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炸蝗虫

2020-09-24抒情散文季大相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8 编辑

炸 蝗 虫
季大相前些日子,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看了一则介绍某地一农民养蝗虫致富的专题片,不禁感慨万千。我当年吃蝗虫的镜头又浮现在脑际,历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8 编辑 <br /><br />炸 蝗 虫
季大相

前些日子,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看了一则介绍某地一农民养蝗虫致富的专题片,不禁感慨万千。我当年吃蝗虫的镜头又浮现在脑际,历历在目。

蝗虫,在我们家乡又叫“蚂蚱”。大集体年月,蝗虫是危害水稻正常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一九七九年那年夏季,家乡水稻田暴发流行了大面积蝗虫,泛滥成灾。当时,没有特效农药防治,生产队发动男女老少齐上阵,人工捕捉蝗虫。那是一个星期天上午,我跟随着父母、姐姐下地去捉蝗虫。父母和两个姐姐每人手握一个套扎着塑料网兜的小竹竿,按照队长的部署,在稻田地头“一”字排开,开始动手捕捉蝗虫。我手拎一只蛇皮口袋跟随在后面,收拢他们捕捉到的蝗虫。我扭头四周看看,阿华、阿锁……一帮小伙伴全部下地来帮助大人捉蝗虫,一片广阔的田野里,人头攒动,排成长龙,呈现拉网式的态势。在露水未干之际,蝗虫双翅尚难展开,一般是在秧棵间跳跃,伸手去捉还是比较容易的。大概九点钟左右,原本挂在秧叶上的晶莹剔透的露珠,不知不觉间消失殆尽。这时,蝗虫开始活跃,不时地飞舞盘旋起来,形成了雾团,无法数清只数,那雾团或大或小,当然是大雾团只数就多,小雾团只数就少。

“快,这里多呢……”孩子们尖叫着,追逐着,简直成了一群“活猴”,不时地有秧苗被踩倒,急得队长等生产队干部扯开嗓子喊道:“不要疯……”“大人再不管,就记名扣工分了。”队长手一挥,一声暴喝,起到了震摄作用。大人立马喝止住东蹿西跳的“活猴”,但田里的场景并没有归复于平静,反而显得更为活跃。人们手挥网兜,对着飞腾的蝗虫雾团扑舀,有时一次能捉住二、三十只,少时也会有几只落网。总之,每个人每次出手都不会落空,可想而至,那蝗虫的灾难是毁灭性的。我手拎口袋穿梭于父母和两个姐姐之间,将他们捕捉到的蝗虫收装进袋里。随着时间地推移,袋里的蝗虫数量越聚越多,也许是闷憋得难受的缘故,它们乱蹿乱撞,寻找着呼吸新鲜空气的出口,口袋被搅得膨胀开来。我攥紧袋口,不停地用手向下捋,把爬到袋口附近的蝗虫轰下去,免得它们借收容新俘虏之机脱逃出去。“嘘……”队长吹响哨子,放工了。会计手拿一杆小称过重量,记工员手拿工分簿在记录斤两,是按逮捉蝗虫的重量计算工分的。兰婶向队长提出将蝗虫带回家喂鸡的请求,队长想了想,同意大家把称过重量的蝗虫带回家。我家五口共捉了六斤多蝗虫,属中等水平,最高的人家突破十斤呢!就在我们一家称过蝗虫重量,刚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啼哭声,扭头望去,是小伙伴阿锁跪在路口呢。我赶忙返身去瞧热闹,很快就弄清了原委。原来,阿锁只顾拎口袋收拢父母和两个姐姐逮捉的蝗虫,蛇皮口袋半腰处破了个小洞全然不知,结果,大部分蝗虫又从口袋里成功逃生,一家人忙活了半天,只有斤把蝗虫折算工分。在那工分就是粮食的年月,阿锁挨揍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和阿华等几个小伙伴议论这件事时,甚至都有点幸灾乐祸。

