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行 走 在 高 原(四章)[原创]

2020-12-08叙事散文王小忠

行 走 在 高 原(四章)[甘肃]王小忠
寂寞深处的阿万仓隆冬。灰蒙蒙的天空显得很低,干燥而寒冷的空气令人时时感到有一种憋闷。——尤其在玛曲,这荒凉而硕大的草原上。从秋到冬我看到的惟有满目萧条,我悟到的惟有两手空空。我敏感的神经已近麻木,
行 走 在 高 原(四章)

[甘肃]王小忠
寂寞深处的阿万仓

隆冬。灰蒙蒙的天空显得很低,干燥而寒冷的空气令人时时感到有一种憋闷。——尤其在玛曲,这荒凉而硕大的草原上。从秋到冬我看到的惟有满目萧条,我悟到的惟有两手空空。我敏感的神经已近麻木,而一言不发。我的世界一片死寂。临行之前朋友对我说,冬日的阿万仓或许会给你带来无穷的苍凉和伤感……。我说,你的阿万仓是一片青青,何况青青阿万仓对我的引诱远远要超出你在文本中的描写,所以,我坚决要走一趟,不管天高地远,山高水长。三分之一的人生里我走过的路太少,而走错的路却太多,不曾懊悔,面对玛曲,面对茫茫草原和冬日笼罩下的阿万仓更不应有恨。我知道活着的艰辛和在艰辛的活着中寻找一种快乐将多么不容易!需要整理心灵的碎片和思想的杂念。
清晨,冬日的清晨玛曲依然有很浓的雾。司空见惯了也不足为奇,反而要非常认真地去面对。多年以前,我想象着玛曲,翻阅着朋友们的关于玛曲所有的文章,——青青阿万仓、风雪齐哈玛、遥远的木西合,我心里从此便和它们有了约定,而且是不能改变的,或是根本无法改变那种约定。所以,我要逐一去拜访,逐一去感受,那种无法言传的神秘和自己幼小心灵对青藏的认识。阿万仓———一个姓氏,不敢遥想它千年以前的寂寞,亦不敢展望它千年以后的盛大。凡此种种感受是自己的,就像现在,我于碎石铺就的通向阿万仓的路上颠簸着,为此而我不说什么。草原对人的引诱像一个美少女启齿一笑的消魂。我坐在车上,透过玻璃目不转眼地盯着外面,我的心里很空,思想也很纯净,雾很重,天也很低,于迷茫中我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了。
第一次进阿万仓,第一次目睹冬日笼罩下的草原,第一次翻越海拔4500多米的高山,我在突然之间深感人生的仓促和寂寞。缭绕于山间的是绵密奔跑的大雾,它们似乎要吞噬这尘世的所有一切。枯黄的草尖上悬挂着肥胖的晨霜,在没有阳光的照耀下,它们逼迫让枯草低下了往昔骄傲的头颅。远处的山很平坦,奔跑的雾和它一样高,隐隐移动的羊群和它一样高。我于草原料峭的边缘滑行,于尘世最低的生命线上行走,我将撷取一滴苦难的泪珠,将采一把虔诚的祝福,让灵魂在寂寞空旷的玛曲草原上游牧,让我二十载布满贫瘠的青春于通往阿万仓的旅途上一如黄叶般找到皈依……。听人说,越过红旗大队阿万仓就到了,可我已越过了红旗大队,而阿万仓依旧飘渺不见踪影。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寒风,隔着窗,我似乎感觉到了它的强劲,那些风夹杂着沉积在凹坑里的雪粒斜射而来。世界太寂寞,路上不见人迹,草原深处的风追赶着羊群,直到冻得僵硬的一条小溪旁边。那些羊群抬起头,深情凝望着苍茫草色,长长的胡须在风中不停的翻卷,它们在这广漠的天宇之下,像是高原上最为年老的长者,或是一群土著在酿造着人类最初的幸福,而我近于空白的思想怎能托起如此沉重的爱恋?
