最为鲜美的,是调到玉米面里上锅蒸,熟后蘸蒜泥吃,家乡人叫“糠酤”,本来是缺少粮食的年代,应付肚子的方法,不料,如今,却成了不少饭店里的所谓“特色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