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芦叶青青

2023-10-13抒情散文曾福来
故乡,永远是我的诗和远方。初夏的黄龙村,远山叠翠,碧水荡漾,到处郁郁葱葱。田野里,野花簇开,豆麦飘香,蛙声醉人。在美丽的青山湖后梢湿地,有一片芦苇滩,绿黄叠加。新生的芦苇芦叶……

故乡,永远是我的诗和远方。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初夏的黄龙村,远山叠翠,碧水荡漾,到处郁郁葱葱。田野里,野花簇开,豆麦飘香,蛙声醉人。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美丽的青山湖后梢湿地,有一片芦苇滩,绿黄叠加。新生的芦苇芦叶青青,芦杆颀长挺立。晓风拂岸,芦苇随微风轻轻曼舞、摇曳,仿佛向人们诉说黄龙村当年的故事......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火红岁月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时光淡淡,岁月不语。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民间常把烧窑说成红火,这不仅因为烧制砖瓦时窑洞火红,而且烧窑能为周边百姓带来红利。古人曰:“榨打十里空,窑烧十里红”。意思是烧窑以土为原料,成本低利润高,是鸿利事业。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黄龙村“天高皇帝远”,没有窑厂,由于交通闭塞,外面的砖瓦运不进村,黄龙村的住房以草房为主,条件好的盖山草,一般的只盖稻草。为了改善村民住居条件,黄龙村决定自己办窑厂,自给自足。项园村民组地处黄龙村中心,1965年在当地窑师傅陶能高的支持下,黄龙村在项园村民组的隐抹湾(地名)处办起小瓦厂,主要生产小瓦和青砖。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座砖瓦窑,外围用石头垒成,内壁用砖砌成圆(桶)形,窑顶有几个烟囱,窑内壁与外壳之间筑有厚厚的粘土,这样既可以加坚固窑身,又能在烧制砖瓦过程中起到保温作用。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烧窑是既苦又累而且还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活,一万块多砖光干土就要有六、七万斤重。制砖的场地上周而复始做着劳心劳力的事,先用牛将生土踩踏成可塑性制砖的泥,后用人工将泥巴掼在砖模里一块一块做成砖坯,再在场地上凉晒稍干后把砖码成垛,待完全干透后挑到瓦窑厂进行装窑烧制。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烧窑点火会选择一个很吉利的日子。烧窑的柴火要求不是那么高,只要能烧的都行,但对数量就怕得惊人了,烧一万砖瓦左右的砖窑,大约要三万斤干柴,窑门一打开,连续烧七天七夜不会熄火。窑就像是天生的大肚汉,无论怎么吃都不会饱,吃上七天七夜的柴火,窑从开始里面的黑洞洞烧成亮堂堂,烧窑师傅看到码在窑底层的土砖烧成了红色,通往烟囱的火路也通了,就安排封窑门和烟囱了。在封堵烟囱时留有排水孔,有四、五个劳动力日夜挑水注入池中。水量要控制恰到好处,水量小不能变青,水量过大过急,砖瓦会炸裂,特别是瓦就不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用行话说就是烧成“冬瓜皮”就是最好的,经过这道工序烧出来的砖颜色更清爽,盖出来的房子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窑内的砖必须闷上十多天才能开窑门的,这样可以让里面的高温保持让砖烧透烧好,砖也更加坚实耐用。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小瓦烧制容易,但要求桁条和椽子比较直,而当时的木材资源很有限,为了适应村民建房的需要,黄龙村决定改建大瓦厂。建大瓦厂说起来容易,建起来难,首先要求立地条件好,不仅生产制作需要一定的空间,而且要有好的土质,必须是黄土和没有沙子的乌土。1975年经过反复论证,厂址选定在龚庄附近。二是需要大瓦制坯机。当时的大瓦机计划很有限,黄龙村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多种人际关系,终于购买到一台大瓦机,主要用于制作大瓦坯,后由通过人际关系在白湖劳改农场技术的支持下,在大瓦机上刻制出“黄龙大瓦厂”字模。再次是解决燃料问题。当时煤计划很紧张,加上公路不通很难运进来,村里就决定以柴禾为燃料。经过一年多紧张有序的准备,1976年黄龙大瓦厂正式投产。产品风靡一时,除供应本村外,还远销枞阳县小街、东山、大岭、阳岭、何山等周围五个村,加工出来的所有大瓦上都留有“黄龙大瓦厂”字样,产品常常供不应求。大瓦厂工人由村在各村民组选调一批身强体壮又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人,劳动实行工分制,严格上下班制度,一日三餐在单位食堂免费就餐。因市场供不应求,工人们经常加班,单位发给加班费。在那个有劲无法挣钱的年代,大瓦厂的工人经常受到人们羡慕。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人们生活条件逐惭有所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乡下娶妻说媳妇大多数也都要求男方有瓦房,黄龙大瓦厂的生意大火特火,年收入非常可观。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1990年,随着楼房的兴起,大瓦逐渐被楼板代替,销售量小,加上土源枯竭,黄龙大瓦厂被迫停产。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黄龙人至今还不忘当年为大瓦厂挑柴的情景。由于生产大瓦需要大批大批的柴禾,当地资源无法供应,所以黄龙村每年就提前在枞阳县的翼青、无为县的虎站一带提前预定,并发动全村劳力翻山越岭肩挑柴禾。每年挑柴二、三十次,每次时间都不少于三天。