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上海有个“天水人家”

2020-09-24抒情散文财智天下

上海有个“天水人家”每到饭点,匡继红就开始和服务员一起忙碌了,既端盘子、擦桌子,还要关照后厨,招呼上菜。5月26日下午2点以后,她匆匆赶到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一进门,她就解释说,上海人每天中午只休息一小时,要赶时间,午饭时刻她就是最忙碌的
上海有个“天水人家”

  每到饭点,匡继红就开始和服务员一起忙碌了,既端盘子、擦桌子,还要关照后厨,招呼上菜。5月26日下午2点以后,她匆匆赶到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一进门,她就解释说,上海人每天中午只休息一小时,要赶时间,午饭时刻她就是最忙碌的人。
  
  其实,匡继红是正宗的上海人。1966年,6岁的她随父母的工厂西行天水,之后的38年里,她读书学习、参加工作、结婚成家,在天水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时光,很快就成了天水人。她说,这期间,她也常回上海看看。这么多年过来,上海城市大规模扩建改造之后,她原来在虹桥路的老家已经找不到了,现在只记得大致位置。
  
  2002年底,她内退以后随爱人来到上海,虽然也是回到自己家乡,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因为有太多的经历和回忆在天水,有太多熟悉的朋友和亲人还在天水,天水也便有了等同于上海甚至比上海还重要的分量。她到上海之后,总有天水的亲戚和朋友过来看她,也有在上海的天水人频繁走动,老乡相聚,自然就想吃家乡的饭菜,匡继红张罗着在自己家里做饭。时间长了,大家建议她开一个餐厅,只做浆水面、呱呱、酿皮、牛肉面等,接待天水和甘肃的老乡,而且一致认为一定会很红火。
  
  匡继红说,自己对餐饮一点都不懂。为了不让朋友失望,她还是动心了。2007年底,经过多方考察和精心筹备,她位于普陀区镇坪路的“天河斋”开张了。“天河斋”取“天河注水”之义,既饱含着匡继红的“天水情结”,还因为在上海方言中“河”读“hu(护)”,“天河斋”读出来就是“天护斋”,上海本地人也觉得很吉祥。
  
  有一次,一位在上海的天水人就餐之后感慨说,老听说有一家天水餐厅,就是找不到,如果在餐厅的字号里加上“天水”两个字就更好,后来又有好几个人建议更名。在餐饮行业,从地名取字号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匡继红认为,既然上海有“上海人家”,我就改名为“天水人家”,这样既体现餐厅特色,也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品牌。去年秋天,“天河斋”正式注册为“天水人家”。
  
  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天河斋”还是“天水人家”,一直致力于突出天水特色,不仅荞麦面、浆水、粉条、野菜、醋、辣椒等大部分主要食材都是从天水发过来的,即使餐厅服务员和厨师也都是天水人。
  
  匡继红告诉我们,“天水人家”作为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平民餐厅,不仅要有家的氛围,更要有家的实质,就是要让远离故乡的天水人能够在大上海吃上地道的天水饭菜。
  
  5月23日,我们初来上海的当天晚上,在“天水人家”,每上一道菜,匡继红都要说一句“请多提宝贵意见”,我们说,等一会你看哪个盘子空着,就说明你这道菜过关了。出现在这次餐桌上的有乌龙头、呱呱、酿皮、浆水面,也有手抓羊肉等。服务员介绍说,还有凉粉、牛肉面、杂烩、肉夹馍等。
  
  我们还看到,前来就餐的客人不仅有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甘肃和天水老乡,也有外地人,看着南方人津津有味地吃天水饭菜,匡继红自然很开心。她说,来“天水人家”的基本都是熟悉的客人,来一次,就会来第二次、第三次,最后成为常客。开始大家都喊她老板,这不是她喜欢的称呼,现在很多人包括她的员工都喊她“匡姐”。
  
  虽然做餐饮不是匡继红的专业和本行,但她的热情、谦虚和勤奋,让她日益自信,她的经营思路也日益清晰。她说,开这个餐厅,赚钱不是惟一的目标,一定要让客人满意,不能给天水人丢面子,能够在大上海把“天水人家”做起来、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水她就很开心了。
  
  更让匡继红感到自豪的是,从服务员到厨师,“天水人家”的8名员工都是天水人,大家在一起,就像一个家。如果要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层面上,彼此支持、理解、关心和照顾,就是她朴素的企业文化。来自清水县服务员张苗说,匡阿姨对我们就像妈妈一样,无论谁身体不舒服或者家里有事,她都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每年回家探亲,她不仅给我们红包,报销来回路费,还打电话问候和祝福我们的家人,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匡继红说,他们出门在外不容易,一定要关心和爱护他们,这样家人放心,他们工作起来也安心。她餐厅员工的薪资,要比和街对面大餐馆的要高,而同样的饭菜,“天水人家”的价格则相对低很多。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留住员工、吸引客人,也许是匡继红之所以能把“天水人家”做得风生水起的经营策略之一。

[ 本帖最后由 财智天下 于 2010-5-27 13:4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