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第一场春雨

2020-09-24抒情散文艾诗人

第一场春雨还没过阴历初八,回乡探亲的人还在返程路上,平时拥挤不堪的汉正街,此时路是路、巷是巷、街是街。行人几乎不见,偶尔驰过一辆的士,经过我身边时车速放缓,离去时醉汉般“嘎”地一声,颠的飞快。拜年回家路上,遇到下雨,和雨水搅合在一起、是冷
第一场春雨

还没过阴历初八,回乡探亲的人还在返程路上,平时拥挤不堪的汉正街,此时路是路、巷是巷、街是街。行人几乎不见,偶尔驰过一辆的士,经过我身边时车速放缓,离去时醉汉般“嘎”地一声,颠的飞快。

拜年回家路上,遇到下雨,和雨水搅合在一起、是冷冽的带着哨子的北风。屈指算了算,今天是六九第五天。农谚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我应该是和春天齐步同行,可我竟没嗅到春的气息。不仅冬衣没脱,反觉着身穿的不是厚厚的羽绒服;很轻易地被风就这么透入骨髓,比下雪那几日还觉冷。

出门没带伞,雨下的还不小,很快湿了头发,然后就变成了水珠滚过脸颊。开始还能擦去一些,后来怎么擦也擦不完。冰冷的水珠子,刀锥一般扎入脖颈,刺入肌肤,我一连打了几个寒颤。脚下不由加快了步子,“咔嚓,咔嚓”的节奏敲打着路灯的辉光,长短不齐的影子,首尾相连,时断时续,时明时暗。夜幕浑浊,雨珠精灵般闪着寒光,斜斜地织就一张大网;网在其中,无论如何焦急,却也冲不破、穿不透。其实,我就快到家了。从居仁门到汉正街第一大道,不足三千来步,也就二十来分钟时间。心中倒有另一番窃喜,坚持步行,拒绝“搭的”,应是好的选择,省下几块钱,来日可买一本喜欢的书,我不是一样从容回家么。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的这两句词,仿佛是说我呢!只是春节刚过,冷空气恰如一把大锁,还未被春钥打开。生活在喧嚣的都市,即便杏花时节,也不可能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景象。这倒不是都市之错,古人同样有生活在大都市的,但他们比我们现代人有格外的幸运。现在的杭州旧称临安府,康王赵构迁都于此,史学家称其为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想起曾经客居临安之事,感叹世态炎凉和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寄情于景写下《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虞集的词,陆游的诗,都把杏花作为美的意象,楔入其诗词作品中,可见当年杏花无处不在,以至于诗家兴手拈来。如今的大都市武汉,比当年临安府大得多,无论政府还是商家,看重的是寸土寸金的地皮,哪顾得上诗人感受?即如我脚下这条古老的中山大道,从我出生学会走路到现在,匆匆五十多年过去了,走了何止千万遍?大道曲线依旧,没见怎么加宽,柏油路变水泥路,水泥路又变回柏油路。早年路两边还有高达十数米的梧桐树,为了建高楼几乎砍伐殆尽,留下来的看上去也是肢体不全,形容古怪。曾有过的路边花坛,业已改作快车道;曾有过的自行车道,让位给喷着烟雾的机动车;可以踢足球上学的人行道,已不足五米宽,经常被摩肩擦背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记忆中从没听见过卖杏花的女子的声音,只在五六月偶尔见到,路边商铺一角,有竹篮盛着栀子花,不时引导过路女人眼球的吆喝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只有像我这般到了知天命年纪人,才能体会其中深沉的寓意;而年轻人,或许能想起杜少陵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雨恰如春天总是那么美好,给人慰藉,给人希望,给人甜蜜。九年前的岁末,台湾出了一部压轴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大陆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不仅电视情节精彩,里面的插曲也非常好听。至今我还能记得它的主题歌:“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手难牵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春雨如酒一点都不假,确实可以使人陶醉;柳如烟却不尽然,即便真到了烟花三月,怕也难以寻得呢。

终于走进我所居住的那幢二十八层大楼,敲开门,妻竟然呆看我足足五秒钟,才恍然醒悟,唠叨着帮我脱去透湿的上衣。我内心却很兴奋,嘿嘿嘿地笑个不停。此刻,唯有我自己知道,今晚我是多么幸运与快乐!那些有钱人是体会不到的,他们出入有自己的坐骑,头不吹风,脚不沾尘,离大自然一定比我远;那些舍得钱,随意喝呼“的士、巴士”的,也同样感觉不到春雨的清冽与灵性。

生活也是这样,人的观念不同,所处的高度不同,安身立命的土壤却没什么不同。上天所赐绝对公平,珍不珍惜与拥没拥有毫无关连。

2011年2月9日星期三 [ 本帖最后由 艾诗人 于 2011-2-10 12:3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