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傍晚,微笑的傍晚

2020-12-08抒情散文段成仁
傍晚,潮湿的傍晚文/段成仁傍晚,我在小城医院的二楼上,看见这个傍晚,这个潮湿的傍晚。燕子从我头顶上飞过去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别的一些物事。“唧”地一声,把眼睛从二楼的阳台上拉了出去,就看见这个傍晚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没有出乎眼睛的意外,它们好像
                          傍晚,潮湿的傍晚
                文/段成仁   傍晚,我在小城医院的二楼上,看见这个傍晚,这个潮湿的傍晚。   燕子从我头顶上飞过去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别的一些物事。“唧”地一声,把眼睛从二楼的阳台上拉了出去,就看见这个傍晚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没有出乎眼睛的意外,它们好像知道我的眼睛定会经过这个傍晚,它们准备得很充分,让我呆滞了一整天的眼睛在瞬间活过来,大口大口地吞着傍晚的清新与潮湿,我感到笑意爬上眼角了。你看,在这片稍带些坡度的空地上,一条狗游荡在那里,它就是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那里,它的步子就应该是那些种节奏,它那昂着的东张西望的头,它对路边的一根骨头视而不见,表明它是一条不愁饥饿的狗,它让我猜想它的出身的时候,想到了某个殷实人家,想到它的养尊处优,它竟学得小城人饭后的习惯,散步来了。它来到一头毛驴身边,我也就很自然地看到了这头毛驴。视觉忽然受到了挑战,但很快就释然,这是在小城的边缘,是交界,是接洽融会的地方,只是看起来,这样的接头处有明显的断口,水泥地和田野猛然连在一起,接得生硬,接得仓促,让目光长远的人还看得见这里发展的势头,还打着向外扩张的主意。他们的目光是远了些,推土机花了几天推出来的空地闲置起来了,在未来的先富起来的人家的位置上,一些绿草儿得以存活下来,闲人,野狗,野猫,鸡,鸭,鹅,骡,驴,猪等的不请自来的脚印把空地踏成似修剪过的球场和乐园。这头毛驴站在三层小楼旁边,在这里度过它的一个个安详的傍晚,吃着将来被钢筋和水泥压扁了的草的祖先,随意地撇下些秽物,一点儿也不着急,它的尾巴甩得缓慢而没有节奏,一副不担心吃喝,不担心被赶走的模样。它只是偶尔抬头看看不断地从它身边一次次绕圈子的一辆摩托。那人正在练习他刚买来的新摩托,把这一片空地绕得满是声音,满是观看的目光和随意的评论。   几只麻雀竟也来了,老熟人一样,从水泥路上跳到草地上,又从草地上跳到水泥路上,不像在找食,像在跳舞,走台子,又没有走台子的严肃劲,倒像是齐白石老人的画笔随意点戳而成的。夕阳不时地从火烧云里钻出来,把雀儿的影子拉长,铺在水泥路上,不住地跳动,像“渔舟唱晚”里跳动的音符。它们刚刚甩掉雨的阴影,刚刚获得了自由,藏在屋檐下的时候,它们探头探脑地搜寻着天空中任何一小块白亮的云,又瞅瞅潮湿的路面,希望看见从云缝里会漏下一丝阳光来,把路面晒干,带来几只晒翅膀的虫子来。傍晚时分,它们的愿望达成了,小镇的人们用热汗换来了这样一个凉爽而略带潮湿的傍晚,麻雀们用耐心等来了这个傍晚飞舞在潮湿空气中的虫子,人和鸟不同的形体、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思想交汇在这个潮湿的傍晚,让人类不觉得孤独,还有别的谋食者。只是它们的舞蹈并没引来多少目光和喝彩,和一些默默无闻的小城人一样,在一个个傍晚里,不知不觉地微笑着就走到某个尽头了。就在它们的旁边,有一堆沙子,用来做空心砖的沙子。空心砖省料且较为牢固,物美价廉,于是在小城周围,路边,制造空心砖的作坊多了起来,一堆沙子,几吨水泥,两三台压砖机,做好的空心砖一字排开,等着被突突突的拖拉机运到各村各寨去,建成一间间厨房,猪圈,储藏室等。