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切当如是观[原创]

2020-10-16叙事散文李镜泷
一切当如是观佛说:一切当如是观。观与被观的角色,我们必须任选其一。被观不自知,观有时自知却不自明。静静的观,常常会有所发现。“观”可以被分解为“又见”,就好像禅宗所言山不是山山还是山,这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我现在不是我。但愿有一天,通过我
         一切当如是观
  佛说:一切当如是观。   观与被观的角色,我们必须任选其一。被观不自知,观有时自知却不自明。静静的观,常常会有所发现。“观”可以被分解为“又见”,就好像禅宗所言山不是山山还是山,这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   我现在不是我。但愿有一天,通过我的静观默察,我还是原来的我。   谁在喊我呢?是我在我的外面喊我,还是内在的我在喊我?而我又在哪儿呢?许多哲人往往在“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前止步。   佛教导人要“无我相”,不要执著于“我”。可是不知“我”,焉知生,想当初释迦牟尼正是通过“我”才参悟了“无我”,进而看透生死,开创佛门。“佛” 可分解成“人弗”,是对人的否定和超越。所以,象我等决定将人做彻底的俗物是成不了佛的。   “一切当如是观”的“观”指的还是一种想法或思考。当然,“观”也是听,不然怎么会有“观世音菩萨”的说法。   关心关照和观心观照,虽仅差一字,其义却失之千里。   观心的深处“无我”,观照的明处“无我”。我心深深处,心有千千结,正是因为有“我”。有人白天打着灯笼寻找,正是因为“无我”。   观心要远远的离开人世,所以佛道都有“闭关”的时候。达摩面壁,做的应该就是观心的功课。观照不需要借助于太阳光,观照用的是“心眼”甚至是“天眼”。佛教修行的神通中就有一种“天眼通”。   也许只有用“天眼”才能看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天眼”才能观照到“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我常常闭上眼睛,那不是对尘世的厌倦,而是对“我”的厌倦。   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苏醒,但我不敢睁开疲倦的双眼。我手抚胸口,将关心与观心同步进行。   路漫漫而人生苦短。在漫漫的路上,行走过一世又一世的人。与一世又一世的人同样渐行渐远的,还有其它同样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灵长类。   “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的一声长叹被鲁迅顺手接过。屈原的前半生在楚国的政治旋涡中观与被观,屈原的后半生沿湘江而行,他的观与被观集结成流芳万古的《离骚》和《九歌》。鲁迅的一生从晚清观与被观到民国,他用他匕首式的文笔直指世道人心,他的《野草》留下了许多谜一般的“偈语”,他的“横眉”锁住了今生来世所有“过客”的脚步。   我走在一条去向不明的大道上。我的观与被观就呈现在这条充满危险的大道上。佛在我的耳边轻轻的说:“一切当如是观”。     (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