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转贴]樱花,秋

2020-11-04抒情散文laohai66666

2007年1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樱花,秋
■侯 然1966年,有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站在了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用优雅而含蓄的声调叙述了一个关于美的定义。4年后,他嘴含瓦斯管,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这个世界
2007年1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樱花,秋
■侯 然
  1966年,有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站在了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用优雅而含蓄的声调叙述了一个关于美的定义。4年后,他嘴含瓦斯管,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文明,优雅而柔缓,似乎只能停留在川端康成的时代。   初识川端,从《伊豆的舞女》开始:薰子低着头抱着包裹坐在石头上,眼神怯懦羞涩。她折根竹竿送给少年做手杖,少年向薰子要把套红木梳做纪念——点点暧昧,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后来读《古都》,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相逢却不意味着相识相知,有一个句子,印象很深,说的是生活:“在这种地方寄生,并且活下去……”是的,活下去。这让我想起三岛由纪夫,那个用红叶、樱花来喻血和死亡的作家。对于日本民族美学的热情和同样的天才使他和川端康成私交甚好。他在《天人五衰》中写过一个轮回的生命:每到18岁死去,不用等到鹤发鸡皮、形同枯槁,便可以投向另一个生命——人生如花,转瞬即逝。三岛的文字充斥着暴力、鲜血,甚至死亡,他试图用这些残酷的意向来构筑一种华丽而决绝的美好,却在其中隐藏了自己的影子。又或许,他并不是真的喜欢樱花,樱花树只是他的化身。这种渗透到民族深层意识的暗喻,已延续百年。   写到这里,觉得日本作家的文字不约而同地在审视一种人性,并且过程总会夹杂着优美凄艳略带忧愁的调子,这种调子和难以排解的忧愁使孤寂的心境贯穿了他们整个创作过程。正如川端康成所说:“这种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也许还是我全部作品,人生的潜流。”读川端康成的文字有时得像读三岛由纪夫那样,需要暂时逃开华人的伦理判断和根深蒂固的儒家人伦情结。但川端的文字却没有那么浓烈的暴力和情欲,就像《伊豆的舞女》中薰子与少年的感情,清纯透明,毫无半点杂念。   川端康成的审美眼光是古典的。他和三岛的来往书信,语句中似乎三岛自承为徒。在晚年,三岛的华丽和深邃已有过其之势。   三岛由纪夫在事业巅峰期——1970年——剖腹身亡。   不久,川端康成即吸瓦斯自尽。他的著名的诺贝尔奖演说,至今未有合适的翻译方法。目前姑且采用的是《美丽的我的日本》,另有多种说法。那次演说,据说是历史上最晦涩也是最华丽的一次。一如他的一些小说。   而1994年,以笃信西方长句创作方式成名的大江建三郎的领奖报告是《暧昧的我的日本》。或许,这是对川端康成最好的一次献礼。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