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分享)围绕散文写作问题采访会员朋友活动(05期)采访一丁

2020-11-16抒情散文一丁

本期采访主持版主:高迎春  
采访人:散文版全体版主
被采访人:一丁小龙女版主问:“您的文字流畅而真情,善于从很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很美好或者苍凉的感情,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与紧密结合?或者是您如何拥有这种表现力?”一丁答:平常的事物也就是
本期采访主持版主:高迎春   采访人:散文版全体版主 被采访人:一丁
  小龙女版主问:“您的文字流畅而真情,善于从很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很美好或者苍凉的感情,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与紧密结合?或者是您如何拥有这种表现力?”   一丁答:平常的事物也就是一般说的感觉、知觉、表象、它只能反映事物个别和表现的特点,而散文作品中被人认为美好的或者苍凉的感情,则是一种潜意识酝酿成的灵感思维的涌现,是一种直觉。直觉所产生的印象能够快速地跃过认识过程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这是一个认识到创造的思维过程。我之所以拥有这种表现能力,主要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关,例如《无助的孤独》系列散文,那就是我一个人独居孤独荒野的真实写照。我曾在方圆几十里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承包了1500亩荒山,十年孤独十年奋斗,山变绿了,树成林了,我却负债累累,从肉体到灵魂均伤痕累累。尽管很艰苦,但在窝棚里在煤油灯下,我毅然没有间断过读书与写作,放羊的时候我读《诗经》,背诵《古文观止》,翻阅《唐宋文举要》,别人说我穷乐,我却依然故我。许多我现在发表的东西,大多是从那个时期的日记中摘录出的。所以,表现力也源自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阅历,这点也很重要。   小龙女版主问: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一个作家?请说出理由。   一丁答: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贾平凹的《商州录》系列散文,我读书不多,主要是身居穷山僻壤,文化太落后,根本就没办法接触到太多的书,是贾平凹的《商州录》系列散文,让我觉得也能把他的商州写得那么好那么迷人,我也一定能把我的渭水源头写得漂漂亮亮,写得更好更迷人,这也是一个孤独的农民闲来无事的唯一爱好。托“中财论坛”的福,让许多朋友们能了解并喜欢我的小说和散文,我已经很欣慰了。   小龙女版主问:写散文您认为关键需要抓住的是什么问题?   一丁答:我一个农民,识字不多读书又不求甚解,自己写着玩玩可以,给别人谈建议不行。只能是一些隔鞋搔痒,甚至是隔墙盲语的乱谈。但我还是粗浅的认为,散文还是要紧紧地抓住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你把经记录下来,这种由潜意识到显意识涌流而出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篇精致的散文,我素来相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话,但我也常常产生“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困惑,多积累,多观察,多读多写,灵感偶来,你往往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惊奇。   “道始于情”,没有情感的投入、流露和对人生的感悟,散文是很难立足的。感动不了自己就永远感动不了别人,写作其实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就如同种庄稼,从种植到收获,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如同写作的细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没有收获,你在这个过程中精耕细作,付出艰辛的劳动了,不论成果怎样,你的劳动总还是会被别人认可的。   敬一兵版主问:一丁朋友的文笔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细腻而又动感十足,我想请问你,细腻的笔触与唠叨或者累赘的描述有何区别?为什么?   一丁答:文学创作,是我们人类最为美好伟大的事业之一,是我们人类智慧的劳动实践之一。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民来说,写作也就是劳动的一种。耕耘庄稼,收获的是五谷粮食,写作收获的则是文学作品,这都一样。细腻的笔触就如同在庄稼地里精细耕作。唠叨或者累赘的描述,就仿佛重复劳作或窝工,是没有价值和效益的无谓劳动。