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千户苗寨,苗岭布达拉

2020-09-17叙事散文然野
来贵州旅游,西江千户苗寨是必选的打卡之地。黔东南真是个山水精灵的好地方。如果说,漳江荔波小七孔的自然风光带已经够让人眼花缭乱了,那么,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民俗风情更令人趋之若鹜。头晚宿在小七孔,翌日早早驾车直奔苗寨。风景在路上。高速高架悬半空





来贵州旅游,西江千户苗寨是必选的打卡之地。
黔东南真是个山水精灵的好地方。如果说,漳江荔波小七孔的自然风光带已经够让人眼花缭乱了,那么,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民俗风情更令人趋之若鹜。头晚宿在小七孔,翌日早早驾车直奔苗寨。
风景在路上。高速高架悬半空,时而风雨时而晴,浓淡云雾山间绕,是雾是云分不清。起伏的山峦,层层的梯田,劳作的农人,秀美的茶园。村寨镶嵌在山坡,炊烟缭绕在村寨,车行风景闪闪过,驻车拍照入镜来。如画的行车路显得那么短暂,二百多公里的路途在顾盼流离中结束。
景区火不火,停车场在诉说。走势层叠的众多车场车满为患,寻找车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顺着一条苗族风情街徐徐前行,旅店、饭店、小吃、食肆、土特产店铺鳞次栉比。别说,一碗地道的风味小面味道好极了。
四柱挺立翘角飞檐的大门通透敞亮,两侧配伍着玲珑小亭极具苗族风韵。层层下旋的台阶,远方扑面而来的群山带你走进神秘的苗寨。观光车会径直把你带到村寨边儿上,花草伴行鸟笼高调,弯弯曲曲的小路,高高的吊脚楼,行走之间一点儿都不觉得乏味。
一座风雨桥,一片水稻田,四周群山耸,来到苗寨边。远望寨子乌泱泱,融进其中挺迷茫,小街道路很洁净,苗寨秘密在何方?下坡上坡左右拐,有桥有水有花香,待走上一处平缓的小广场,被眼前的情形怔住了:到处是人流熙攘,到处是苗家服饰,到处是笑声爽朗,到处是苗家女子。站定思谋,怎的会出现这多苗家俏女子,端详看去,原来是来此存照的游客在租服装照相。
随着人流拐进一处廊棚,原来千户苗寨的标志性看点在这里。廊棚悬边,本身就是一座吊脚楼。木廊沿边儿是最佳观景台,人们见缝插针的替补着空位,眺望远方,现出的镜像会让人惊掉了下巴。
群山逶迤V 型谷,山谷叠翠水中流,顺山走势层叠起,乌泱全是吊脚楼。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规制是顺山走势的杰作,人们还往往把草原山坡上的村落形状称之为草原布达拉。试想,千户苗寨已经从数字上给出了定义,如果从一棵是树,树多成林,林茂为森的角度看眼前的情形,这简直就是森林般的苗家吊脚楼群了。如果说布达拉是藏民族建筑形制的孤本,那么把千户苗寨看成是苗岭布达拉同样是苗族不可多得的范例。
要想看得仔细眼光需循序渐进。眼帘低垂,眼目前儿全是密匝匝的灰色屋顶;视线延伸,格状门窗就像散落的马赛克;平视扫看,像极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积木堆成的造型。规制一致,色彩一致,经年久远,浓淡相宜。在群山轻雾的掩映中越发的感到如同海市蜃楼层叠虚幻。
不知不觉间走进苗寨深处。如是跌进了吊脚楼的海洋,现在的吊脚楼虽说还承袭着苗家祖先的规制,但环境布局日渐精进。两三层的很普通,四五层或者更高的吊脚楼成为常态。唯一不变的是全部都是木质材料,现代的建筑材料几乎没有,买卖家的桌椅板凳,布置装修亦如此,其间看到了少许的竹制材料。
越来越挨近寨子的隐私,如同走进迷魂阵分不清方向。走在特定意义的“宽敞”街道上,看得见西江社区办公的场所,还有西江苗族博物馆的坐落。可以走进馆内去了解苗族繁衍发展的进程和民俗民情,还能够通过实物照片、生产生活工具明晰地看到一个民族的历史节点与辉煌。
拐进一处狭窄,一家餐饮店搭着凉棚隐匿在此,木质桌椅还泛着清香;走出窄曲小道,口上一个苗家小伙牵着马在揽客;一阵悠扬悦耳的声音传来,一家芦笙场在吹奏调试音律。前方,苗家音乐响起,走近,一队戴着斗笠吹着芦笙的男人在前、身着苗家服饰戴着银首饰的女人在后,吹吹打打姗姗而行。看来这是展示苗家风情的仪仗,引得游人“咔嚓”全开大呼过瘾。
这里河水粼粼两侧缀满吊脚楼,河水一处平静一处跌宕,平静处倒影绰绰,跌宕处浪花声声。沿河垂柳依依,游人人影憧憧,柳梢间摇曳着吊脚楼的妙韵,漫水小桥等距的踏石隐喻着通向对岸的朦胧。来到一处风雨桥上小憩,这边是河水蜿蜒流向青山峦,那边是两岸层叠吊脚楼河岸高悬。人在画中不知晓,无意定格在画中。
小憩沉定。从华夏历史的走向看,苗族聚集的地方大都很偏僻。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繁衍生息。他们刀耕火种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演绎出自己独有的文化信仰和生存法则。传说与历史证明,华夏历史的开拓者之一战神蚩尤是他们的祖先,这种文化信仰已经深深融入进苗族的日常生活。
标志性的牛头图腾随处可见,它庇荫着一方水土的民族信仰。可以想见,到了夜晚一旦灯光全开,这里将是一种何等光彩夺目的绚丽场景。依依不舍离开千户苗寨,恋恋回眸惜别千户苗寨,扪心自问,是否还会再次重来。
复回最佳观景台,穿上苗族服装留一张纪念,站在“天下西江”的铭石旁静静地按下了快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