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拜访翠竹草堂主人手记

2020-11-21抒情散文高迎春
自号翠竹草堂主人的省书协会员王金铎,近来获得“21世纪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称号。在一个冬阳斜挂的下午,我与文友京杭慕名前去拜访。揿响门铃,应声开门者,正是年过古稀、鹤发童颜的王老先生。对门影壁处,植有冬青一株。长
  自号翠竹草堂主人的省书协会员王金铎,近来获得“21世纪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称号。在一个冬阳斜挂的下午,我与文友京杭慕名前去拜访。   揿响门铃,应声开门者,正是年过古稀、鹤发童颜的王老先生。对门影壁处,植有冬青一株。长椭圆形树叶,青亮油绿。红色球状果实,星散在碧叶丛中。拐过影壁,让人眼前豁然一亮,与屋脊齐高的百十竿翠竹,直直的站满少半个院落。萧影袅姿,装点出院落的朴雅与生机。礼让进屋,映入眼帘的是两盆纤枝摇绿的盆景竹,与室外的竹杆挺拔相比,显然是另一品种。心想,这翠竹草堂主人的别号,真真起的是名副其实。   客厅落座,随之沏来碧螺春香茗。话题,就从这室内室外的翠竹谈起。早年从事教育,曾任县府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长、县志主编、县书协主席的王金铎,说到翠竹,顿时眉飞色舞。   拂拂月下荫,挺挺霜中节的竹子,古来深受国人崇敬。提到“岁寒三友”,提到“四君子”,人们就知道,其中必有竹子。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因为爱竹而植竹。山东兰陵人萧悦,由于善画竹子,白居易与其成为至交。《画竹歌并引》这首赋,就是写给萧悦的。在引文中白居易说:“协律朗萧悦善画竹,举时无论。萧也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协律朗,为唐代掌管音律的官职名称。正八品上,属太常寺。爱竹成癖的苏轼,常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的李格非,也在居处植竹砌傍,自号“有竹堂”,足见他的唯师话是从。乾隆元年进士郑板桥,擅画竹。有诗为证:“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见”,“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在赠给时任山东巡抚包括的竹画上,他题写了一首构思奇警,蕴意深刻的小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寥寥四句诗,对百姓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表达出重视民瘼、从政为民的道德情操。   竹子,古来与节庆就有渊源。宋代诗人王炎在《清平乐·嘉定壬申除夕》中,有“一杯椒醑,惜饮难成醉。爆竹声中人未睡,共道今宵守岁。”的诗句,可见古人过春节,是燃烧竹子,听竹节爆响以示吉庆的。笛、笙、筝、管、箫、簧等竹制乐器,吹弹起来,呼啸之声婉若鸾鸣,是节庆中营造欢乐氛围必不可少的乐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就有筝的影子:“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诗妙入神。”丝竹,为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节日里,听一曲江南丝竹乐,足以让人如痴如醉,飘飘欲仙。   竹子,古来对华夏文明贡献颇大。现代汉语词典里,仅带竹字傍的汉字,就有210个之多。有许多成语、典故,也缘竹而来。《旧唐书·李密传》中云:“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意指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这便是成语“罄竹难书”的来源。由此可知,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是把字写在竹简上的,尔后结绳为书。晋咸宁五年,在魏墓中发现了写于竹简上的编年体史书,这就是“竹书记年”之称的缘故。《后汉书·费长房传》中记载:东汉时,汝南人费长房,跟随名叫壶公的药翁学道。辞归时,翁给他一个竹杖,言说骑此杖可到家矣。长房骑上竹杖,忽然如睡,睁开眼时已至家。弃杖,发现竹杖乃是一条青龙。后来,人们用“竹杖化龙”这个典故,比喻得道成仙。苏轼的表兄文同,字与可,是位画竹高手。晁补之,字无咎,工诗词,雅擅丹青,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中论画竹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就源于这里。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考虑。   竹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竹屋、扁舟、案几、栏杆、屏帘、篓筐……小到毛笔、手杖、团扇、笛箫、弓箭……应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叹。正如苏轼之言:“食者竹笋,应者竹瓦,载者竹筏,履者竹鞋,衣者竹皮,书者竹纸,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用竹石笼拦坝护堤,使滔滔江水听从了人的调遣。我国悠久的竹雕、竹编工艺品,至今享誉海内外。   品着香茗,听王老先生博古通今的论谈翠竹,这才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呢。墙壁上,遒劲的书法,牵引着我和京杭的视线:“竹叶青青不肯黄,枝叶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是笋尖出土忙。”此幅,是先生抄录董必武的《咏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条幅中的妙语,不知出之何处。听先生解说,是唐代才女薜涛《酬人雨后玩竹》中的诗句,我才清楚这样寓意竹子品格的阳刚诗句,竟然出之小女子之手。   说到书法,王老先生起身,领我和京杭到自己的书房参观。只见书案上,书厨上,或摆、或挂地满是他新创作的书法作品。当我了解到,他从七岁练书法,已是临池六十多年时,深为他不懈的艺术追求精神所折服。当我了解到,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为社会各项公益活动,捐出书法作品一百多幅,为农民修建门楼、免费书写治家格言二百多幅时,又深为他宽厚仁爱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两个小时,辞别时,老先生拿出《王金铎书法作品集》,在扉页上签名盖章,尔后送给我和京杭。真诚地说:“集子出得仓促了,我的行书和草书还没练到家,隶书稍能将就,希望给予指正。”谦逊的风度,让我想到中国那句“天不言己高,地不言己厚”的谚语。   回到家,我打开《王金铎书法作品集》细看。见正页之前,有中国美协常务书记雷正民题写的贺词:“笔墨情韵”;有中国书协理事鄒德忠题写的贺词:“文化气质,陶冶性情”;有国际美协常务主席、中国美协荣誉理事张文祥的贺词:“笔底书人间烟火,纸上展四海风声”;有中国书协理事王祥之的贺词:“天道酬勤”;有中国书协理事,中央电视台书院顾问洪民生的贺词:“笔墨天涯”。一本书法作品集的出版,竟然有这么多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名流大家挥毫泼墨,题词祝贺。足见这本集子有何等的分量了。在艺术简历中,我了解到,老先生的楷书初学颜、柳,行书宗法“二王”,隶书取法秦汉,曾从师于书法大家任政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获金、银、铜奖。简历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博览大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浏览王金铎老先生一幅幅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法度的书法作品,我真正体验到了翰墨淋漓中的刚柔相济,古朴典雅。回味老先生翠竹草堂主人的自号,深感老先生不就是一株高节挺秀、至老虚心的翠竹吗?思绪中,老先生谦逊儒雅的形象,渐渐地和他院中那些杆直叶青的翠竹叠印在一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