不同的是体力劳动感受在后,脑力劳动感受在先。唠叨或累赘的描述,多是一些对感性形象的描绘,是有意识的、刻意的描述与写作,材料的散乱无序,尤如乌合,有时会掩饰人类求真的本性,以假乱真或以假代真。当然,诸事也不能蜻蜒点水似的一笔带过。细腻而动感的描述则受重在理性思考,是一种潜意识细节,最能得现人性的本真,是一种情不自禁、身不由已、甚至是恍惚迷离、得意忘形状态下的描述。也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先”了。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与环境的长期熏陶下,会形成某种职业习惯、生活习性、思维定势、道德模式及性格根性。当这些以文化积淀的形式,以一定情况下被潜意识地召唤而出时,这些东西基本就是能够感动人的细节描述。当然,除了筛选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人或事之外,还要风格鲜明,这样才会有动感。候方域在《与任王谷论文书》中说:“行文之旨,全在裁制,无论细大,皆可驱遣。当其闲漫纤碎处,反宜动色而陈,凿凿娓娓,使读者见其关系,寻绎不倦。至大议论人人能解者,不过数语发挥,便须控驭,归于含蓄。若当快意时,听其纵横,必一泻无复余地矣。譬如渴虹饮水,霜隼博空,瞥然一见,瞬息灭没,神力变态,转更夭矫。”   敬一兵版主问:你行文的视野比较开阔,文章的意境由此显得厚实与灵动,你能否结合你的散文写作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创造经验?   一丁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与我的生活阅历有关。我曾经以打工为生,走过了许多地方,自然阅历就比较丰富。身为弱势 群体中的一份子,对发生在自己及身边的事情有所思考,并在劳累无聊之时偶去记录一些,这自然就使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显得比较厚实,贴近生活又可信。别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说对这一块比较陌生,读我写的东西,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诸多原因,就觉得还可读。   所谓灵动,我的理解就是比较有灵气—灵巧气势之谓也。而最能表现文章灵气的,一是文脉的跌宕起伏,二是语言之活泼风趣。就前者,我在写作时常斟酌再,往往使文章充满雕之痕不尽如人意,至于语言,我大多是在客观的叙述中,加进去一些民间语文的成份,从而努力不使文章显得板滞、陈腐给人闷气、死气。例如散文《有女如玉》,就在严谨有序的行文中,适当的宕开笔墨插进了一些自嘲或揶揄的成份,这一丁点的虚构成份,就使得文章富有了情趣,并且显得幽默诙谐,腾挪生姿了。这好比就是一片洁净的蓝天上,突然就飞来了那么几朵白云,不仅使文章尺水兴波,而且还富有了情趣。   敬一兵版主问:在你的散文里,文字具有冲击力是你行文的特点,同时也是构成你文章的一个重要看点,我想问你的问题是你认为构成文字冲击力的元素是什么?   一丁答:散文贵在真诚,要让人有“先获我心”的阅读喜悦,之后还必须要有启迪教化之功。我认为除了生活阅历的展现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对根的守望的表达。我的文字便是不停歇地唱给故乡的恋歌。我所写的东西,也无非一些家乡山水、生存环境、乡村人物、生活旧事、家畜动物、山禽野卉等等,但或许正是这种对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故乡物事所怀有的深深地眷恋和热爱之情,成为您据说的构成文字冲击力的元素。我坚守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尽管有点守旧,尽管有点不合时宜,但或许正就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对故乡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故土痴迷的反复吟唱,勾起了人们的回归之情,刺激了人们寻根的愿望。反正,我认为故乡就是灵魂的家园。   敬一兵版主问:当今散文似乎正在形成一个简约化写作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强调用感官来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对散文的深刻性就构成了一定的冲突,有鉴于此,你能否给我们谈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一丁答: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因为我近几年一直独居深山种地,很少与外界来往,有点出世的味道(笑话),几乎读不到新的书刊上的作品。就网上作品看,确实存在您所说的问题。散文缺乏思想性,总归不是一件好事,也就寡淡无味,失去了可读性。