挑柴时,三十华里的路上,人来人往,串流不息,一路小跑,那情景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惊诧了路上的过客,惊呆了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它彰显了黄龙人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团结一致发出的冲天干劲,和一股“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1992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红砖成为一时抢手货。为适应市场需要,原黄龙村两个老书记曾道余和刘年华瞅准商机,合资在原黄龙小农场废弃地办起马蹄窑生产红砖,燃料是煤,整个工序是机械化操作,机械化制作砖坯,机械化装卸。但是由于产量过小,常常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黄龙轮窑厂应运而生。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1995年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号召下,黄龙村与个体户徐建华合资办起了一座拉风轮窑厂,厂址选在分水岭下,离三步两拱桥不远,地属岭头、下洼两个村民组。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轮窑厂实行AA制,黄龙村与徐建华各占股份50%。黄龙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村干部的集资。为筹集资金,村干部们想方设法,有的在亲戚朋友面前东筹西借,有的靠信任社贷款,有的是预定红砖款。为早日投产,黄龙村“两委”一班人披星戴月,雷厉风行,从筹集资金到红砖出窑仅用了四、五个月时间,在这过程中还要解决土地协调、场地平整、厂房建设、拉风轮窑建筑,机械采购、设备安装等等,时间紧张=任务重,可见当时黄龙人办事的效率之高。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轮窑厂设有砖坯生产组、砖坯运输组、砖坯上架组、装窑组、烧窑组、出窑组七个流水作业组,共有工人五十多人,几乎每个村民组都有人在轮窑厂上班,有的是夫妻二人在窑厂上班。正常夫妻二人一年工资就可以购买盖一间楼房的红砖,上二、三年班就可以盖三间楼房。黄龙轮窑厂的建办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仅为黄龙人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在外地购买红砖难的问题。从1996年后,黄龙村每个村民组的楼房迅速增加,黄龙人民的住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后来随着建材业的转型发展,加上周转资金短缺,黄龙轮窑厂只好停产。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岁月是一条河,清清浅浅,漫漫长长。历史渐行渐远,但我们不会忘记。细数流年,黄龙村的砖瓦生产史,不仅是黄龙村的发展史,也是黄龙人民的勤劳奋斗史,更是黄龙村一部壮丽的诗篇。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影院深深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时光荏苒,岁月总是不停地往前走。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悠悠沈桥,见证了黄龙村当年的辉煌。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黄龙大瓦厂和黄龙小农场的支撑下,黄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于是便开始有钱为老百姓办事。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为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1978年黄龙村在项园地势较高的小山岗盖起电影院,节假日用于唱戏,组织文化演出,平时组织放电影,有专业的放影员、放影室、售票室和检票员。电影院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当时的黄龙村没有通电,放电影就用脚踩的发电机发电,脚踩的方式很像现在的骑自行车,一部电影时间大概在一个半小时,通常由4个人分成2组轮番作业,后改用汽油发电机供应用电。放电影的次数不等,有时几个月几乎天天放,有时是几个星期放一次。每张电影票两毛钱,票房收入归放影队所有。影片由黄龙村与庐江电影公司预定,主要是一些红色的影片,以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弘扬正能量。因当时在农村电影院很少,方圆六、七里路甚至枞阳县的人常常来此买票看电影。由于看电影的人较多,夜间不好管理,所以放电影大多是白天。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由于白天要干活,所以大人们很少看电影,看电影的大多是崇尚英雄或带有好奇心的男女青年,对于有情人,电影院往往是他们的相约之地或是互诉衷肠的地方;对于怀春的单身男女,他们往往来这里,企图寻找或邂逅自己的意中人。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电影院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由于看电影的人较多,客流量大,所以经常有人到此卖当地产品和小商品,放电影时电影院周围商业气息很浓,春天就卖麻花、蜜枣、茶叶蛋,夏天就卖冰棒、汽水,秋冬季就卖甘蔗、糖饼之类的。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以及农村有少量的电视机出现,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电影院生意也渐渐萧条。