现在,雨水已渗下去,沙堆表层被夕阳晒干了,有几个人见了,就坐在上面扯起了闲话,听起来,她们谈话的内容与沙子和空心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正在绣花的一位声音极大,像在跟谁吵架,但能听得清答话的人分明是在憨笑,没有委屈的意思。不谐调的声音从这稍带斜度的空地上飘飞出去,没飞多远就化了。几个老女人中间还坐着一个老男子,不说话,也没有人理他,他的脸向着半边,他没有抽烟,我甚至有一种强烈的想法,他掏出烟来抽,然后有人不断地摆手,扇着空气,嘴里说着“讨厌,讨厌”,然后被老女人们赶到另一边去,等了半天,他仍无这样的动作,只是偶尔把压在下面的左脚或者右脚换上来,怕压麻了自己的脚。沙子在他脚下改变了形状,但谁也没有发现,老女人们没有发现,就像他没有发现我在这里看着他一样,他仿佛是个局外人,但我却觉得他仍是她们中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了他,那堆沙子就不像那堆沙子,这个傍晚就不是这个傍晚一样。面对这样的场面,这样的傍晚,嘴角浮起一些莫名其妙的微笑来。   傍晚,在每一个脑袋里,满足、放弃的想法占了上风,奋斗、争夺的念头随着太阳落山,沉了下来。小城的神经在早上绷起,目标、理想不断地接近,腰包鼓起来,口中有了食,手里有了粮,生计有了着落,到了傍晚,一天的劳动成果已经看见了,满足了,绷着的脑门放松了,人就会格外地慷慨起来,有用的,没用的,一股脑儿往垃圾堆里扔。起初,眼睛的余光知道那里有个垃圾堆,并没有看到那个老人,如果他不动,我是不会看见他的,他把一个娃哈哈矿泉水瓶从头上往后扔进身后的竹筐里,瓶子撩起一道夕阳,在我的眼角闪了一闪,我才看见了他,一身淡灰的破衣,一蓬杂草一样的灰白头发,他蹲在五颜六色的垃圾中间,乍一看,他是垃圾的一部分。垃圾借了潮湿的威力,在路边那个土坑里散布着它存在的气息,被雨水冲刷后,有些色泽淡了,渗到大地下面去了,有些却夸张地鲜艳起来,和一些腐烂的气息到处乱飞。矿泉水瓶、纸板成了抢手货,这些东西在一双浑浊的眼睛里闪着一般人无法看到的光泽。浑浊的眼睛因此而变得明亮、虔诚、专心,生活的希望就源源不断地从垃圾堆里冒出来,安慰着他。自从前不久读了著名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我就像得了某种指引,每当遇到一个垃圾堆,我都会停下来,发一阵子呆,思绪游走于这些纸片、塑料袋、各种瓶儿罐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脑子里不断地闪着“生活”这个大得无边的概念。李先生说,“易拉罐、塑料袋、香烟盒、空酒瓶、废纸、废书、旧日历、烂菜叶……垃圾重叠着垃圾——如同在这之前:生活重叠着生活。一些永不会见面的人们,通过他们生活的残迹,在这里见面了;一些永远陌生的生活在这里找到了相同的归宿;过程在远方缤纷地展开着,结局沉默地汇聚在这里;一些隐藏得很深的秘密在这里袒露无遗;许多貌似庄严的东西在这里自己嘲弄自己;许多曾经卑微和被遗忘的命运在这里忽然照亮了我的眼睛,令我难过,令我牵挂。”李先生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命题:万事万物之间都有联系,或者说,万事万都是平等的,有联系就会有平等,平等就是一种联系。老人的蓬乱花发和我们抹了摩丝的寸头一样过滤着这个傍晚潮湿的空气,头皮下一样地出汗,嘴里呼吸着同样味道的空气。在李汉荣先生的另外一篇名为《十三个人和一个垃圾堆》的文章里,我找到了这个老人的影子,李先生说,走到垃圾堆旁时,他正在推敲一首诗,看到正在垃圾堆里翻找希望的十三个人后,他意识到:在垃圾堆面前、在这拣垃圾的十三个人面前,写诗,是不道德的,诗的脚步在垃圾堆面前戛然而止。在这个傍晚里,诗可以写,可以写一首沉郁的诗。这个老人走在别人的生活残迹上面,像另一个世界里来的怪物,又像是人们极为熟悉的东西,本来是多么地不合群,却又如此容易地被人们忽略了,我却看见了他花白的头发,就像一堆岁月的垃圾,还看见了他痴呆缓慢的动作,像一座老钟表完成了它的使命,即将停止走动,无奈地看着时间还是以一种速度向前去了。他站在别人的生活的残迹上,成了残迹的一部分,仿佛只需一阵小雨,他也就会像一张废纸一样腐烂下去。   有半截冰激凌向老人飞过去,“啪”地落在老人的脚下,老人好像也没什么反应。倒是扔冰激凌的人把我的眼睛也吸了过去,是两个小青年,很时髦,正在热恋的样子。