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泉城笔会纪实(二)

2020-09-24抒情散文海怡

三、聆听散文大师教诲开班仪式进行完毕,各位散文作家及评论家开始授课。第一个开讲的是我仰慕已久未曾谋面的著名散文作家、《散文》海外版原主编谢大光先生。知道谢老师还要追溯到八十年代,记不得是哪一年了,我所在机关有每周五下午学习时事政治的规定。
三、聆听散文大师教诲
  开班仪式进行完毕,各位散文作家及评论家开始授课。   第一个开讲的是我仰慕已久未曾谋面的著名散文作家、《散文》海外版原主编谢大光先生。   知道谢老师还要追溯到八十年代,记不得是哪一年了,我所在机关有每周五下午学习时事政治的规定。当时我们办公室定了《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领导选好学习内容,让我读给大家听,记不得读的是啥内容了,读完后,大家开始各谈学习体会和心得,趁这个空隙,我翻看《人民日报》其他版面,一篇《离宫月夜》的文章题目吸引了我,我读了起来,很快被那文字深深打动,随着文字的描述走入文中的境界,感受着文章中作者的感受,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对我影响很大,记得当时我还很认真地拿出日记本记了下来,那句话是这样说的:“我知道,在暂时看不到的云层后面,一轮浑圆的明月正望着我笑呢。”在以后的日常生活遇到困境时,我总是不自觉的想起这句话。从此后我记住了谢老师的名字,后来又读过谢老师的《落花枝头》、《百草园里的孩子》、《睡莲》等多篇作品,谢老师的文字像一泓清泉,涤荡时间蒙在我灵魂原野上的积尘;像一缕清风,拂去岁月在我生活之旅上的阻翳。更像一位长者,在深沉的讲述中为我揭示着未知世界的奥秘,更像一位哲人,在谆谆的教诲中传达着人生的哲理,所以我非常敬佩谢老师,总想有一天能亲耳聆听谢老师的教诲,没想到这一愿望终于在这次会议上实现了。   谢老师坐在主讲台上,穿着朴素,笑容可掬,慈祥谦和的向大家问好致意,此时我觉的他不像一位学者,而更像自己家中的一位亲人,一位长者,他坐定后,告诉大家今天讲的题目是《散文写作的姿态和语言》,然后就像与大家拉家常似地聊了起来,他为了让大家明白散文与诗的区别,就这样比喻:两个人热恋是诗,结婚过平凡的日子是散文,散文很实在;诗歌是飞翔之鸟,散文是走在大地上的人;诗歌是人的呐喊和歌唱,散文是人的细语低诉;诗歌是奔跑,散文是散步;散文是平原上的河流,虽有起伏跌宕,但是连续的,诗是常态的断流,似瀑布;极度的悲哀、绝望产生诗,散文是平实的,平常的,是生活的。老人这样的比喻既通俗又高深莫测,以这样的方式开头,立刻抓住了我们的心。   老人接着谈到散文的姿态,老人说其实散文的姿态就是人的姿态,写散文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稀奇,不追求极端,要低调生活,不哗众取宠,不刻意追求别人的关注,但要低而不俗,平而不庸,要顺乎自然。听到这些我觉得老人不单单是在给我们讲散文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在给我们传输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的姿态,这是他半生的生活体验和创作态度,难怪老人的散文是那样的平实,那样的闲雅,而又那样的超然,那样的从容,那样的宁静。这使我懂得了,好的散文,必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写,就像生活中散步时的心态,因为散步的心态是轻松的,没有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也没有什么目的在里面,散步是不费心机的消遣,这样的消遣远离功利,写散文也一样,不求发表赚钱,不求赏识以邀誉,更背负不了什么使命,之所以写,就像一个人在室内坐久了出去走走,都是“走走”,一个是用足,一个是用笔而已,名心未死,利心未除,好为人师之心未去,恐怕很难写出真正意义的散文。   老人又给我们讲述了“散文语言”的问题,他说,散文语言的特点是日常语言与初始语言的结合,把日常语言变成初始语言就是好的散文语言,就是大家喜欢的语言。什么是初始性语言,就是第一次性的语言即别人没有说、写过的语言,比如钱钟书先生《窗》的开头,他是这样写的:“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窗作为一个建筑元素,在钱钟书先生的视界里已幻化成一个修辞元素,窗可以是"画框",可以是"眼睛",还可以表示"享受"。文中的"窗"以一个中介性的修辞存在,这种存在分别在艺术、精神、人性的层面上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的修辞接受。像这样的比喻就叫散文的初始性语言。这让我充分理解了谢老师所提倡赞赏的散文语言的平实性,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不会再去追求新奇的语言。我知道,散文是不需要装腔作势的空话的,但平实的语言要靠后天修炼培养而得。一篇好的散文写好后,需要在修改上下功夫,用雕琢去雕饰,把文中不自然的东西去掉,还原于文字的自然美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谢老师还告诫说,写散文用词要准确,因为世间要表达一个事物的语言只有一个,所以写作之时,要找到最适合表述事物的那个词。谈到到这个问题,老人讲到孙犁的《亡人逸事》中一段文字:“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文中那个“盯”字用的就非常准确,即写出了姑娘见到未婚夫复杂的心情,又写出姑娘第一次看到未婚夫后的羞涩的表情及动作,在谢老师的讲述引导下,我细细品味,竟然好似看到姑娘“盯”看孙犁后离去的背影,这就是用词准确所带来的妙果了。   老师还很动情的谈到自己对“破晓”、“黎明”、“凌晨”,“傍晚”、“黄昏”、“晚不晌”几个词的想象及感悟。老人说,每看到“破晓”、“黎明”、“凌晨”就会想起一缕曙光犁开天幕的黑暗,太阳慢慢升起,花儿绽放,新生命开始,多么庄严而又浪漫。每用到“傍晚”、“黄昏”、“晚不晌”就会想起夕阳下老人牵着孩子的手傍着晚霞慢慢前行的场景,心中就会感到温暖,那意境多么悠远,随着谢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我的思想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老师所讲的意境中翱翔……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向创造出文化的我们的祖先致敬”,谢老师以这样的话语结束了他的演讲,下面传来热烈的掌声。   随后几位散文界的名家也各抒己见,谈了对散文的认识及目前散文现状、创作经验和体会,晚饭后接着讲,一直讲到晚九点,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这次研讨会落下帷幕。

  最后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展宣布,明天会议组将带大家去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四门塔及九如山美景在等待大家的到来。   我知道,明天的泉城将又是一个好天气……

                 2010.9.14
                    于郑州
[ 本帖最后由 海怡 于 2010-9-14 07:0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