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父亲的爱

2020-09-24叙事散文芳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周六的中午,我正沉醉在午睡的甜蜜之中,手机响了,是父亲打来的:去百姓大学堂听讲座吗?是吕厚民讲“我眼中的毛泽东”。我笑了,谈到毛泽东,父亲的口吻中便不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

  周六的中午,我正沉醉在午睡的甜蜜之中,手机响了,是父亲打来的:去百姓大学堂听讲座吗?是吕厚民讲“我眼中的毛泽东”。我笑了,谈到毛泽东,父亲的口吻中便不由自主充满了景仰之情。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草草梳洗一番,噔噔噔地跑下楼,父亲已经含笑在楼下等待了。我陪着父亲向百姓大学堂散步而去。时间尚早。我们边走边聊。父亲走路缓慢,他娓娓的述说合着脚步的嚓嚓声,将一股温情慢慢地移动到我的心里。

  那是与我相隔遥远的1958年,年仅22岁的父亲独自踯躅在北大荒。落叶仍在凋零。父亲哼唱起那首江南老家广为流传的《茉莉花》。时不时还吹着口哨。我想象着那是什么样的一幅情景。或许,一只野兔正在他身边静静地阅读着他然后默默地消失在荒草丛中;或许,他拔出一根芦花失语似地衔在嘴里眼看缓缓的白云哗变成无语的苍狗……

  我用三十年的时间,才开始对父亲有了粗线条的了解。父亲的幼年是在类似大观园一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是奶奶的第二个孩子,老大出生时就夭折了。父亲生就浓眉大眼,憨态可掬,深得家族里所有人的喜爱。父亲很小就被送去私塾上学。他喜欢听先生讲故事。回来再转述给不识字的奶奶。奶奶咧着嘴笑,她的宝贝儿子不但长得俊,学问也好哩。放了学父亲喜欢到爷爷的厂里转悠,工人们亲昵地称呼他少爷。也许,父亲可以成为爷爷的接班人。爷爷生意做的不小,鼎盛时期雇了六十多个工人。

  解放后,爷爷的工厂转为公有制。初中毕业的父亲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父亲的一位同乡战友担任党支部书记,找父亲谈话,要介绍父亲入党。在他的帮助下,父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之前,组织上派人到家乡调查,按当时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开店如果不雇人,就划为“小业主”;雇人则定为“资本家”。父亲的成分被定为资本家,入党的愿望落了空。

  得知消息后,父亲很长时间一句话都不说。他觉得自己的家庭并没有做过坏事,相反,而是帮助了许多穷苦的人们。工人们在家里做事,有饭吃,有工钱拿。还有个漆工是地下党,一天伤痕累累地跑回店里,问怎么回事,他说是被日本人打的。爷爷赶紧将他藏在地下室里。日本鬼子找上门来。爷爷说没看见。鬼子走后,爷爷又帮他治疗好伤口。解放后,在北京工作的漆工回来感谢爷爷。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地下党员。
  那是1954年。那时,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父亲孤独地忍受着失望和忧伤的煎熬。那是一个漫长的冬天。那个冬天特别寒冷。父亲的心更加寒冷。但是,父亲没有轻言放弃。父亲将他的全部写作细胞都用在写思想汇报上了。他怀着一腔热忱,每个月写一份思想汇报。不知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激励着或者说支撑着父亲一直写了整整20年。

  1958年,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随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经人介绍,他与来自河北的母亲相识相爱并结为伉俪。几年后,孩子们相继出世,给父母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忙碌与喜悦。但是,父亲喜欢看书。一有空,他总是手不释卷。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个习惯,对他的四个儿女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影响。尽管他的主要作品,就是给党组织写思想汇报。记得小时候,每次身体不舒服,我就缠着大人讲故事,只要一听故事,我就会安静下来。父亲不像母亲知道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比如太阳山,田螺姑娘,大兰和小兰等等。父亲更喜欢讲古文里的寓言故事,孩子们玩球,球跑到树洞里,大家都非常着急,有的用棍子掏,有的往里面扔石头,其中一个孩子往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还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6月里,北大荒的清晨仍有些寒意。一大早,父亲喊我起来帮忙烧火做早饭。他就着灶堂的火光,垫着硬纸板,一边吟咏,一边奋笔疾书:党啊,我的母亲;这么多年了,我始终渴望着,您能张开温暖的怀抱,接纳您徘徊在外的儿子……父亲写得很长、很投入。我幼小的心灵亦充满了虔诚,为父亲的学问,为父亲心目中崇高的党。许多年过去了,在火光前写诗的父亲的形象仍然时时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是个善良乐观的人。生活中的苦难压不倒他。而被党拒之门外却使他非常痛苦。不入党就没有饭吃了吗?这是母亲最爱问的一句话。父亲只是笑笑,从不做答。

  1976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毛主席,周总理相继去世,四人帮被粉碎了。在金秋时节,父亲终于加入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当他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时候,他的内心激动不已,他感到终于被接纳的甜蜜。在我的心目中,共产党员就应当是父亲这样品德高尚的人。大公无私,讲求奉献。做了多年仓库保管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从来不往家里拿任何东西。他也从来不利用手中的特权接收不义之财。有人提出给父亲好处,从仓库里灌机油,他严辞拒绝。被人称做老倔头。

  在父亲的心目中,工作是崇高的。爷爷病危,家里拍电报叫他速回。正值仓库年终盘点,父亲便写了封信回家,问能否过一段时间回去。爷爷终于没有等到父亲,当父亲看到躺在灵床上的爷爷,听到家人告知爷爷怎样支撑着等他归来时,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爷爷的去世,对父亲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火爆的脾气忽然之间改变了。

  父亲喜欢干力所能及的事,不希望通过关系得到任何照顾。有一年,场部的战友要把父亲调到糖果糕点厂任党委书记。父亲说,不用了,现在这里的工作离不开我,我已经把连队当成家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到场部上学,就好比乡下人到城里一样。然而,一向很有主张的母亲这一次却未曾多言。连队的孩子们学习往往很刻苦,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这也许是两位老人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心愿吧。

  在我过生日的那一天,父亲将一捆东西交给了我。我解开包扎的绳子,将捆扎的好好的东西打开,心里一阵暖,是我从小学到中学所有的作文本!它们大小不一,却整整齐齐。我抬头寻找父亲,父亲已经若无其事地转过身去。我不知道,在母亲不断丢弃的情况下,父亲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将它们辗转带在身边。原来父亲始终是以我为傲的,我的每一篇成为范文的作文,在父亲眼里,都是那么神圣。或许,是父亲的文学情结终于在我的身上找到了寄托。

  1991年,父亲在党组织中的地位逐渐得到认识。他担任了组织委员,在原党支部书记离任之后,他又担任了三年的代理支部书记,直到1994年返回故乡。在故乡,他积极交纳党费,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今年75岁的父亲,看着新中国成立,伴随着新中国的每一个生日,他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辈子,他始终无悔。

  如今,我们这些孩子都已离开家乡,在外打拼。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我确信,在我身上,一定蕴藏着大量的细胞,它们充满父亲式的执着和乐观。抚摸内心的世界,对未来的眺望,对快乐的模拟,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小到大,在母亲的绝对权威面前,父亲的形象始终是模糊的。而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母亲对父亲的指责。在陪父亲散步去百姓大学堂的路上,听着父亲的娓娓述说,我才懂得,父亲有着一颗怎样宽厚的胸怀。我喜欢现在的父亲。我俏皮的向父亲敬了一个礼。这礼,对父亲来说,是一种敬意和理解;对我来说,是向他以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深情热爱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