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连根抱石几棵树

2020-10-21抒情散文许巢中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树都有。琅邪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如此。有入诗入画的“石上松”,有越往上长越粗的树枝条,还有新近被山民偶然发现的龙形树根……而深山密林所藏着的古寺——琅琊寺,对于树而言,更是藏珍纳奇之处。近日,我陪同两位县城来友,登山入寺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树都有。   琅邪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如此。有入诗入画的“石上松”,有越往上长越粗的树枝条,还有新近被山民偶然发现的龙形树根……而深山密林所藏着的古寺——琅琊寺,对于树而言,更是藏珍纳奇之处。   近日,我陪同两位县城来友,登山入寺观树,更是大开了眼界,翻新了观念。   我虽然是当地人,有琅琊山浏览证,但那35元面值的,进不了寺院,要进寺院还得另外买票。不是佛教信徒,平日未去参拜。加之寺院高高在上,远离红尘,因此,一般我们不到那里去。与佛无缘吧?佛也因门票的限制,而不普度众生了。   来客是花了95元的“通票”,可以游览琅琊山的全部景观,当然与大名鼎鼎的唐代始建的琅琊寺诸佛有缘。我也脚踩着崭新坡道上的朵朵石刻莲花,然后拾级而上跟了进去,沾点佛缘吧。   当然,在门外,你可以仰望观世音高大的玉石雕像,可以到钟楼撞钟,还可以欣赏“大道无边”的大字书法气势(怪了,佛寺门口怎么放了个“道”字?)。   可能因为行色匆匆,没有烧香拜佛,仅仅走马观花。到濯缨泉浮沉硬币,与奇形怪状的“悟”字合影,去雪鸿照亮娃娃鱼,指点唐吴道子画石刻观自在菩萨,看千佛殿缅甸僧人捐赠的众多的玉佛像……   琅琊寺的祇园是寺内的最后一站,这里地势宽阔,树木高大,房舍少有,庭院中石桌石凳,像是休闲之处,如若不是绝壁上摩崖的石刻,会让人忘记身处佛地,疑是别有洞天。几十米高的“南无阿弥陀佛”,每个字都有真人的高大,跟着未完工的石级指引着高高在上的还有四个不算小的字“心即是佛”,这些标志,都在提醒你这里是佛地,这个是佛文化。在下方的“云山之友”几个字较小也实在,常亲切地与凡人作伴,进入影集中。   如若不是友人的慧心加慧眼有了异常发现,这次的游览也就乏善可陈了。   在我们回归来路退出祇园时,他突然驻足不前,约住我们:看!   天色不太明亮,他居然能一眼看中那树!我知道那树,并没感到奇特。经他的提醒,我才明白,这是大自然赠与琅琊寺的瑰宝!那早就著名的“石上松”与它一比,算得了什么!   真是一幅浮雕。活浮雕。大块的青石板上,镶嵌着粗密的树根。百川归海图。   我顺着他的话路说:这三棵树,是不一般。不!同行者说,是一棵树!   至于到底是三棵还是一棵,那要取决于从何角度去看去说。   从上边看,三棵树分开直立,站成一排,彼此保留一定的距离,如同我们做操时的队形。   从下面看,一般树类深埋着的根,在它这儿变成了最奇特的视点。从三个主干以下,先是你有你的根,我有我的根,在石头上行走了一段后,如溪水合流并大河似的,都拢到一块了,就是通常所说并不常见的“根连根”——这就让人有了说它是“一棵树”的理由。眼前可见的根如虬龙一般,似乎将那一片石壁抓在了手心。那是多么苍劲的爪!青筋突起,沧桑顿现。   自然界中,树与石争夺空间,多半是石立地称王的。软弱的树一律都是坚硬石的囚徒。弱不禁风的样子,可怜兮兮的,让人悲叹命运的不公——如果给它一块土地,那它将是另一番景象!但为何与石为伍,落脚下石呢?真的生不如死。当然,也有人唱英雄赞歌的,但那是悲剧英雄!   我们三人注视的这三棵树或一棵树,那才叫真的英雄。你看它们(它)枝繁叶茂,根深蒂固。一派大展雄风的架势!面对这样的根,这样的树,你就有一种英雄气概油然升起。   其实,这一组树,早就安身立命在琅琊寺“祇园”的石壁上了。我是当地人,曾多次路过,看过,说过,似乎都“错过了”!但今天为何这个问题突出了呢?也许因为生活阅历加深了?也许是树遇有心人,一语道破天机?还是因为同行者一姓李一姓杜,都是“木”字部,就滋生出“木”事来了?不得而知。   那位一见这树,就让我照下来,写出来,贴上去(论坛)!树太高太大,我没法照一张全景。我便分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根的,一张枝干叶的。我让他们留影,均摇头。我也没坚持,与这组树合影太难。近了,人有点自惭形秽。那树根比人的手粗,长在石头上的部分高出人许多,还别说加上那上面的枝干了。那是铺天盖地,绿云笼罩。远了,没有余地可退,再说,即使能让你退远了,也照不清这根,那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三个人与树根合影,那还有点含义。“三结义”、“三人行”、“真善美”什么的,意境多好!但是,我们只上来三人,没法自拍。我想要是李(白)、杜(甫)再加上程(什么)的,三个“木”字部的,对应三棵树,那将是绝对的绝!可,程在山下准备晚餐。等下一次吧,我一定为两组三“木”留影!   由于有了任务,我便被这树迷住了,脑子里满是它的根影,都是它的枝叶,还有它昭示的种种……我突然想到,如果是曹植做诗,该是这样的:   本是同根生,相携抱石立。   于次日(2008-05-31)草成,2008-06-02修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