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路走过

2020-09-26叙事散文清风拂面

一路走过“姥爷”,我大声喊着,忙不迭地系着母亲给我找出来的那件深蓝棉猴儿上的扣子,我把衣服后边的帽子捂到头发上,一边系围巾一边跑出了屋子。外面的天光还没有大亮,姥爷正把驴从棚里牵出来,嗒嗒的蹄音踩碎了村庄里清晨的静谧,它们都碎成小珠子,挂
一路走过

  “姥爷”,我大声喊着,忙不迭地系着母亲给我找出来的那件深蓝棉猴儿上的扣子,我把衣服后边的帽子捂到头发上,一边系围巾一边跑出了屋子。外面的天光还没有大亮,姥爷正把驴从棚里牵出来,嗒嗒的蹄音踩碎了村庄里清晨的静谧,它们都碎成小珠子,挂到树叶和草尖上,依然静静地,等待着春日的第一缕阳光。姥爷把车辕套到驴背上,我从车后跑到另一边,忙着把肚带从驴肚子下面递到姥爷的手上,他呵呵地笑了。他把车停好,从门口的稻草垛里抽出两捆稻草,扯掉结儿,平铺到车厢里,说“上来吧”。我不听姥爷的话,执拗地坐到车沿儿上,他坐在那边,我坐在这边,他把手里的鞭子递到我手上,我得意地摇着,任鞭梢儿轻轻地扫到驴身上。姥爷拿着一截树枝,时不时地顶一下驴屁股,它紧走两步,之后又慢下来了。他把车赶到一个小胡同里,吆喝了一声,他的老搭档,那个被我称作太姥爷的人走出来,他看到我坐在车上,摸了摸我的头说,丫头坐外边,我坐里边吧。他坐好了,姥爷又吆喝着驴不紧不慢地向前走去。太姥爷从他的布口袋儿里拿出一块糖饼递到我手上,我大口大口地咬着,里边的红糖馅真甜。   车轮辚辚地转动,路安静地引着它蜿蜒向前,暮色被车轮越碾越薄,忽然“嘶”的一下撕破了,天光一点一点漏出来。路边还没有下种的稻田,依稀可辨隔年的稻茬和稻垄间深深的脚窝,稻田边的沟渠上,枯草像一蓬蓬乱发,被风揉弄得东一个窝儿西一个旋儿,一副凌乱相。回头望去,被我们远远甩在身后的村庄,已经有丝丝缕缕的炊烟袅袅升起,在空中渐渐溶到薄薄的晨雾中去了,鸡鸣犬吠声遥遥地追过来,淡远飘渺,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回声。

  路的那一侧,一片荒芜的盐碱滩绵延无际,苍茫的衰草一直铺展到树林边,这里是孩子们的天下。谷雨前后,地上的草芽都长高了,茅篱草是长得最快的,孩子们用手把枯黄的衰草压低,露出一根根新鲜的草茎来,这些刚刚钻出地面的草尖,顶部是红红的,稍往下,红渐渐消融在绿中,看上去,它就像一根尖利的小矛。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它的根部,轻轻地向上拔,它藏在地下的部分比露在地面的还要长些,颜色是嫩绿直到莹白,把包裹在外边的这层皮剥开,露出里面绽着银光的一条白白的丝一样的东西,放到嘴里慢慢咀嚼,甜就丝丝缕缕在齿间漾开了。再过几天,下上三两场小雨,天气再暖和些,衰草朽了,这片盐碱滩上可以看到海蜜精,它的叶子圆圆的,平贴在地面上,像是在触摸大地的心跳。它的根也是可以吃的,有一点异味的甜。等到了夏天,这些海蜜精长得越来越高,开一朵朵白色的花,那花是有些奇怪的,既不妩媚也不娇艳,倒像一朵朵失了水分的干花,倔强地抵抗着风吹雨淋。到了夏季,这里似乎被孩子们暂时忘掉了,他们都跑到水坑里去做“浪里白条”了。牛和羊迎来了幸福的时光,它们站在草中,宁静,安然,如果给这周遭的一切加个框,它们就都入了画。等到秋后,长草衰败,孩子们才会再次出现在这里,他们是拿了绳镰刀还有耙子的。向晚时分,家家的炊烟里都氤氲着淡淡的草香了。