阿万仓最近下了场雪,但不是太厚的。太阳出来了,四周的矮山和草原立刻被涂上了一层昏黄的色彩,光线不是太强,但却让人有点儿眩晕。露出地面的枯草直直地挺立着。望着那山、那水、还有发尖上带有草屑和靴筒上沾有泥巴的牧人们,我仿佛沉浸于另一个世界的开端。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而不乏细腻。不远处是有名的娘玛寺院,它位于阿万仓扎西贡色滩中心,静悄而洒脱,缕缕悠蓝的桑烟缓缓向苍穹而去。我绕寺院转了一圈,四周没有人,但却在无意于转身期间,撞见了一个身着红衣的阿克(和尚),他的身后是薄薄的雪和茫茫草原,我几欲探问他关于生活的方式,而最终没能开口,只和他对视了一下,他的目光中饱含着质疑,我似乎猜测到他的想象,而却不知道自己的思索。快——一种令人心颤或如黄叶飘零般的快,那个阿克不见了,留给我的只是一片空旷和寂寞。四周除了这座建于藏历年第十四胜生水蛇年(1834)的寺院外,所有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成了虚无的存在了,包括我的生命。
草原深处的风又来了。我不能长久的驻足,我内心的空荡和虚无一如草原深处的风发出的空洞的声响。我突然感到,我的内心被自己沿途目睹的苍茫和阿万仓四处的寂寞深深地刺伤了。一个人活着就这样,想象和现实的距离往往会给人带来过多的伤害。当我感到草原上的风肆虐而过时,一个人内心巨大的冬天该有多么沉重!我拨不开停歇在我上空的阴翳和心灵上的寒意,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当我在那一天想起玛曲,想起寂寞深处的阿万仓时,我会在日记上挥手写下这样的诗句:
今夜无风,谁来敲门?
草原寂寞的雪夜里
独自吟哦悲悯的人生。
爱的多么寂寞——
雪地上留下的足迹多么寒冷!
阿万仓,我赶行的一万次步伐
却抵不住生命的虚无带给我的沉重……
眩晕与颤粟 1
玛曲草原上有我的许多老师和诗人朋友们,有许多林立的帐房,还有神奇的天然玛呢石,以及在寺院拐角处游走的红衣僧人。
我内心一直具有某种空荡感,而玛曲草原却不能给我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宽阔的街道,街道里四下乱窜的风,以及呼啸而过的马队。和一个叫索南昂杰的诗人,他们让玛曲草原更加具有了灵气,让我对玛曲草原越发向往。
玛曲草原是辽广的,也是荒凉的。在玛曲很难遇见大山,而一座山的突然出现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惊喜。在玛曲遇见索南昂杰同样是惊喜的。
索南昂杰很少说话,他习惯郁郁寡欢地独自徜徉于街头,即便有朋友在他身边,他依旧是那个样子。我因此而铭记他的诗句:“这匹古老的白马就奔跑在原野上/这条古老的黄河成了他唯一的道路”。
黄河离县城不远,沿黄河路走一阵就到了。索南昂杰喜欢一个人静坐在黄河岸边,一手提着洒瓶,一手撑住草原,一边狂饮,一边吟哦。此时,他存在的只是身形,而他思索的却是如何变成另一片牧场的开始。我一直在揣摩玛曲草原上的一系列惊险的搏击,而他却始终探寻着狼群的行踪和一条蛇的游窜。
一次他告诉我,在风雪交加的齐哈玛,他借宿在一座牧场的角落里,被风雪卷来的寒冷肆意地宰割。他说,他当时很想在风雪中撒把野,可齐哈玛的风雪在他周围盘旋着,呼啸着,直到后半夜,他忍不住大声叫喊起来.我不敢步入齐哈玛,也不敢对齐哈玛的风雪撒野,更不敢面对齐哈玛的风雪大声叫喊。
玛曲草原给人以无穷的诱惑,而有谁能看到她骤然上升的高度?索南昂杰却在玛曲草原上点燃了他灵魂深处的灯盏。
2 日日夜夜在高原深处徘徊,时时刻刻于青藏腹地牧游。背负苦难与沉重,在瀑涨的黄河中手扶羊皮袋,任浸骨的冰凉深入生命的骨髓。给高原一份答卷,给青藏一份感动,让所有苦难悄然而逝,让所有沉重化为子虚。一个已过而立的牧人,带着天命中的孤单牧游青藏,他就是陈拓。
