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逊克印象

2020-09-24抒情散文运涛涛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2 编辑

知道逊克这个县的人并不多,但出现在逊克县的一个英雄人物,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他叫金训华,是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一九六八届高中毕业生,上海市中学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2 编辑 <br /><br />

  知道逊克这个县的人并不多,但出现在逊克县的一个英雄人物,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他叫金训华,是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一九六八届高中毕业生,上海市中学红代会常委。一九六九年三月,金训华参加上海市革委会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的知识青年学习访问队赴黑龙江,返回上海后发起成立了“知识青年赴黑龙江插队落户联络站”,五月二十五日,金训华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前往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八月十五日下午,逊毕拉河爆发特大山洪,金训华为抢救两根高压输电松木电柱牺牲于激流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号召全国青年向金训华学习,金训华是上山下乡大潮中涌现的第一个知青英雄。后来一句著名口号“国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就此流传开来。同时流传的还有一幅陈逸飞、徐纯中创作的宣传画《革命青年的好榜样》,并荣登到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上。

  在他死后的三个月后,六九届毕业生下乡了,他们纷纷要求去逊克县插队,逊克县声噪一时。
  金训华的故事,我知道得很早,并印象深刻,记得父亲给过我一个笔记本,彩色插页就是《革命青年的好榜样》。不过能到榜样工作过的地方去看一看,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等到我从一名顽皮的少年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上山下乡”已经历史地宣告了结束。只差几年,我没有成为追随英雄足迹前进的“知识青年”中的一员,但在烈士牺牲的二十年后,我幸运地来到了烈士生活过的逊克县。
  逊克县毗邻黑龙江畔,县政府驻地奇克镇,这里古代只是我国鄂伦春族游猎栖息地,本无人长期居住。“庚子事变”后,沙俄占领中国北部大片领土,由瑷珲县的桦树林子屯迁来二、三户满族人定居,以打柈子为业,供应黑龙江上航行的沙俄航轮燃料,满语“奇克勒”,后转音“奇克特”,是“柈子场”的意思,最早是指此地东方五里处的一座满族人常去打柈子的高山。
  一九O九年清政府设立瑷珲直隶厅奇克特卡伦,为军政合一的最基层地方政权,次年,黑龙江泛滥成灾,瑷珲直隶厅动员灾民移居奇克等地,人口增加,一九一一年,瑷珲直隶厅的谢泰钧规划建立奇克特街区,始成为城镇,一九二九年成立奇克县,一九四三年,伪满洲国合并奇克县和逊河县,各取两县中之一个字命名为“逊克县”,奇克设为办事处,县署驻地逊河。一九四六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逊克县人民政府将驻地从逊河迁到奇克,一九四七年,又将乌云县并入逊克县,逊克县一直由黑龙江省黑河行政公署管辖。在黑龙江叫“奇克”的地方还有一个,是地级的七台河市,“奇克”、“七台河”只不过选择音译的字不一样,意思都是指“柈子场”。
 
  我从第一次到逊克县,乃至其后多次去这个地方,都没有陌生感,可能是因为同饮黑龙江水的缘故,生活习惯、脾气禀性,都没什么太大差别。逊克人非常热情好客,当年我出公差时还不盛行公款吃喝,他们就个人自掏腰包,在家中款待我们,到了吃饭时刻不由分说就往家中拽,一切的推脱都无济于事。到了酒桌,以当时当地条件讲,丰盛自不必言,自己家平时舍不得吃的,舍不得喝的,舍不得抽的,统统拿了出来招待来客,而且一定每人都倒酒,无论你是否有酒量,都要把杯满上,所谓无酒不成席。我面对如此盛情的逊克人,也就入乡随俗,不夹夹姑姑的,爽爽快快吃饭,爽爽快快喝酒,当年金训华等主动来逊克,应该是爱上这里的山爱上了这里的水,更爱上了这里人的豪爽和朴实。我也一下子喜欢上了逊克和逊克人,他们非常高兴,说我这个年轻人实在,可交朋友。结果经常是每晚尽醉而归,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起床,宿酲未散,走到黑龙江畔,在江堤上信步而行,眼前看到,江堤上最显著的建筑物是烈士纪念塔。于一九四九年建成,塔身用砖、石、水泥砌成方柱形,高四点三米,座基二点二五米正方,占地九十平方米。用铁链条和水泥桩做围栏。塔身正面镌“烈士纪念塔”,南面镌“烈士之血,革命之花”,西面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北面镌“浩气长存”。使人缅怀起抗日烽烟中的东北抗联,和胜利后的剿匪斗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先辈,也想起了建设年代为保卫国家财产而献身的金训华。激动的心情,同堤坝下滔滔的黑龙江水一样奔腾。鲜血与烈酒,都可尽显男儿本色,都能引发英雄气概。如果遇到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驰骋沙场,而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我更喜欢“举起杯、笑开怀”。
  我们的兄姊辈,与金训华年龄仿佛的人高中毕业就必须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为取消了高考。属于上山下乡的运动在一九七八年十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就被宣布停止并转为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但在一部分人心中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而让年轻的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永远正确的,高中生犹须接受再教育,那么大学生就更是浑身剧毒,需要洗心革面地改造了。我工作的单位,颇有些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人对防“修”有极高的警觉,我则不幸是个恢复高考制度后走出的大学生,我的出现,触动了单位某些人敏感的神经,在他们心目中,大学接近于资本主义阵地,农村才是社会主义阵地,我从大学出来,必须改变立场,转换阵地,所以就要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三年间,我进入了这所特殊的“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遗憾的是,我没能在知青英雄金训华工作的逊克完成这段学业,而是在知青作家梁晓声工作过的爱辉县和知青国棋手聂卫平工作过的嫩江县“接受再教育”。
  我与知青虽然都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但差别是很大的,他们过的是集体生活,苦乐都有伙伴分享,我则只能拥有独行侠式的寂寞,饱受周围不解和好奇的目光。他们靠劳动换取工分,凭工分分得粮食和其他物资,我则挣工资,拿工资购买我需要的东西。
  结束“接受再教育”后,要重新分配工作岗位,尽管“广阔天地”“学校”的“老师”们给了我很高而中肯的评语,但是新工作岗位的领导认为还不够分量,不足以让我拥有新的工作岗位,他专程到逊克调查我的人品和工作能力,其实,我只到过逊克几次,每次只呆一、两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且工作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每次都是一群人中不起眼的一个小成员,一般的讲,人们能否认识我并有记忆印象都是问题,还谈什么对我做评价。谁料想,逊克人都记得我,不但记得我,而且对我的人品大加赞扬,对我的能力非常推崇,领导再无疑义,只好接纳我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
  我一直心存感激,是我并没有较长呆过的逊克,是逊克人,使我获得了“接受再教育”后的第一份工作。
  逊克是中国的玛瑙之乡,盛产晶莹剔透的玛瑙,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佛教认为,玛瑙是一种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奇异宝石,是辟邪物和护身符,拥有和佩戴玛瑙可以驱邪避灾、护身平安,同时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玛瑙是否如佛经所说这样神奇我没有考证过,但逊克人具备佛经上玛瑙爱心和希望这些美好的品格,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是深信不疑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