  路上的土坑真是太多了,坎坷颠簸,姥爷说什么也不再让我坐在车沿上,我只好不情愿地向里面挪了挪。走过那片草滩,树林横在眼前,乌苍苍一片,枝杈枯瘦,有凛凛然的铿锵气势。姥爷随手把伸得太长的树枝掰掉,扔到路边。落叶层层叠叠散落在漫山遍野的林中空地上,车轮压过,沙沙沙的声音不绝于耳。

  拐出树林,海的澎湃声在耳畔响起来,哗,哗,哗,浑厚有力,安静从容。腥咸的海的气息缠缠绵绵绕到鼻端来,海近在咫尺了。

  车轮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前行,比在路上还要快些,驴的蹄印像一弯弯半月,两道车辙长长的,一路行一路相随。天光早已经大亮,红红的太阳把它的金光镶到浪花上,粼粼的波光灿灿地闪耀。白翅膀的鸥鸟在海面上翱翔,不时地俯冲下去,再一个潇洒的转身腾空而起,一整套动作干净利落,潇洒俊逸。

  姥爷用树枝一指前边靠近沙丘的地方,那里有一间木板搭起来的小屋。屋子旁边的铁丝上搭着凌乱的衣服,衣服下边,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姥爷把驴卸下来,拴在车铺板旁边,然后把套在外边的黑棉袄脱下来放到车厢里,对我说,网上来还得一会儿呢,姥爷带你走走。我拿着编织篮,连蹦带跳地向前跑去,他不紧不慢地在后面跟着我,给我讲着他总也讲不完的旧事。太姥爷从网铺上掇了一个小板凳,坐在车旁边,眯着眼吸起了旱烟袋。

  我们的脚步离网铺越来越远,姥爷走几步就会弯下腰来,抠出个海蛴扔给我,我美滋滋地捡着,把它们放到篮子里。姥爷说,你看脚下边,那些像馒头一样鼓起来的,下边就是海蛴。我用手抠了一下,果然,那沙包下边,真的住着一个会喷水的将军,现在可成了我的俘虏了。他又说,你看那些像米粒一样的小洞里,都有胰子蛤——那是一种有着炫丽花纹的贝类,花朵的绮丽,波纹的水痕,都被它复制到自己的身上了,美得炫目。只是,那要用工具挖到很深才能得到,我是只能望之兴叹了。

  快收网了,姥爷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我向那边看了看,一辆履带的小拖拉机,正突突地拽着网绳向前跑,它的烟囱里冒着细细的黑烟,一副很费力的样子,沙滩上留下了履带辗过之后的深深浅浅的车辙,活像一排排齿痕。现在,篮子早转移到姥爷手上了。他把那些海蛴倒在车上,转回身向海边走去。姥爷这回没有时间理我了,我站在车边,看着他一边走,一边把黑布的长裤挽到大腿上,三步两步迈进了海水里,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战。

  一根橼子粗的网杠到了姥爷的肩头,太姥爷扛着另一头,他们和很多人一起,从水中捞起网,一片一片扛到岸上来,网近了,拖拉机停下来,这时候必须人们往上收拾网了。渐渐的,粗绿网线的网片被扛过来了,开始有银叶子一样的鱼坠在上面。我抓起放在车上的篮子,迅疾地冲过去,这可是抢纲的好时候。我细心地择着鱼,一条条扔进篮子里,挎在肘弯的篮子越来越沉了。那个黑脸膛的艄公沉着脸,虎视眈眈地看着我,说,怎么这小丫头说择鱼就择鱼呀。我才不怕他呢,他脸上的阴云是假的,干打雷不下雨的。我理直气壮地说,不是许抢纲的么,我又没拿你网兜里边的鱼。现在,细细的白网丝的部分上来了,鱼越来越多,网兜也近在眼前了。我可不能继续择鱼了,坏了了海边的规矩要挨骂的。篮子里大多是梭鱼,青背白腹,流畅的体态。还有青皮子和气泡鱼,肉味比梭鱼鲜美多了,只是刺多些,尤其是那些藏在肉中的小毛刺,像是暗藏的利器,让我在吃这些鱼肉时,总是分外地小心谨慎。