一年前,在一条干旱的河边,我注目众多光滑的石头,想象它们曾静卧水底,或翻滚、磨洗过程中留下的话语。那个叫陈拓的牧人,他坐在我对面,看着一只被风干的蝶,良久,他取出揣在怀中的白酒,仰头而尽,然后拨出挎在腰际的藏刀,用力刺向深邃的苍穹。
记不清一些细节,或隐藏在细节里的感动。当一片草原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必会惊谎失措,而在回忆的过程中,却有痛不欲生。遥远的木西合是一片辽阔的草原,牧犬的狂叫,往往会使人感到有一种空前的孤单和寂寞。一个人就在木西合天天接纳东升西落的阳光,假若把我一个人放置到木西合,我的心里会有多么害怕。
青藏高原的博大与荒凉,使我很难找到栖居的理由。而陈拓却走过了悲壮与平凡,遥远与亲切,痛苦与欢乐,追忆与忏悔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给予的使命和青藏赋予的责任,找到了个体在茫茫高原下的体验与感悟。
同样的高原却不能带给我一种慰藉,这使我想起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陈拓和他的朋友在尕马路上盘膝而坐,他们诉说高原上风的猛烈,和一个在远路上匆忙赶行的青年人的前程。他们的血液中是深藏有大爱的,他们的心怀里容纳着所有生灵的荣枯。我愧疚:是因为那个在路上匆忙赶行的青年人就是我。 3 在玛曲,我去过大水金矿,并认识了诗人龙江.他用肥厚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能挺住3700以上的寒冷,面不改色,你行。”我笑了笑,没说什么。大水金矿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路很崎岖。返回的路上,我被颠簸得东倒西歪,而龙江却四平八稳,我本想对他说:“在如此颠簸下,能稳住身形,你也行。”但我没有说出。
下午赶到县城后,我们便去了欧拉草原。一路上没说话,彼此的心里都似乎揣着一段陈年旧事。天气很闷,我们对面而坐,顺路捡拾的几个雪白的蘑菇被我搁在草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带利器,龙江用拳头砸开从县城买来的西瓜,我们吃掉腥红的瓜瓤,把乌黑的瓜籽吐了一地。草原很静,我没有看见任何异样的变动,可那些被我搁在草地上的蘑菇,它们却一一翻转过身子,把长长的带有泥土的根朝向我,我感到有种莫名的好奇与惊讶。龙江微微笑了笑,没有开口。
离开欧拉草原后,我们又去了黄河岸边。在一座帐房里,我们面朝黄河,静静看着她的流淌。看了一阵,龙江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看见了水。”又看了一阵,我问他:“看见了什么?”他说:“看见了荒凉。”这时我发现他脸上带有一种极为复杂的表情,仿佛如黄河的平静,又如潜藏于水底的相互仇恨的事物在残杀。惊骇之余,我又仿佛看到了草原之外的一种详和,以及苍茫天宇之下只有一些青草在使劲地疯长。
我们离开黄河的时候,天下起了漂泊大雨,龙江脸上的那种极为复杂的表情不见了,换之而来的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无穷的迷茫。这时我想象:在阴暗潮湿的矿洞里,当他卸下一身疲惫,幸福地走出矿洞,迎面扑来的却是一股寒流时,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
后来,我知道龙江出版过一本诗集,叫《走出荒凉》。 4 离开红鳟鱼场时,我对索南昂杰说:我有点眩晕。他说他边有同感。于是,我一直在想:面对静水,面对争相竞渡的鱼群,为什么总觉得有点儿眩晕?
