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清明的文化魅力

2023-10-29抒情散文靳小倡
清明节的文化魅力文/靳小倡千百年来,清明节作为忠孝文化的载体,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清明节的节日内涵及习俗也渐渐从……

清明节的文化魅力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靳小倡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千百年来,清明节作为忠孝文化的载体,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清明节的节日内涵及习俗也渐渐从祭祀性向礼仪性演变,体现了人们顺应天时、悲欢与共的智慧哲学。清明节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对祖先的尊崇和同归桑梓的认同感。发展到今天,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既包含着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敬,也蕴含着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明节的起源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明节俗起源于寒食节,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被迫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送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以为意,带着母亲避居山中。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觉得心中有愧,于是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出仕,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最后介子推母子俩被烧死在了柳树下。人们在他身后的柳树树洞中发现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介子推的感人故事,最早记载于汉末的《东周列国志》,但春秋战国时期最权威的史书《左传》《史记》等均未收录,可见这一传说并不可靠。根据目前的资料,寒食节的习俗可能起源于周代,一直到了汉末,蔡邕的《琴操》才将禁火与介子推附会在一起。不过蔡邕并没有把禁火时间放在清明前后,而是说 “五月五日不得举火”。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这故事真正流行起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武帝曹操《明罚令》有“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陆翙《邺中记》也有类似的记载:“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干粥,今糗是也。”又因为晋朝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同属“晋”字,人们就更加深信介子推的传说,寒食节禁火的风俗更加流传开来。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唐代是我国节日风俗划时代的裂变时期。根据现有的资料,清明节真正兴起也正是在唐代。唐朝十分重视儒家治国,讲求“以孝行天下”,拜扫祭祖之风更加兴盛。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唐太宗李世民对当地浓厚的寒食习俗十分留恋,所以把这一习俗带到了长安城,这可以说是寒食节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同时,唐代通过最权威的礼法,把寒食节确定在了每年清明日之前。《开元礼》中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有趣的是,这一节日逐渐延长,甚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节日“黄金周”——公元736年,唐玄宗下旨 “寒食、清明四日为假”。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将唐代寒食、清明扫墓的场景描述得十分凄凉感伤。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诗句,明确记述了寒食与清明已合二为一。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事实上,寒食与清明在节俗内容上,原本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关联,只是两者的时间相隔太近。当寒食节逐渐式微时,清明就从一个单纯的农事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节日。这说明清明节的产生是借用了寒食节的节俗。从唐代起,清明与寒食的转化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你中有我,互相交融。同时,清明时节正值云淡风轻、春光浓郁,古代踏青的习俗,尤其是三月三上巳节的一系列以踏青为主题的内容,也加入到清明节中来。所以,人们在扫墓归来时,就有了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蹴鞠等一系列活动,以此寄望未来能飞得更高,过得更好。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历史上,先有作为节气的清明,形成节日的清明要晚将近千年。中国古代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两者的区别是,节气的清明,单纯反映物候的变化和时令的顺序,是一个用来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点,而作为节日的清明,包括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祭祀扫墓是清明节永恒的主题。但事实上,早在“清明”一词出现前,我们的祖先早已开始进行类似的活动。据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丧葬祭祀行为可以追溯到大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考古发现,山顶洞遗址内的骸骨旁边有赤铁矿石粉末的遗存和一些陪葬品。这表明原始人类已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了敬畏情感,萌发了对亡者的悼念意识吗,这无疑是一种最原始的祭祀方式。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到了殷商时期,祭祀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商人崇拜神,包括天上诸神、祖先神、地上诸神,所以商人很注重祭祀,几乎每两三天就有一次祭祀活动,频繁的祭祀活动渐渐演变成了“周祭制度”。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与商朝相比,周朝对墓葬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官员分别掌管王、侯、卿大夫、士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周礼·春官·家人》记载:“凡祭墓,为尸”,可见早在西周时就有祭墓之俗。《礼记·檀弓下》也记载了关于“哭墓”“展墓”“式墓”等不同的祭祀方法和内容。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明”一词,最早也出现在这一时期,《管子》中就有“清明发禁”之说,《国语》中则记载:一年中有 “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不过当时,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包括祭祖的内容,并没有明确定在清明日这一天。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在先祖坟前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看袅袅青烟腾空而起,继而消散,那一刻,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就像人生流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里。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所以,清明节虽然是一个怀念的日子,但它不排斥欢乐,就像宋人吴惟信的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个节日也鼓励踏春和愉快的运动。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以”忠孝”为核心的清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也是家庭团结、社会稳定、民族认同的重要精神符号。发展到现代,清明节也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形式。同时,每逢清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都要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是民族自觉与自信心的重要来源。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明节的文化传承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节日往往凝结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这些节日在很大程度上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民间的清明节俗主要有寒食、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等。至今,祭奠亡灵仍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人们把清明作为一个平台,沟通生与死、阳和阴。同时,千百年来,哀思逝者和欢乐游春并行不悖地进行着,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思想理念,正是中华民族乐天知命、阴阳谐和的具体体现。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随着寒食节被人淡化,以扫墓、游春为主的清明成为了春天的第一大节。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和伦理观念的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自然更加受到重视,得到发展。宋朝明文规定:为了悼念亡亲,以表孝道,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需祭扫陵墓。这时,寒食与清明真正融为一个节日。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根据宋代《梦梁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不限男女,往往是举家出动,于是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便成为社会全体都亲身参与的事情,数日间郊野人群往来不绝,规模十分盛大。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元代废除了火禁,寒食节的地位因此进一步下降。但同时,元代对清明祭扫依然十分重视,这从他们的放假制度可见一斑:三百里内放假10天,三百里外按照回家路程的远近酌情增加。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到了明清两代,清明节俗已普及到全国,但各地风俗却各有不同。总的来说,清明节在南方北方冷热不一,形成了两种色调。在《燕京岁时记》中,记录了古时北方过清明节的习惯:“清明即寒食,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而已。”尽管北方人不太重视,但扫墓还是有一定特色的。除一般祭品外,要用五色纸制成幡盖,放在墓左边,等待祭祀完毕后,子孙要亲手拿着纸幡在墓前焚化。在清代,也有清明节北方荡秋千、放风筝的记载。由此可见,当时在北方尽管不像唐宋时期那样重视清明,但节日活动依然保留着古风。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相较之下,古时南方的清明节要热闹多了。清明节不断地在南方各地发展兴盛开来,这与宋代以后文化中心南移产生的巨大影响有关。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描写了明代扬州地区的清明乐游场景。在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和乡客,以及南来北往的商贾,乃至城中好事之徒,纷纷走向郊野。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樾,劈沅弹筝。少年浪子竞逐相扑,孩子们追着风筝,老和尚忙着为人说因果……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彩霞升起,回城的车马纷至沓来,那些平日里紧闭闺门的宦门淑秀,这时也不避讳,把车上的幕帘都掀开了,与形形色色的人们一道竞相回城。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根据《清嘉录》记载,杭州清明节时,满街都是叫卖杨柳的喊声,这是继承了唐代的插柳戴柳的逸风。当然,即使是江南之地,清明节最重要的礼俗仍是上坟墓祭。例如,当地为新丧的人上坟叫“新清明”,新婚的夫妇同时上坟叫“上花坟”等,全面反映了南方浓厚的清明节祭扫习俗。事实上,到清代时,中国清明节祭扫的习俗仍然十分丰富,不仅有祭墓之俗,殉葬、迁葬、合葬、立碑等也多在此日举行。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当然,非独清明,我国还有不少民族节日,都同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因此,充分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引导人们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传统习俗焕发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4034字)nDI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