1981年全县林业“三定”(定山、定权、定生产责任制)工作进行试点,需要进驻一大批工作队,考虑到黄龙村有电影院可以住人,且村里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就将林业“三定”试点选在黄龙村。当时工作队八十多人就吃住在黄龙村电影院,村里还专门请了两名厨师为工作队做饭,一日三餐。试点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才结束,这也是全县林业“三定”唯一的试点。后电影院因无人管理拍卖给当地群众。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电影院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阵地,不仅丰富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给那一代人留下了的美好记忆。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布谷声声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每年的农历三、四月份,在黄龙村的天地间听到一种布谷鸟的天籁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仿佛从天边飞来,从不作停留,又向天边飞去......既清亮,又悦耳,更让人兴奋不已!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和其他的鸟叫声相比,布谷鸟的声音显得大方,优雅,动听,清脆,翻译转换成人语,有的说是“布谷,布谷”,有的说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然而到底在叫什么,很少有人能说得清。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黄龙人很喜欢布谷鸟。千百年来人们注意到布谷鸟的叫声同气候以及自然现象的关系,认为布谷鸟是一种节气鸟,一般在谷雨前后就能听到它的叫声,布谷鸟一叫意味着季节即将转换。在黄龙村有一句民谚叫:“布谷鸟叫一声,蒿子马兰都成茎”,意思为布谷鸟叫了,蒿子、马兰就不能吃了。渐渐地,人们根据现象观察又注意到:布谷鸟在谷雨前三天叫,主大干,预示着当年有大旱,在谷雨后三天叫,主大水,预示着有当年的雨水较多。人们都说:布谷鸟一叫,金银花盛开。开始我不相信,我每年听到的第一声布谷鸟叫都是在早晨的睡梦中,闻后我一骨碌地爬起来跑到田野,果然见到金银花正悄然绽放于田埂上。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我的记忆中,布谷声声,预示离大饱口福的日子为期不远。这时候田野间一望无际的麦海泛着金波,在那个没有机械化的年代,农村人最苦而最幸福的日子就是能收获丰收了。布谷鸟的一声声呼唤,在弥漫着炊烟的晨曦里回荡,唤醒了沉睡的农家院落,激活了五彩缤纷的村庄,热闹了麦浪翻滚的原野。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憋足了劲,开始动镰割麦,走到地里不由分说的飞舞起镰刀,拼命地干了起来。割麦,脱粒,归仓,直忙得农家人脚不离地。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一场丰收后的盛宴了,经历了春荒之后,人们早已饥肠辘辘,再忙也不忘用新香油煎着刚收货的面粉,烙成小麦饼,不仅胃口大开,而且一定要吃个管饱,这过程是农家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享受。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布谷声声,提醒人们抓紧播种,有诗云:“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随着布谷鸟的叫声,勤劳的黄龙人开始忙碌起来,收割的收割,播种的播种,忙得不亦乐乎。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爱听布谷鸟的声音,这是一种很勤奋的鸟,春夏之交,它飞行在高空,昼夜啼叫,声音脆亮悦耳,勤奋的人们闻到后就开始忙于播种。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民间大都认为,布谷鸟是天地间一种有灵气的“报信鸟”,它喜欢靠山野间以及平原上飞行,人们听到它的叫声,预示着有好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它又叫子规鸟,相传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叫鳖灵做了宰相,而那时洪水成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杜宇见他劳苦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而终。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化作子归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此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有诗为证:“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布谷鸟飞来又飞去,不知它从哪里来又飞到哪里去,但它在飞翔时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蓬勃的信息,也将带来一方绿洲,预示着又一个丰硕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z5D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