我是带着问题离开红鳟鱼场的,并且,这个问题一直停留在我思想深处。我不敢用一种比喻的方式去将它解开。我相信它的背后肯定有一种令人很难悟出的玄机。
朋友刀嘎从牧场回来,他找我谈心。他说:“有了猎枪后,草原就变得寂寞起来了。常在一种害怕与担心中过惯了,心里不服坦,过于安逸和平静的草原总觉得像是变了味的草原,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再去跋涉一座山梁时,总觉得有点儿眩晕。”刀嘎的话让我感到有万分的吃惊和颤粟。显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了答案。按他的说法,除了每天去迎接激烈的狂风,除了为一些狼群的消失而痛苦,除了敬畏一些在草地上赶行的蚂蚁外,我想,剩下的唯一可做的,大概只有如何去面对另一种眩晕与颤粟了。
若尔盖之旅
从合作到小镇郎木寺的这段路令人担心受怕。沿途倒也没茫茫戈壁,只是颠簸难行。褐色、红色的石头组成的山脉光秃一片,死寂而又连绵不绝。那山与路穿插着、交错着、扭结着、赤裸裸地呈现出一种力的较量。它们像是抛弃时间,拒绝生命的呈现与衰荣,似乎甘心情愿的坚守,直到天荒地老。
到郎木寺时已近下午六点。小镇上行人稀少,加之已近黄昏,浪荡之心亦荡然无存了。这小镇很奇特,一半是四川,一半是甘肃;一半是古刹钟声的轰鸣,一半是《唐古拉风》的旋律,加之语言造成的障碍,我觉得它有点恍惚了,旅途的疲惫也随之变成眺望与聆听了。我住在“达仓郎木宾馆”,“达仓”为寺,“郎木”为美丽仙女之意,我是不懂这些的,还好,同行者诗人瘦水的藏语很棒。“达仓郎木宾馆”面对苍松围拥的郎木寺,背靠巍然耸立的青山,那四周的氛围让人有一种空前的精神上的寄托与皈依。幸好,我的方向和目的是若尔盖。尽管那夜我一直在昏迷中,但心中倒也没有留下过多的依恋和愧疚。
从郎木寺坐车到若尔盖走了六个多小时。沿途不见车辆,山路坎坷崎岖,时值四月下旬,刚返青的草地难掩四处的斑驳和花白。车子在山道上缓缓爬行,而我的心却一阵一阵地收缩。这里四处无人,空旷寂寞,我想这里肯定有成千上万匹狼,白天它们在荒山野岭中睡觉,晚上便成群结伙的出来觅食,它们围着牧人废弃的牧场嚎叫,闪着荧荧绿光的眼睛在晃动的黑影里忽远忽近。这儿还可能有狈,它与狼纠缠一起,优势互补,那情形多像一只六脚的草原魔王,令人想而生畏。其实,从郎木寺到若尔盖的沿途中我连狼或狈的影子都不曾见到,只是在此中情景下思想作怪罢了。更多的时候,一个人往往喜欢与自己的思想作战,名符其实的“狼狈为奸”。
若尔盖是四川阿坝州的一个小小的县城。赶到若尔盖时恰好是正午,阳光稠密,街道整洁,行人稀少,远山与近水宛在眼底,有一种静而雅的感觉。我和瘦水在一座木质的陈旧的吊楼上住了下来,咕噜的肚子阻挡不了旅途的疲乏,倒下来,无言无语。醒过来时,星星已在天幕中挤眼。这座吊楼坐落在街道的北面,清静而幽雅,朦胧的灯光似一个害羞的少女,透过窗帘,点点滴滴撒在地板上,柔和而不乏韵致。瘦水多不说话,他想完成一次无言的旅程。一路上,我几次找岔,他总是微微一笑,然后便陷入沉思。此刻,我和他对面而卧,但他依旧不开口。为此我想象一个人在大地上行走的情景:天地辽广,杳无人迹,一座能看见星辰的房子,即使睡着了,呼吸也和自然融为一体,它在前面等你,你在后面赶行,不时出现令人惊喜的山谷,时而和风吟唱流浪的歌……。但是,真正在高原上行走的人又是怎样的令人心酸,他们喝生水,受雨淋,风餐露宿,他们肯定见过城市的繁茂,梦到过车水马龙的街道,然而我们却做着彼此相反的梦。一个人对命运的认同,是他的民族和出生地所带来的局限,尽管我们处处相遇,而更多的情形不是擦肩而过就是在梦中......瘦水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翻身起来后就出去了。