回到家,我拎着口袋走到鸡圈栏前,打算倒进去喂鸡。这时,父亲走过来,从我手中将口袋接过去,小声说道:“我们中午炸蚂蚱吃。”“什么?蚂蚱能吃?”我惊讶不已。父亲没再言语,拎着口袋走进厨房。

“妈,蚂蚱能吃吗?”我又跑过去问母亲,母亲笑答道:“我也没有吃过,你大(父亲)当兵的时候吃过,讲好吃呢。试试看吧。”父母、两个姐姐和妹妹,全家总动员,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一只一只地掏出蝗虫,掐去翅膀,扔进瓷盆里。虽然没有翅膀,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但蝗虫一点儿也没有坐以待毙的迹象。它们沿着瓷盆的边沿,不停地向上攀爬。于是,我又有事做了,蹲在瓷盆旁边,将爬到边沿地蝗虫拨打下去。一些死的、揉烂掉的蝗虫,全部拣在一边留着喂鸡。终于,蝗虫拣理完毕,有大半盆。由于蚕食秧叶的营养,蝗虫个个都长得膘肥体壮,再看时,蝗虫已不再是那么惹人生厌了。母亲将掐好地蝗虫洗净,沥干水份备用。父亲烧锅,母亲将油罐里仅有的一些油全部倒下锅。一会儿,油烧得滚沸,母亲用手捞起一些蝗虫下锅,锅内“滋滋”地冒着青烟,飘溢着一股股香气。母亲拿双筷子,不停地拨翻着蝗虫,片刻工夫,她将开始将炸得焦黄的蝗虫,一只只地夹出锅,放进海碗里。接着,又抓些蝗虫下锅,周而复始,海碗内的蝗虫在不断地增多,锅内的油也在一点点地耗去。终于,当母亲夹出最后一只蝗虫时,锅内的油已彻底耗尽。盆里的蝗虫,还有大半未下锅滚一跤呢。这时,两个姐姐和妹妹已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抓炸好的蝗虫吃。“还没有盐呢!”母亲边说边从盐罐里舀出盐,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压,将盐珠压成粉末状(当时都是粗盐,盐粒很大),放进碟子里,说道:“蘸着吃,有味。”姐姐、妹妹她们手抓蝗虫蘸盐花吃,津津有味,妹妹还说:“香呢!哥,你快来吃。”我终于挡不住诱惑,手抓一只焦黄的蝗虫,蘸点盐花,闭着眼睛往嘴里送,轻轻地一咀嚼,立时,酥、脆、香滋味直入肺腑,特别的可口好吃。于是乎,我索性双手左右开弓,吃得一点品相尽失,妹妹还打趣地说道:“不吃的呢?哪个也没有你吃得快。”我气得双眼一瞪,手底下依旧忙活着,惹得父母和两个姐姐笑个不止。

父母只象征性地拣了几只尝尝,又继续忙着招呼盆里的蝗虫。母亲倒点水进油罐里,双手搬起来使劲地晃荡几下,倒进锅内,烧热后,将盆里的蝗虫下锅,放些葱叶翻炒一会儿,从酱缸里舀来一勺豆瓣酱浇下,再翻炒几下,放些水,盖好锅盖,大火烧滚沸,又焖了一会儿,母亲将蝗虫装进大海碗里,吆喝道:“红烧蚂蚱鲜又香,来啦!”此时的蝗虫,已被豆瓣酱染成了紫红色,拣一只尝尝,咸咸的浓香味。这对一年里难得见次荤菜的我们全家人来说,着实解了顿口头馋。

第二天,我中午放学回家,蹦跳着跑进厨房,忙着揭开锅盖找“油炸蝗虫”吃,却不见半只蝗虫的踪影。大姐用手指点了点我的额头,笑话道:“馋猫。”我还是从妈妈的口中得知,上级配发了农药,集中时间用药统一防治,不需要再动用人力去逮捉了。当然,再吃蝗虫的奢望也由此成了泡影。时至今日,那次吃油炸蚂蚱的滋味,还不时地让我口舌生津。如今,有头脑活络的农民另辟蹊径地饲养蝗虫,在让人们大饱口福的同时,乃不失为一条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版权声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