叙事散文无爱憎情感,抒情散文缺少感受与愿望,所谓简约化的趋势和强调用感官来写作的态度,应该由您及散文写作的大家与前辈所呼吁遏制,散文虽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些好,但粗糙、生硬没有思想性的散文不但没有什么生命力,而且会给文学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但简约不一定就不是好作品,《陋室铭》只有81个字,但它却是大散文,有厚重的历史感与深邃的思想性;朱自清的背影也不长,但说教古今,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且文字具有浓郁的审美感,谁又能说其简约呢?简约但必须精致,散文是用文字诠释心灵浓缩生活,只要写到情深处,自然就是好散文。   高迎春版主问:散文中有关人生的寄托,你如何看待散文抚慰心灵的作用。   一丁答:散文本身就应该有这种寄托。心灵之路上是需要有一盏灯来抚慰孤独灵魂的,对我来说这既是闲来无事的业余爱好,更是人生的精神寄托。不然那么大的一片山,有时十天半月也难得见上一个可以说话的行路之人,我不好女色不好赌,不好这个再好什么?有人说“散文是有感染的谈话”,这话说得太合我胃口了,一个人孤独地思考着,有时一篇散文或小说一挥而就,有时则精雕细琢地慢慢写上三五天,甚至三年五载,你自言自语地说着写着,那不是对心灵最大的抚慰又是什么?   高迎春版主问:散文是个细节艺术,有个性的细节决定着一篇散文的成功,你以为如何?   一丁答:高版这话说的很对,情节与细节不同,情节是大框架,写的是过程,细节则是构成这个过程的元素。美国电影《罗斯夫妇的战争》写罗斯夫妇从爱到分手的故事。罗斯从内心上是不尊重妻子的,对妻子所从事的事业不屑一顾。一次,罗斯夫人将自己精心拟订的一份《合同书》给丈夫看,诚心诚意地征求他的意见,而丈夫对此并不感兴趣,他粗粗地看着《合同书》,一副心不在焉的的样子。正在这时,飞来一只苍蝇,罗斯竟随手拿起《合同书》去拍打苍蝇,这件事极大的激怒了罗斯夫人,并导致了他们感情的加速破裂。正是这一细节,决定了电影《罗斯夫妇的战争》的成功。充分地展示和描述细节能勘探人心灵的奥秘,深刻地提示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散文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高迎春版主问:大众语言形成历史,个人语言形成艺术。你的散文语言独特,个性鲜明,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创作经验好吗?   一丁答: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民来说,写作不过是劳作之余的爱好与消遣,无甚创作经验之类的话可说。其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一个曾经靠打工维持生计,至今仍仅仅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民,能力和精力均有限,尽管路很崎岖,眼前的雾也太大,但塞满失落与苦涩的行囊,再沉也还得上路。游子苦,会令天下所有的母亲心寒。乡愁是酒,片刻的闲适是一怀恬淡氤氲的清茶,文学创作则更象一支歇气解乏的香烟,在慢慢的品尝中提提神,我的散文,大多数记录的是我的酸涩、艰辛与苦楚。我的骨头不太硬,适者生存的经典象墙一样挡住了前行的路,只有故乡才是我栖息的地方,在跋涉和行吟的日子里,泪水是唯一能解读生活的诗行。我的散文,仍然沿着传统足迹,走的还是寻根、忏悔、怀旧、亲情、游记的老路,没有能向更深层次的推进与拓展,可读只是多说了一些实话心里话而已。   昙花版主问:一丁的散文很强调意境,感觉十分注意细节,尤其喜欢你从细微处展现的风格。请问,你是怎么把握这个问题的?   一丁答:我认为意境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别人读你的文章觉得还可以,是因为和你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因为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每一个人的思维深处或多或少都沉淀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要让自己和别人在精神上都得到美的享受,就必须在脑海里用自己的思维以及情感去体验对感应的提炼、雕琢,“于细微处见精神”。但就散文写作而言,应该永远怀着一颗执着朴素的心态。钱钟书先生说写作者的笔墨,一要言之有物,二要真实,三要明白简单,这其实是一切文章的最高标准。庄子则主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都在存在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记录而已。散文中的意境无非是一点情绪、一点感觉、一点滋味而已,你把你所感觉到的美的意蕴、美的遐思、美的心境写出来,带领着别人也去感触,把你的思想释放出来,让别人也能体会,意境自然就有了。散文除了要有物质的外壳之外,还需要有精神的内核,这里所表现的内在美和精神的发现,就是散文的灵魂,也就是细节与所产生的意境,是感动自己和别人的思想精华。   昙花版主问:你的文笔既有华丽的一面,又有平实质朴的一面,请问,你认为,这两者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意义?   