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打平伙

2020-09-24叙事散文于文华
打 平 伙■ 文/于文华打平伙中的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殴打、击打、搅拌、涂抹之意,也不是人们惯常思维中举起、凿开、领取、除去、从事这些基本含义,而是有些抽象意味,有些象征色彩的采取某种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这种淳朴自然的生活习俗,代代相
打 平 伙

■ 文/于文华

打平伙中的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殴打、击打、搅拌、涂抹之意,也不是人们惯常思维中举起、凿开、领取、除去、从事这些基本含义,而是有些抽象意味,有些象征色彩的采取某种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 这种淳朴自然的生活习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直是天阴下雨、下雪,冬季农闲时刻,抑或人们闲散下来欢聚、休闲、团聚、庆贺的保留节目,颇有点原始共产主义有饭同吃、有福同享的遗风,讲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提倡人人均等、个个有份。

早春春暖花开的一天,在街上随意溜达的我,听到一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打电话约同伴“要不,你再叫几个人,咱们打个平伙,一块聚聚、乐乐……”听他说话的语气和腔调,就有些神往,有些羡慕,就那么随意找块干净的平地,铺几张报纸,摊开切来的卤肉,打开冒着清凉泡泡的啤酒,开心地吃肉、说话、喝酒,清风拂面,身心闲散,谈论的话语都是共同关注的,聚餐的基本也是熟知的伙伴,享受难得的人生惬意。 这话犹如一把钥匙、一个暗语,打开了我记忆里与打平伙相关、相连的尘封往事,久远淡漠的生活场景,连同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动感十足的情节,一一如电影胶片般,被无形的时光之手操作着,闪回到多年以前的生活情态中。

乡下教书时,伙食单调,吃食简单,唯一叫人开心与欢呼雀跃的,是隔十天半月的打平伙。伙食管理员割来几十斤猪肉,洗净后秤出重量,剁成块状,放入大铁锅煮煮,待血水炸了,再放入铁锅,水开后加入盐,粒状的花椒,块状的姜皮、大香、蒜瓣等卤肉的调料,再加些原先的卤汤,让肉慢慢沸腾、蒸煮。约莫一个半小时左右,香气开始从厨房里弥漫开来,管理员不时搅拌一下,让肉卤的尽可能透些,住在平房里的老师们开始按捺不住,走出走进,上课的老师心中也嘀咕起来:香喷喷的卤肉该好了吧。管理员加入酱油、少许白酒与味精,捞出肉来,放到大案板上,一一剔除骨头。有人捷足先登,啃食那些退下肉的骨头,津津有味的样子,仿佛在啃吃什么难得的稀罕美食。动作迟缓的我,赶入厨房,已是被别人啃吃了两三遍的骨头,看似无肉,但有少许的筋、残余的肉末以及渗透进骨头中的香气,放到嘴里咀嚼,口中便洋溢起喷香的滋味。骨头全部剔除完,卤好的肉再秤出数量,即可按人头均分。猪肉钱,调料钱一算,均摊开来,凡吃肉者,出一样的钱,吃一样的肉。这是一种公平合理,皆大欢喜的打平伙。蹲在厨房,或是端碗回房,各人津津有味吃各人的那份,说着开心的话语,嚼着喷香的肉,给清苦的日子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与情调。

走进乡村腹地,山庄院落,沿着白杨树环绕的村庄走动,我不止一次发现那些打平伙的人们,兴高采烈,喜形于色的样子,分明是贫苦生活的一抹亮色,给苦涩的日子涂抹了非同寻常的意味。

打平伙者基本以男性为主,但差不了家庭主妇的帮忙、相助。成家立业、说话算数的几个知己,或许是童年就脾气相投、性格投缘的同伴,形式是有酒有肉,有吃食或者其他,时间一般在闲暇时节,熟知的三五人,不知有谁提议,众人附和了,自掏腰包,谁都一份儿,凑在一块,或秤肉,或提酒,或买些时兴的葵花籽、饼干点心、苹果梨子之类的吃食,一起快乐,一起欢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相互的友谊,让友情的火花摩擦的更加绚丽,给贫瘠的生活添加了难得的人生华彩。

打平伙是乡民快乐的诱因,它以人人均等的方式,让聚会的人找到了坐在一起的理由和诱头,身份相同,地位相似,性格投缘,脾气契合,生活背景、阅历大都相似的人,说话做事大同小异,因而能说到一块,乐在一起。时至今日,因其公平合理广受普通民众的欢迎,是中国特色富有乡土气息的“aa”制。

凑份子是打平伙的一种方式。是遥远年代的学校老师、乡里干部,公社大队的乡村干部,抑或普通民众改善并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下雪的日子,无所事事的时节,有人赶来肥肥大大的一只羊,现场宰杀了,剥了皮,开了膛,取出头蹄下水、五脏六腑,将肉剁成大小均匀的块,按在场人头肥瘦搭开,肝花心肺也搭配好,谁都秤一样的重量,谁都差不多一样的肉质,谁做谁的记号,放到铁锅里清煮。到一定时节,加些盐沫、花椒粉、姜面,几粒蒜瓣儿,煮好后按个人做的记号,谁吃谁的那份,谁都吃的心安理得。没人耍赖投机,没人嫌弃不要。一时吃不完,带到家里,让老婆孩子打打牙祭也未尝不可。要想喝酒,再分摊钱,谁人都出铜,谁人都开心。