  网兜里的鱼都活蹦乱跳的,拼了命一般地扑腾着,让身体努力地跳跃起来,它们徒劳地做着这些努力时,我就站在旁边默默地注视着,我真想长出一双大手,把这些鱼都推到海水里去。

  出现在鱼群里的手当然不是我的,那是姥爷和他的搭档,正在往藤条筐里装鱼,他们麻利地把大鱼和小鱼分捡出来,分别装好,然后紧锣密鼓地装车,套车,回家。

  往回走的时候,姥爷明显有些着急,他们还要赶三十多里的路,在午饭前,把这些鱼运到县城里呢。回到家,我把今天的收获放到堂屋的盆里。姥爷一个劲儿地叫着母亲,他还要再拿出一些大鱼来,他说,都说卖席子的人睡土炕,我不信这个,自己卖鱼,就得占点儿便宜,留些大鱼,给孩子们吃。

  父亲去海边驮鱼的时候,可从来没有驮回家过大鱼。他推着那辆飞鸽牌的二八加重自行车,在车后架两边各挂上一个铁筐,收拾停当,他借着门前的石头,把车往身边歪一下,一抬腿踩上脚蹬子,车就向前飞驰而去。

  村南的盐碱地现在已经看不到绿草葳蕤了,也不见了那些白云朵儿般散落在草丛间的羊群。那里整天都有许多轰鸣的挖掘机翻斗车,不停地突突冒着黑烟忙碌着。这些看起来极沉重的家伙,行动毫不笨拙,它们穿梭往来,一车车的土被挖出来运走,一个接一个的大坑出现了,这里成了县里的养虾池。

  父亲每天都会去海边的大网上驮小鱼,好在,打网的那些人是认识的,父亲很少空跑,多了就多驮些,少了就少驮些。他从海边回来,会在路边掺上一点沙子,这样,能涨些秤。反正那些管事儿的,父亲都悄悄送了烟酒,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等到我能和他一前一后去海边的时候,我已经会骑车了。只是还够不到车座,只能架在大梁上狠狠地蹬着车追前边的父亲。这时候他也不再驮小鱼了,那些虾坑都承包了出去,他的小鱼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

  这一年,海上的蛤蜊出奇得多,村里家家户户焯蛤蜊肉,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温热绵厚的香,这种蛤蜊的肉质肥厚,个个都极丰腴,珠圆玉润的,肉味也非常鲜美,一点腥味也没有。父亲把煮熟的蛤蜊哗地一声倒在铺在地上的塑料布上,我立刻从里边拨出最大的那一个放到嘴里,一边嚼一边帮妈妈把蛤肉和蛤皮分开,她笑着说我,馋丫头。

  我起了个大早,和父亲有说有笑地上路了,海边打网的越来越少了,他们把网铺迁到了更远的地方。港口里停得是船,大木船,一艘连着一艘,密密麻麻的。我站在岸边看这些船,简直高不可攀。父亲把车停在附近,让我看着,他转身向不远处的一个小摊儿走去,现在,海边长出了许多的小摊点儿,什么吃的用的甚至玩的,都应有尽有。回来时,他手里多了一个大白面馒头,里边裹满了豆沙馅。我站在车边吃着香甜的馒头,父亲向不远处的一艘船走去。他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着船舷向上爬,他先把手伸上去,抓住船舷,再做引体向上的动作,手狠命地抠着他能抓到的船舷上的凸起部分,再让脚离地,蹬到船帮上,一点一点向上挪。我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到父亲手上暴起的青筋。这一刻,我连握在手中的馒头都忘掉了,只是担心着他,不要有个闪失掉到海里去——据说港里的水是极深的,掉下去就上不来。看到他站在船上向我晃手时,我才发觉,我的手心,早已被汗濡湿了。