一丁答:其实散文所叙述和传递的,就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神与一种向往,是最为朴素的真实的情感。你的散文世界就是你的理想的一片天空,你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我散文的平实质朴,是我认真地描写着生存的苦难与环境的恶劣。个人的苦难与西北地区环境的残酷,这是一种纯朴的写作资源,要勇于承受不能逃遁,面对是最理智的决择。华丽则是我想努力地把我的故乡诗意化,我一直想追求奔放浩曼、吐纳自如、从容练达与婉约细腻,但却一直做不到,觉得把话还没说痛快,更缺少一些内省的心灵独语,常常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华丽是为了追求完美,但绝不是余秋雨的迂腐和装腔作势。朴实是存在于真实之中的农村生活,华丽是为了追求叙述的完美。生存和苦难是一种状态,我想用自己积极的思维去描写,不是哀痛悲切,而是求新与进取,是在寻求人格的自我完善,不虚伪、不矫情、不造作。质朴是本真与载体,是民间散文与自己的写作立场,华丽则是散文写作过程中对唯美的追求,是表现手段。   一个作家的写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感受,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产生想象,由想象而生美的表达产生作品,这种东西就源自生活,是有感而发的,语言的表达自然就得心应手。如果反其道而行,想象为文而造,词句可能会很华丽,想象或许也更奇绝,但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缺少真情,显出唠叨赘述之病态,无活力之美。   昙花版主问:你的散文很有个人特色,很多篇章都表达了对根的守望,你能不能够以你的散文为例子,给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一丁答:热爱桑梓的中国人,最神圣的信仰就是落叶对根的守望,这是一种相依相偎的眷恋。我的田园牧歌的故乡心魂所系,是生命之重。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古朴的民风、独特的景观给这块广袤的土地赋予了灵性。拳拳眷念之情,以及作为半个文化人的娟娟情怀,让我选择做一个有思想的农民。故乡是世世代代繁衍存在的灵魂的根,故土乡情则是净化人心的世外桃源。农民的日常生活、饮食炊烟、以及传统与民俗,给文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但我们的作品也不可能回避市场经济腐蚀与基层政治体制弊端导致的人性异化问题,是散文唤醒了人类情感的原型。创作则对现实不放弃也不追随,要以一种批判与沉思的态度去写作。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也是我写作的一个方面。真诚的呐喊其实是一种思想与一种智慧的表达与叙述,别人在阅读时的快感,是在验证你的真诚,思考与寻找对根的守望。当然,除了内心的沉思,还应去关注社会承担,去拯救同类、拯救植物、拯救大自然,走出农民明哲保身的狭隘,以坦然的心情超越自我。我的故乡是我的天堂,对根的守望其实就是对精神向往的守望与传递,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情感寄托。例如我的《我们是植物》、《怀念祖先》以及《谁领我回家》等等。   我的守望还缺乏犀利与透彻,平民气太重。我正在努力的赋予乡土文学一种新的观念与思想。用思考的眼光看问题,看过去也看未来。不是剽窃生活,而是让读者在阅读时能体验到思考的过程与阵痛。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在折磨和困扰着我的心灵,叙述和写作只是释放的一种方式,皮皮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说话”,我也正是抱这种态度在写作。   个人简介:一丁,本名寇倏茜,男,汉族,甘肃省渭源县锹峪乡人,农民。种过田、出过门、包过荒山、卖过文、作品共成百万字、而今无事做闲人,身份是个尕农民,不务正业瞎折腾。曾在《甘肃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
         
                                      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 我  的  散  文  观 
  我认为,散文是一个人生活的真实记录,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基于此,散文的写作就应该严谨不苟且平易自然。一篇好的散文,要让人读来觉得新鲜自然,其实是很难的,韩愈就说:“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从写作的技巧上说,散文要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要有创造性。但平淡不等于无味,也要写得有意境、风趣幽默且富有诗意。 我的邮箱:ksq158@163.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