抓大头是至今仍流行于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定,人数不等,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乐意,谁都可参与自掏腰包,自费娱乐,自助餐式的打平伙。可在黄昏,亦可在晚上。三五人也可,十来人二三十也可,但最开心的莫过于三五知己,五六要好投缘者相聚。要吃肉喝酒还是搞什么活动,先预先算出活动的大致经费,再按一个大头、一个小头,其余为中头数目不等的钱数,写成纸单或是画了线条,各人抓出或写出相应数目的钱数。抓到大头者就有些垂头丧气,小头则幸灾乐祸,唯有比大头少,比小头多的人心里平衡,宽慰、舒坦,但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既然抓了写了,就得掏钱,不能反悔,不准耍赖,虽则钱数数目不等,但活动聚餐时的那份快乐、那份惬意、那份自得其乐的感受,谁人都一模一样。

打平伙人数与规模最少的,莫过于兄弟与叔伯亲族之间。有年的夏天,暴雨如注,风声正酣,而父亲一心想吃些喝些。他率先掏出10元钱,说:娃子,咱趁雨天打个平伙,我出酒钱,你出肉钱,老二跑腿,怎么样?父亲的话,有什么可推辞的,我二话没说,掏出20元钱,递给老二。而老实憨厚的老二,身处雨衣,脚蹬雨靴,全副武装了,冒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雨水,深一脚浅一脚,硬是打来了酒,割了肉,母亲点燃柴火,炒菜做饭,爷父三个喝了一下午的小酒,至今仍历历在目,仿若眼前,倍感亲切!但时过境迁,要想这样的欢聚,除非时光倒流了。

山乡百姓与老师们隔些日子聚餐的羊肉筏子,是打平伙的另外一种具象与表现。据说回族、土族和撒拉族群众,多在自己的节日制作并吃食羊肉筏子。这种吃食风味别致,肥而不腻,鲜嫩味美,广受欢迎。但吃时颇有讲究。先算出一头活羊大体价格,按人头均摊出钱数,掏钱购来新鲜全羊。当场找人屠宰了,剥皮开膛。聚餐的人围拢来,剁肉的剁肉,洗肠肚的洗肠肚,劈柴的,挑水的,剥葱的,打酒的,找调料的,凡打平伙者都在忙碌,都在找事做。将活羊洗净的心、肝、腰子及精选羊肉,拿切刀剁的细细的肉馅,加入精盐、胡椒粉、姜面、葱沫,搅拌调和好了,慢慢装入洗的干干净净的大肠内,找一根细麻绳扎住肠口,放入木头蒸笼内,加火蒸煮,将尚未剔除干净的羊骨头另搭锅,也一并煮上。这种吃食因形似西北黄河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待阵阵浓郁香气袭来,取下蒸笼中的羊肉筏子,即可由参与者享受这道美味佳肴,待吃的差不多,羊肉骨头也好了,再啃骨头、喝肉汤,品尝羊肉的肥美鲜香。

生活的内涵与本质,往往表露体现于一些具象,一些外在形式中。打平伙的方式,说到底是西北人文现象的一种折射,是下层普通百姓生活经验与生存智慧的一种展现,是风俗人情、历史积淀的一种反映。其内质与核心在于人们向往一种公平、公正的氛围,渴慕人人均等、人人自由的环境,希冀过上有尊严的、被尊重、平等自由的生活目标。自己出应出的那份钱,就有了欢聚的入场券,就可以与知己者投缘者欢乐、愉悦一段忙里偷闲的时光,就有了一截值得回味与咀嚼的人生况味。

打平伙吃的是一份欢快愉悦的心情,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是对公款消费的最大嘲讽与绝妙反击。一掷千金的富豪,权倾一时的显贵,追求时尚的人物,绝对对打平伙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而朝九晚五的工薪阶层,抹水泥砌砖头的打工一族,播种田地的劳动人民,非但津津乐道且积极热衷参与,视打平伙为可遇不可求的人生际遇。依附于打平伙这种平民化的习俗外表的,是追求并向往一种自由、平等的氛围,是渴求并希望过上一种人人得到尊重的生活。究其实,反照出人们内心深处希冀通过打平伙来打发寂寞,排泄空虚,交流感情,抒发性情。打平伙的过程,就是人们互相切磋生活技艺,相互嘘寒问暖家庭生存状态,相互谈喧闻讯对方儿女生活状况的过程。一次打平伙,就是一次感情的递进,认知的提升,就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人生境界的顿悟,就是一次灵魂的淬火,精神的飞跃……

我一次次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目睹并且聆听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哥们打平伙的场景,心弦一次次被震撼被感动。生活的困苦,多灾多难的日子,没有打垮他们扬眉吐气的脸庞,没有摧垮人们向往舒展自如时刻的向往与追求。相反,人们寻找各种机缘与时机,自得其乐,让单调乏味的生活尽可能丰富起来,让苦涩的心灵甜美起来。

打平伙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臭味相投便称知己”成为可能,快乐属于他们的快乐,忧愁所有人的忧愁,让清风明月见证一段难得的欢愉时刻,让大地家园回味一段开心欢乐的相聚时光。打平伙又像一坛陈年老酒,谁不想品尝那种辛辣醇香的滋味,谁不想咀嚼那种纯正隽永的芳香!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1-4-30 15:51 编辑 ] 感悟, 人生, 生活习俗

文章评论