一会儿楼底层传来脚步声,接着是楼梯吱吱的声音。他来了,手中多了几斤四川的蓝剑啤酒。酒一开,他的话便多了起来,这对他来说可能破了天荒,对我而言是巨大的惊喜。微微酒醉的他双眼迷离,他滔滔不绝的说起在乡下教书的日子,在高原上徒步穿行的岁月和冻醒在齐哈玛的生活。我一时不能领悟到他言语背后的艰辛与苦难。他说“我一直有一种想去拉萨的冲动。这种冲动因时光的短促而变得越发热烈和真实。我想我的动机是纯洁的,我从未在一种渴望中这样感动自己。眺望东南,仿佛看见因着装、信仰、品质不同而在一条道路上人们坚强的跋涉和付出。那是一条逐渐走向高海拔,无人区的道路。翻越缺氧地带的成败往往决定一个人和西藏的缘份。这和体质无关,而和一个人的人性有着确切的关系”。是啊,高原人喜欢将灵魂皈依,都市人节衣游历,他们都有是为了求得某种精神上的摆脱。这个世界不存在天堂,只存在差别。当我看见高原上的人们在跋涉的时候,看见的只是他的苦役,而不是他们内心的欣喜,没有一种生活只有苦难而不存在欣喜,正是因为苦难,人们才会有战胜的信心,才会有好好活下去的理由。瘦水日夜在高原腹地穿行,在纸与笔之间完成对高原的膜拜,于沉默中爆发,在爆发中沉默。当我们再次迈着沉重的步子,踩得楼梯吱吱作响时,高原的月亮已滑过了中天。
黄河离若尔盖很远,要去唐克尔才能见到。听当地人说,最近那一道正在修路,走起来很吃力,所以去见黄河的念头便打消了。
吃罢饭,我和他去县城四周溜达。看起很近的山,越走却越远了。瘦水笑着说,远和近只是意念中的距离,你说近就近,远就远了。他的话多像在途中经过热当坝时,那个小卖部里的老板娘的话,让人似懂非懂。
在热当坝的一个小卖部里,我买了十根油条和一袋瓜子,那瓜子袋周身油腻腻的,我换了两次(结果还是一样)。老板娘是一个三十开外的中年妇女,她转动着一双酷似浸泡在水银里的两颗黑豆般的眼睛,笑着说,你不是本地人吧,这儿风大,吹过来的风沙豪无选择地就坐在这儿,我也没办法,其实里面是好的。你再换几次也没啥,反正我有时间。那部子隔壁就是灶房,她整天在炸油条,很忙,过路人买点什么,她就那样随手一扔,然后便钻进灶房,彼此都不答话,而她和我纠缠了十多分钟时,我未曾明白她的用意。但我想,她的话一定含有深意,只是我当时没有参透罢了。
在若尔盖逗留了两日,返回的时候天很早。车子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太阳才出来。放眼望去,草地辽广,露珠晶莹;马队云集,歌声四起。他们可能要去远处参加什么法会,我将不得而知。让我把双手伸出窗外,让白白的阳光流在我手上,流进我心里 ,那样我才有权祈祷:天涯旅长,愿阳光覆盖下的草原温情处处…… 泊在黄河南岸的船 绵绵淫雨下得人心里像蒙了一层纱。早上从被窝里探出头一看,天气依旧没有给人带来惊喜。透过沾满雾珠的玻璃,遥远的草原呈现出一片迷茫,闪动如彩带的黄河也似乎失去了往昔的神采,黯然而不动声色。玛曲的七月就是这样的,它不会因为一个远道而来的俗客就此改变自己的个性。我原本想打道回府,而又觉得心头缺少了点什么,欲罢不忍的感觉让我在玛曲一住就长达七久。
黄河路像是最近补修的。三年前我初到玛曲时,黄河路上到处堆积着砂砾。踏上平整、光洁的黄河路是住在玛曲第八天的一个午后。雨总算停了。感觉立刻变得新奇起来,但它绝不容你用广阔或空寂的陈词来形容。我若有所思的走着。当一条笔直的路平铺在眼前时,我突然感到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了。徒步赶行的过程是不断趋近目的过程,然而这条笔直的路是否是接近目的的方向?路两边是无垠的草原,阵阵花香时时传来,我不能就此停止脚步,更不能因为旅途中的花香而放弃赶行的目的。我要以自己的脚步印证最初的想法,那种源于想象而有夹杂着实在意义的想法。方向不会错,路只有这一条,何况我已看见一铺千里的黄河了。
