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说说家乡的那些事之一 彩牌楼的记忆

2020-09-17叙事散文李炳君
上面的彩照便是被誉为中州第一的彩牌楼。彩牌楼,有不少不同时期拍的照片。这张照片拍的时间相对还是比较早的。你看,彩牌楼旁边的旧建筑还保留不少。以后有人拍的彩牌楼,这些旧房舍都已经拆除了。这些旧屋舍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你看,西面有门窗的那两间西


   上面的彩照便是被誉为中州第一的彩牌楼。   彩牌楼,有不少不同时期拍的照片。这张照片拍的时间相对还是比较早的。你看,彩牌楼旁边的旧建筑还保留不少。以后有人拍的彩牌楼,这些旧房舍都已经拆除了。   这些旧屋舍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你看,西面有门窗的那两间西屋,便是我和妈妈曾住住过几年的地方。彩牌楼和那两间西屋,装着我童年的许多记忆。那些记忆仍有许多是那么清晰的,但是,却又是多么的无解和莫名其妙。   先说说彩牌楼。   彩牌楼系清道光五年(1825年)山陕粮商同建。其造型婀娜多姿,匠心独具,精巧玲珑,雄伟壮观。轻灵中自有厚重,华丽间透着庄严,巍峨壮观,光彩照人,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堪称绝伦,实为古代建筑的瑰宝。它面向正南方向,三间五楼六柱、柱不出头,边柱斜出,边柱与中柱成三角,使两边的次楼成斜出的歇山顶。主次楼都用灰色板瓦覆盖,主楼正脊用八节透雕花卉的脊筒组成,楼阁两边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驼珠、奔狮。整个楼顶屋面曲线缓和,层层叠叠,翼角高升,呈翩翩欲飞之状。传说曾有鲁班下凡助建。牌楼正中扁额上书四个大字“浩气英风”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辞典》北舞渡彩牌楼被誉为"河南清代牌楼建筑之冠"。   说到彩牌楼,不能不说山陕会馆。   说到山陕会馆,不能不说到北舞渡。   北舞渡位于舞阳县城北25公里的沙、灰河交汇处。古称定陵,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镇临汝水(沙河),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南连荆楚,北通郑卞,江南百杂商货,沿海芦盐水产由此吐吞中转。清朝初期,北舞渡镇的商贸活动盛极一时,鼎盛时期,这里的商号多达500余家,可谓“市面繁盛,甲于诸邑”曾有“拉不完的赊家店(社旗县),填不满的北舞渡”、“北舞渡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等盛誉。那时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云集此地,为了迎来送往、商贾联谊,两地商人合资兴建了山陕会馆。据现存碑刻记载,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北舞渡镇山陕会馆有春秋楼、大花戏楼、大殿、铁旗杆、钟鼓楼等建筑。可惜,这些建筑大都被毁,我们现在只能从碑刻史书中领略它们的风采了。   后来,历史变迁,随着京汉线的开通,这里的交通优势逐渐东移。许多富商大贾纷纷迁往许昌、漯河、驻马店京汉沿线,北舞渡的交通和经济地位便逐渐淡出。山陕会馆也几经易手,后来竟成了一所学校的所在地。   我妈妈在这所学校任教的时候,大概是我4岁到7岁的时候。   我妈妈要去上课,就让我到一年级教室里去上课,当然也给我买了书和书包。那年我才四岁。开初,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坐在坐位上听讲。但是,不一会坐就不住了。我从书包里拿出吸铁石,公然就去院子的沙堆里玩去了。我用吸铁石吸沙子里的铁粉,把吸到的铁粉收集到一个纸包里,把吸铁石放在纸下晃动,看那些铁粉在纸上一条条的竖立起来,觉得非常神奇好玩。我的老师向我妈告状,说,杨老师,李炳君正上课就又独自跑出去玩呢。我妈没有打我。只是笑着说,由他去玩吧!就这样,小学一年级,我就上了三年。堪称本科一年级。   我的老家在北舞渡西面的黄庄,离北舞渡镇大约有三里之遥。黄庄紧靠着灰河南面的河堤,我小时候,觉得灰河的名字不好听,后来才知道灰河的名字是有来历的。它的历史渊源是伍子胥鞭尸楚王,挫骨扬灰,将灰撒到这条河里而得名的。从黄庄上北舞渡,是沿着灰河河堤向东走的。小时候记得北舞渡十字街交叉处有个穿心阁,阁上还有些泥胎神像,也不知塑的是何方神圣。那穿心阁早没了,见过穿心阁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了。   有一年,我妈领了一个小女孩到彩牌楼西面我们住的屋里。说是哪个老师的孩子,要在我家吃一顿饭。我妈烧了一锅麦豆稀饭就出去又上课去了。我盛了两碗稀饭和那小姑娘吃。正吃着,我妈下课回来了,进屋一看,抬手给我就是一巴掌,嘴里说我自私,说我碗里的汤稠,麦豆多,那小姑娘的汤稀麦豆少。妈这一巴掌把我打懵了,加之那时年龄小,也不会辩解,只楞楞地呆着。我妈看看那小女孩的碗,见那碗是满的,见我的碗已被喝下去了三分之一。她顿时明白了,那是我把碗里上面的稀水喝了,才露出下面的麦豆,那小女孩喝的慢,稀的部分还没喝完,她碗里的麦豆还沉在下面。我妈发现打错了,抱起我又吻又拍向我道歉。本来没有哭的我,这时抓住了理,突然酣畅淋漓地大哭了一场。我妈给我买了霜糖才哄住了我。   我们在学校住的时候,彩牌楼是在学校院内的。学校大门外正南方,有一个戏楼。学校大门和这个戏楼之间,是个很大的很空旷的广场。这个戏楼,可能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大花戏楼。有一天,大花戏楼开公审大会,说是枪毙反革命,拉上去二十多人。宣布了罪状之后,就拉出了城墙外。城墙外是很深很宽的壕沟,城门到大路原来可能有吊桥。后来,用土把壕沟填平了,形成了一条土路,土路两侧是斜坡伸到沟底。行刑的人把犯人拉到那土路上,跪在路边上。呯呯啪啪就打了。打的时候,不让群众看。枪响过之后,才让群众进入。那时,我已经六七岁了,出于好奇心,我不顾大人阻止,也跑去看了。唉,血肉横飞呀!地上还有带血的雪白的碎骨头片子。有的就倒在路边,有的己滚到了坡下。看了之后,把我恶心的吃不下饭。现在想起来,那时,大概是1950年到1951年的镇反运动。   后来,我妈调到县城工作了,我也就随妈去了县城,离开了住了几年的北舞渡,也告别了彩牌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