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野外读书

2020-11-06叙事散文姜仲华
野外读书读书要讲究环境,书房当然是首选。坐拥书城,沉浸书卷,思接千里,神游古今,那种快乐,“虽南面王不易也”。我却更喜欢野外读书。这个爱好是上初中时养成的。镇中学建在田野中。春天的清晨,天蒙蒙亮,我和同学就起床,从学校东边围墙的缺口走进麦田
               野外读书   读书要讲究环境,书房当然是首选。坐拥书城,沉浸书卷,思接千里,神游古今,那种快乐,“虽南面王不易也”。   我却更喜欢野外读书。   这个爱好是上初中时养成的。镇中学建在田野中。春天的清晨,天蒙蒙亮,我和同学就起床,从学校东边围墙的缺口走进麦田,背历史、地理、生物。有时坐在田埂上背,有时在麦田中的小路上边走边背,晨风中,身边麦浪起伏,野花起舞,虫儿唧唧,鸟雀啾啾,让人心旷神怡。赶上村人浇麦子,垄沟中的清水哗哗流淌,我们蹲在垄沟边,用刚抽上来的水洗脸,那股清凉,把睡意一扫而空,脑子变得格外清醒。漱漱口,水也甜丝丝的。在麦田里背书,记忆的效率特别高。那时苦读,完全为了考学。   上班后,读书也从实用转变为兴趣。县城像个大村子,在办公楼上能望见绿油油的田野,看得久了,我心里似乎也萌发了绿意。单位上没事时,就带本书,悄悄下楼,“逃”进田野,自由自在地闲逛、读书。后来,活动范围渐渐扩大,郊外二三十里内的村头田间,不少风景优美的地方,都留下我的足迹。   野外读书,也是为游玩。一片铺满红红黄黄野花的地头,一个幽静的小树林,一方清香飘溢的荷塘,一个几米高的土岗,都是读书的好去处,以天地为书房,以树、草、石、田垄为桌椅,与风景为伴,可捧书潜心阅读,可抛书漫步闲游,可枕书闭目小憩,肌肤得清风之爽,鼻子得花草之香,眼目得花草云天之色,此时,读书兼读风景,是书房中无法获得的美妙趣味。   春日的周末,我喜欢到麦田里,躺在新绿簇生的草地上,枕了书,独自静静对着蓝天,那是独自看海的感觉,蓝天是浩瀚、深邃的大海,是最大的书本,荒荒油云,变化万千,给人无尽遐想。暮春,我喜欢在池塘边读书,风是湿润的,成对的彩蝶在身边翩翩飞过。读累了,一抬头就看到清清的水波,疲累的眼睛就舒爽了。初夏,坐在村外的大柳树下读书,脖子痒痒,捉来一看,竟是柳絮。偶尔童心大发,赤脚爬上一棵大树,躺在树杈间,背靠着大树读书,树身微微摇晃,听到头顶上的树冠萧萧,风声紧一阵慢一阵。夏日的中午,我喜欢裸读,看四外无人,就脱掉上衣,肌肤在清风中爽然欲醉。我常常去一个荷塘边,脱掉鞋袜,脚丫浸入水中,许多小鱼儿在水下啄我的脚趾,痒痒的,却舍不得拿走。秋日,坐在五彩斑斓的野草中,呼吸着草叶的清香,酣然沉醉于秋色中,心已经跑到书外了。有时装起书本,到村子里闲逛,一个枯枝做的篱笆,几只雪白的羊羔,几堆牛粪,都洋溢着美感,使我喜悦。冬日的早晨,空气清冷,洒了白霜的小路上印着几行车印。寻个土丘,登高望远,天地清旷,使我的心也开阔。坐在野草上,背倚杨树,拿出书来读,在身边的枯草丛里,发现串串枸杞,鲜红的子粒顶着一点白霜,煞是可爱。摘一枚放在嘴里,凉凉的;咬破了,苦苦的。头上传来“扑楞楞”的声音,一对灰喜鹊从窝里飞出,在周围的树上飞飞落落。啊,这荒寒的野外,竟有一个温馨的小家……   这些乡野间无名的风景,无不给我诗情画意,令我难舍。我想,这是中了田园山林之毒吧?“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我总游玩不倦,消磨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享受一份恬淡闲静。   在野外读书,最宜喝酒。我常常出门时带点酒菜,边饮边读,兴致盎然。