男孩走在前,步子轻快而有些急躁,女孩走在后面,神闲气定。两人一前一后,穿过散步的人群,向远处的干涸的沙河走去了。沙河干了好多年了,我曾经去走过,干燥得让人心慌。每年夏天,要下好几天雨才见得到河水,水一来,通常是浑浊的,泥沙掺半,那是山的营养正在流失。熟悉本地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流失与一个蔗糖厂有关。小坝子气候炎热,过去曾是甘蔗之乡,相应的,也就有了个糖厂,只是由于技术与效益的关系,厂子越来越不景气,最后只能靠酿制一种名为“榨皮酒”的低度酒来维持厂子的生计。厂子的不景气也断了小城一部分人的生计,我听过三十多岁的人的说起过他们与这个厂子的生意关系:每天放晚学,不先忙着回家,而是先到山上去打一担柴,挑回来卖给糖厂,换点零用钱才回家。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一代人的半辈子就把它青翠的生命给剥去了,山上只剩下些稀疏的灌木,暴雨一来,沙土显得不堪一击,只得跟着洪水走,来到山脚,堆在我刚才看见的两个年轻人的脚下。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远,两人的距离忽远忽近,总是看见前面的男孩跑回来又向前走,跑回来又向前走,像团干燥的火,搅着傍晚略带潮湿的空气。我又笑了,沙河对面的小山我去过,那上面有一个小湖,本作灌溉之用,近年,湖边多了一些柳树,风景很好,也很幽静,是年轻人爱去的地方,我猜想,这两小儿的目的地,也是那小湖吧。他们是小镇的一分子,是小城结出来的种子,是生活的希望之所在,是未来的代名词,也就只能是他们,充实了小城的另一种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着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他们让这小城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命的机体锻炼得健健康康的,没想到过尽头,没有那种会老去的忧虑。   这不,又一声响亮的啼哭从产房里传出来,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婆婆抱着一个花布包出来了。花布包裹不住那嘹亮的啼哭,向院子外飞去,引得不少人抬头看,瞧见了这婆婆一脸的幸福和得意。婆婆嘴里念叨着连她自己也听不懂的句子,但看她那样子,像是怀里的婴儿已经听懂了似的。那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直叫唤,大声地宣布着自己的存在。我有些佩服他的勇气来,这种本色的宣布,仔细听,让人忍俊不禁。深深吸一口气,空气还是那样地潮湿,“这潮湿里有着生命的因子”,我忍不住吟出这样一句来。   头上又有燕子飞过,一只,两三只,七八只,从楼顶边缘弹射出来,进入前面一大片空处,天空就把它的立体感显了出来。燕子在那儿,随意划出几条黑线,空中,上上下下,前后左右马上就有了实际的距离。向远处望去,郊野的傍晚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山沟做的棱角,有大榕树撑起的淡黑的小洞,有村庄上面横着的白鱼一样的烟。燕子又飞回来,带了些潮湿的气息,它可能一口气吃了五十只蚊子,它那唧唧声,带着饱嗝,传不了多远,就被雨后的空气粘住了。它们贴着地面飞,搅起一些黄昏的颜色,背在自己的背上,翅膀上,它们即将把自己和暮色溶为一体了,我要把眼睛睁得大大地,才能追踪到它们,它们向我这边飞回来的时候,已经不知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洒了些灰色在空中,又把暮色加厚了一层。在郊野劳作的农人,眼见天边的红光也渐渐淡了下去,黄昏的蛐蛐也开始唱歌了,有意无意地赶着在它的领地里搅和了一天的农人,农人也听得懂,带着略微疲惫而又满意的微笑,挑起一担山药藤就走,来到这交界处,和闲逛的人哈哈大笑一阵,然后走到某个小巷口,不见了。   这确实是一个潮湿的傍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