眼前的黄河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它平静、稳然,这使我意念中的波涛起伏在瞬时化为一种澹定。几欲蹚水而行,而河面的平静却使我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眩晕。当我把手伸进水中时,我发觉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使我身轻如燕,心若激流,表面的平稳与深层的激荡,它的反差使我明白了思索多日的一个问题。当生命的末日来临,或死亡的丧钟把我们的荣名定谳,谁敢在平淡的生活面前称自己是幸运的?每天都想象着在平稳中渡过,可又有谁洞察到潜藏在平稳之中的那种凶险呢!我不否认自己心中那种莫名的激动。在此时,当我面对宽广的河面大声吟颂她的伟大时,那将是多么的虚伪,这种虚伪是一个人灵魂真正空洞的内在表现。
黄河与玛曲的缘源我是不会去考虑的,我亦不知道远古时代它们的容颜,我只注重天下第一湾的美名与雄奇。停泊在南岸的是两只年久失修的船,它周身油漆斑驳,曾经辉煌的岁月已被时间的风尘所淹没。看不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壮举,听不见轰鸣四起的马达声。再将想象退置到多年以前,我会看见有人手扶皮袋,牵着马尾于激流中泅渡,有人手持长槁,乘竹筏于平缓中高歌天下黄河几道湾。而此时我看见的却是泊在那儿一动不动的船,还有巍然耸立的黄河大桥。
走近泊在岸边的船前,内心禁不住升腾起强烈的好奇来。小心翼翼地蹬上船身,双手扶住晃动的船舷,看着广阔而闪动粼光的河面,我禁不住心里害怕起来。远看这船华丽豪奢,实际上它已破败不堪,船舱内堆积着厚厚的淤泥,衰草和鸟粪,柴油机大半浸在污水中,看不见它最初的那种嚣张的姿态。望着舱底的污浊的河水,和漂浮在水面上的闪动着七彩光斑的油花,心里像是被一条无形的长鞭使劲抽了一下。是啊,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创造文明的同时,又不断地遗弃着文明。显然,前者是本能的开发,后者则是理性的破坏。我无法追溯这只船的过去,凭船身上留下的依稀可见的“德吉×号”的字样来断定,它停在这儿受风雨侵蚀的日子大概有十多年了吧!
我的身后是无穷无尽的草原,我的身前是一览无余的黄河。水的漫漶使岸边五米之外的草地全积满了酥软的泥沙。当我返身回到草原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身着菊黄外衣的少女从舱内蹦跳而出,她用惊奇的目光打量了我一下,然后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窜进了草原深处。我怅然若失的望着她,只到她的影子消失在茫茫草原上。他的出现或消失是不值一提的,而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能在空寂而广袤的大地深处闪现一下自己的影子。
返回县城时,黄昏已抵达。天边铅色的云团张开可怕的爪子慢慢朝我头顶压来。凌驾于草之上的小城却显得分外恬静而沉稳。雨又要下来了。我想:当一场雨后,太阳再次悬挂在草原之上的蔚蓝天空中时,这儿定会弥漫起浓烈的羊膻味和牛粪味,很多人定会赶着马匹,驮着褡裢,向另一个腹地进军了。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当把生活的全部囊括到长年累月的企盼明媚的阳光中时,你就不得不思考“阳光”带给精神与现实的意义了。 2004年8月3日改毕于玛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