  父亲的运气不错,他拿上去的两个蛇皮袋子都装满了,他把袋子从沙滩上背到路边来,腰使劲向下弯着,像一只煮熟的虾米。他哼着小曲把两个袋子放到车上,躬着身子推着车走了几步,再瞅准路边的一块石头,依然借着它,将车子歪了些,把腿跨过去,猛力一踩脚蹬子,负重的车子向前爬去。脚下的三坯土路歪歪扭扭地向前延伸着,看不到个尽头。

  弟弟和弟媳买断工龄下岗的时候,日历已经翻到二零零三年了。那个离家只有八华里的小粮库忽然就被停了,弟弟在工作的最为得心应手的时候,在最得领导垂青的时候,忽然间就丢了工作。风声是很早就有的,只是没有涉及到自己头上时,总存着侥幸想,那是遥远的事情。等到命运的风真的刮过来时,一个小人物是无处躲藏的,他多么像风中的一片落叶,随风打着旋儿流转。这是母亲始料不及的,想着当初为了弟弟上班,父亲和母亲不知道费了多少波折。而今,只不过五六个年头过去,就下岗了。   回了农村,成了农民,却没有半分土地。即使去远处那个小小的县城,又能找到什么工作呢。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交给了粮库,把最好的体力交给了粮库的装卸活儿,除了落下个腰肌劳损的毛病,他只拿着买断的六千块钱回了家。

  他的话少了,也很少走出家门去。母亲在那些日子里,忽然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趁火打劫,迅速地占领着它们的领地。她老得那么迅速,看着触目,惊心。

  过了一年,弟弟终于决定买辆货车,在海边给人家运货。货多得是,村南的养殖厂和冷冻厂就开了好几家,它们养海参,扇贝,河豚,蟹,鲈鱼。冷冻厂每天都要去不同的港口收货,对虾,皮皮虾,八爪鱼,象鼻蛏,血坩,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海产品,他们都经营。

  鼓捣海产品较早的人这时候已经起家了,各个在海里承包海域,挂笼养殖。渔船想要下网打鱼,必须先把钱交到他们手上才行。近海边,到处都能看到做为浮标的大黑球,像一只只暗黑的怪兽的眼睛,被纵横交错的粗粗的缆绳拉住,在浪花间明明灭灭。打大网的人是再也无处安身了,在海边,已经难以寻觅他们粗壮的身影,也听不到他们粗粝的吆喝声了,他们已经被岁月的浪潮悄无声息地湮没了。

  船上的货弟弟是收不到的,所有的船靠上码头,货就已经被同一个人收购了。在码头上,他是只手遮天的主儿,谁也不敢得罪他的。那些海鲜的价钱由着他定,他开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他说把货卖给谁,就卖给谁。除了长期的主顾,是谁也别想再分一杯羹的。

  平时,弟弟就靠着货车偶尔帮人家运货赚些零钱,等到季节入了夏,他就把每个黑夜当成白天过,不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去养虾池守着人家养殖户出虾,然后趁虾们活蹦乱跳,忙着装到大木桶里,输上氧,连夜运到百十公里外的旅游区批发。遇到虾死得少,他可以多赚些钱,那天他就会买上许多好吃的零食回家,慰劳大家的味蕾。偶尔也有不赚钱甚至赔钱的时候,那半天一夜的辛苦,就算是付之东流了。

  不知道是不是总在夜里出工的关系,弟弟黑瘦黑瘦的,因为瘦,越发显得他的个子太高了。他的一双大手,骨节粗大,壮实有力。那些个发过货的白天,他稍稍睡上一会儿,就会站在院子里,接上水管,放一大桶水,用毛刷子仔仔细细地清洗一个个四四方方的盛海货的筛网,一下一下,刷,刷,刷,不紧不慢的声响里,有着安之若素的平静。

  海依然辽阔碧蓝,每当刮起东风的时候,站在村里照旧能听到海水呜呜的潮声,只是对于我来说,关于海的一切都似乎越来越遥远了,像这回声一样。
  (515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