有时忽然思酒,就到附近的村里打上半斤村人酿的酒,想起“沽来村酒浑无味”的意境。佐酒的菜呢,除了花生米,也到无人的菜园里摘个黄瓜,扯个蒜叶、葱叶、香椿叶。记得一个夏日的傍晚,彩霞满天,我站在一个树林边,脱衣喝酒,举杯向夕阳致意,吟出一句“解衣挂歪树,挥杯劝斜阳”。小城在黄河北三十里,河坝下就是春秋战国时的祝阿城,刘鹗曾在此写《老残游记》。一天上午,领导不在,细雨霏霏中,我坐上公交车到黄河边读书,先在岸上的副食零售店买了酒菜,坐在黄河边的石头上,把酒菜放在身边,看着烟笼雾锁的黄河上游,居然诗意满胸,却无一言可说。偶尔拿起酒抿一口。想李白和刘鹗,思古幽情氤氲胸中,雅得一塌糊涂。卖酒的老头儿在旁边背着手转来转去,问:“你是干什么的?”“没事儿啊,玩儿的!”他看看我的酒,又审了我一会儿,说:“玩的?我在这里一辈子,还没见过这样的。你不是……”我恍然大悟,笑着回答:“没事儿,我不会想不开的!”他迟迟疑疑地走,一步一回头地看我。在黄河哗哗的涛声中,微醺的我拿起书,向着黄河下游漫步。   野外读书,常常不期而遇古迹。一座旧桥上黄字斑驳,依稀认出是“毛主席万岁”、“农业学大寨”,让人油然而生黄鹤浮云之感。一口灌木掩蔽的废井,旁边露出半截青石断碑,折根树枝抠去笔划里的泥,是咸丰年间的村人,为了捐资修建祖祠,勒石为铭,不禁遥想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山东偏远乡村的百姓却在举行祭祖盛典;那秀美、严谨的楷书,出自百年前乡村无名秀才之手,若拓下来,可做字帖,未必亚于西安碑林的名碑。村头古槐林中一座废弃的龙王庙,从嵌入墙壁的小石碑上知道,嘉庆年间此地大旱,十里八乡的百姓心情焦渴,集资建庙求雨;颓壁残垣之间,仿佛可见当时炎炎烈日下缭绕的香火,渴盼的眼神。   野外读书,常常见到书上描述过的场景。雨后的荷塘,轻风吹拂,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忽散又聚,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画面;读书倦了,一抬头,天然一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象;秋日的野外,蓝天上雁阵飞过,令人想起“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深秋的小河瘦了,岸边层层水痕,那句“野水参差落涨痕”的诗一下子在心头活了。这些亲眼所见,让我赞叹自然之美,又敬佩古人文笔之妙。因为诗句,村落边的无名景色也上了档次——在唐诗宋词中出现过;因为风景,诗文也走出书本,有了最鲜活的诠释。野外读书,我知道无数古人描写的美景如今还在,就如“孤云独去闲”这句,李白时的云如此,如今依旧,只是我抬头看到了云而已。   我生性愚拙懒散,既无上进心,又无经济才,乐得在田园书卷中闲散度日,只消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景可赏,就自感享福了。胳膊下夹着书,徜徉在林间水畔时,生命是一种喜悦、饱满的状态,一种远离是非、回归真我的感觉。   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坐在小溪边一棵棠梨树下读书,黄影一闪,“嚓”的一声,一片梨叶飘落在书上,挡住了我的视线,它是黄色的,边缘枯干,叶脉上有个虫孔。蓦然想起,明天立秋。我合上书,把叶子夹在里面,想:今天得到一张书签呢!这不也是岁月这本大书的书签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